外戚窦婴之死

2019-09-11   岱岱岱安

这是一个低情商引发的悲剧。

汉朝从来都是个故事性被高度低估的朝代,人们喜欢讲汉高祖刘邦及其周边,喜欢演绎汉武帝刘彻的爱恨情仇,但介于刘邦去世与刘彻执政之间的50多年历史,人们很少提及。

这50年间,经历了吕后、汉文帝、汉景帝三个时期,故事很精彩,情节很混乱。

能够把这50年间大事记都串联起来的人物,当属窦婴,那么,我们的故事,就以他为中心好了。

窦婴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汉朝第二股外戚势力,涉黑不涉黄。汉朝的第一大外戚集团,是吕后家族。

说起来,这窦氏外戚算是吕氏外戚无心插柳培养起来的。

窦家最大的保护伞,窦氏太后,平民出身,早期是吕后身边端茶倒水的小宫女,在这个岗位上,窦氏成绩平平。

窦氏少女时代没有获得吕后赏识,而是被当做礼物,赏赐给了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在长安吃惯了肉夹馍的窦氏,朝夕之间,就混到了大同附近,吃起了刀削面,人生的境遇,总是瞬息万变。

想来窦氏算得上有姿色,到了刘恒身边,力压代王妃,生了两子一女,且成功耗死了正牌王妃,成了最终陪伴刘恒捡来皇位的女人。

窦氏运气好,丈夫刘恒做了汉文帝,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自己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起来,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本来孤身一人入宫为婢,注定了要做孤魂野鬼,没想到一朝发迹,失散多年的穷亲戚们居然闻风而来,个个眼泪汪汪,哭爹喊娘。

本着兄弟多了好办事的原则,窦皇后接纳了自己失散多年、甚至素未谋面的哥哥弟弟们,窦氏一门,忽然人丁兴旺起来。

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没有知识肯定不行。窦家兄弟前半生专注务农,二十四节气摸的门儿清,搞农业生产一流,但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学问就一问三不知了。

文帝给窦皇后的哥哥弟弟们找了品行端正的知识分子,没事就围着窦家转,终于熏陶出了窦长君和窦少君两位侯爷。

可惜这两位侯爷除了憨厚老实,没别的特长,窦氏家族要权倾朝野,只能从娃娃抓起了。

窦婴,就是背负着这样的家族使命诞生的。

窦婴是窦皇后的表外甥,表姑凭一己之力,带旺了门楣,表外甥钦佩有加,并立志延续家族的荣光。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表姑窦皇后忽然瞎了眼,表姑父顺理成章的移情别恋,窦氏的兴盛即将瞎菜的时刻,表姑父汉文帝一命呜呼,表兄弟刘启登上了帝位。

窦婴从皇帝的表外甥,升级为皇帝的表兄弟,虽然都叫表亲,但前任皇帝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现任皇帝却是如假包换的血亲啊。

表兄弟刘启成为汉景帝初期,对窦婴也算照顾有加,为他的仕途精心筹谋了一番。

窦婴的资历,要直接进入汉朝中央官吏体系,只能从基层做起,太费时了,于是汉景帝把窦婴下派到诸侯国,做了吴国的丞相。

本来这一招曲线救国路线,天衣无缝,只要窦婴肯下功夫,在吴国搞出点大动静,汉景帝就能借势把他拉进中央系统。

即便窦婴懒政,做不出什么政绩,留在吴国当个闲散丞相,生活水准也能打败汉朝99%的臣民。

可惜窦婴的智商教育很到位,情商教育很糟糕,属于先天加后天的头脑小儿麻痹症,通俗的说,就是他有性格缺陷,不招人喜欢。

在吴国没待几年,就跟吴王刘濞(bì)闹僵了,这位吴王人如其名,是个狠角色,后面还会cue他。

窦婴跟上司不合,上司看不惯他,但也干不掉他,只好孤立他,这让窦婴十分不爽,于是怒辞,只身回到长安,跟自己的表兄皇帝一顿牢骚。

汉景帝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只好给窦婴安排了个虚职詹士。

这个职位有点意思,日常负责皇室成员的起居出行,类似大户人家的管家,一般都是由宦官担任。但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妥妥的自家人,信得过,所以能够带鸡上岗。

官职不大,但职责吃重,干好了也不愁升迁。

很遗憾,低情商虽然不是病,但犯起来还真要命。

励志鸡汤常说,当一个人跌到最低谷时,意味着触底反弹的时刻到来了。窦婴则用实际行动打脸鸡汤。

从侯国丞相,出溜到皇宫管家,窦婴还不满足,誓要把谷底坐穿。

汉景帝刘启、窦太后和梁王刘武母子三人吃家常饭,窦婴陪吃,挺日常的一天。

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也是被偏心的对象,皇帝哥哥对刘武也非常亲厚,哥俩好的穿一条裤子不嫌挤。

一家三口吃吃喝喝,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汉景帝突然神来一笔,说将来要把帝位传给刘武。窦太后眼睛瞎了,耳朵格外灵,听大儿子这么说,跑偏的心脏马上悸动起来,笑成了一朵花。

母慈子孝的场景刚刚热络起来,窦婴在一边坐不住了,兜头一盆冷水浇到母子三人身上,义正言辞的表示:表哥死了把帝位传给小表哥哪儿成啊,高祖刘邦都传给儿子,你们敢跟高祖对着干?

场面瞬间尴尬起来,刘启心说我没事哄哄我妈高兴不行啊,我妈这大岁数了,早晚死我前头,等她死了,管我传位给谁呢。

刘武心里五味杂陈:我哥哥的东西爱给谁给谁,你算哪颗葱,横竖轮不到你继承皇位,你插的哪门子话?!

窦太后白内障差点气掉了:我自己肠子里爬出来的儿子们相亲相爱,干你屁事,怎么哪都有你?

于是窦婴连管家都做不成了,一撸到底,直接成了社会闲散人员,甚至被拉进了皇宫黑名单,日常想进宫串串亲戚都不行了。

所以说,谷底只是个相对概念,只要你想,总有更深的谷底等着你。窦婴很绝望,没有官职的人不伤心。

其实汉景帝是个明白人儿,知道窦婴是为自己好,而且他跟窦婴一样,信奉儒家学说,信仰父死子继,不太能接受窦太后的黄老之道,没事养养生还行,非要用老子的理论治国就不太行了。

所以汉景帝心里一直惦记着窦婴,也想给他立功赎罪的机会,没有机会,就尽力创造机会。

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刘氏江山,大封异姓王,把疆土割成一块一块的,赐给自己的兄弟子侄,指望着自家兄弟能替自己守好江山。

皇帝强势的话,能压得住底下这些宗室王,那么大家相安无事,各自美丽。

但人性终归是贪婪的,诸侯王坐久了怕得颈椎病,难免想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这时候皇帝就很难安坐了。

历朝历代的守成之君,能不能开疆拓土不重要,把爷爷们圈好的地守住才是好样的。

汉景帝是个好爷爷,看诸侯王一天天强大,不希望未来孙子们的守成工作太难搞,于是在削藩的边缘来回试探了几次,期间还搭上了诤臣晁错的小命儿。

终于,汉景帝下定了决心,削藩!

一下捅了马蜂窝,诸侯王奋起反抗,其中窦婴的前上司吴王刘濞最NB,领衔叛乱,掀起了“七王之乱”。

汉景帝组队迎战,上单中单打野位置都安排妥当,再来一个皇室成员打打辅助,王者阵容妥妥的。

对手是刘家皇亲,按照对仗工整原则,非得有窦家国戚相克才行,于是,窦婴这个无业游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巨大转机。

汉景帝诚招窦婴入朝,加入豪华团战阵容,一起平息叛乱,一起建功立业。

换做别人,简直不要太高兴,估计马屁盔甲都自费准备了,而窦婴,毕竟是个情商黑洞,一出手就雷翻众人。

汉景帝第一次征召,窦婴白眼一翻:哎呦,最近羊肉吃多了,上火的厉害,流半个月鼻血了,会不会得了白血病啊,这身体怎么打仗啊,您找个火力壮的小伙子吧,我不成!

汉景帝碰了一鼻子灰,窦太后听说后,也表示惭愧,毕竟是她带头跟侄子决裂的,现在她得出来收拾残局,就在侄子和儿子之间斡旋了一番。

汉景帝第二次征召,窦婴接着翻白眼:哎呦,鼻子是不流血了,怎么牙又开始疼了,不是长智齿啊,是不是晚期牙癌啊,这哪儿成啊,现在养牙是我的第一要务啊!

汉景帝血压马上飙到180,心一横,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直接封窦婴做了大将军,还一次性支付了千两黄金作为年终奖。

窦婴倒好,得了便宜非要卖乖,大将军的职位却之不恭了,千两黄金我可看不上,你汉景帝想用钱收买我,做梦吧!

于是,窦婴把黄金陈列在家门外,下属将士们随走随拿,汉景帝的赏赐被窦婴弃之如敝履,皇帝生气,但大局为重,只好压下怒火,心里盘算着:窦婴你等着,不nèng死你,我就不是刘邦亲孙子!

结果当然是朝廷正牌军干掉了七国叛乱军,这一战,捧红了大将周亚夫,也成就了国戚窦婴,两人都被封侯,窦婴被封魏其侯,彻底实现了为窦家光耀门楣的理想。

一时间,窦家门槛都被抱大腿的人踩平了,彼时没有科举制,能人异士想入朝为官,就得抱住权贵的大腿,由权贵举荐上位。

当时的小外戚田蚡(fén)还不成气候,自家姐姐王娡只是皇帝身边的小小美人一枚,生的皇子刘彻非嫡非长,王家这股小小的外戚势力,风一吹,就会化作烟消散,依附窦氏外戚,谋求政治前途,是唯一的选择。

窦婴的荣耀,如烈火烹油,好事接踵而至,公元前153年,汉景帝立刘荣为太子,让窦婴任太子太傅,教导太子,

不幸的是,刘荣的生母栗美人夫妻运不佳,没有获得汉景帝长久的爱,刘荣这个太子位,还没坐稳当,就被废了,窦婴这好为人师的特质还没发挥出来,学生就被拉下马了。

窦婴不服,几次三番找汉景帝battle,都被pass了,一气之下,窦婴玩起了老套路,表示自己流鼻血加牙疼,请假回家养病。

汉景帝丝毫不为所动,甚至有点窃喜,但窦婴手下的门客们可坐不住了,分批分次的上门劝窦婴,最后一个叫高遂的哥们儿,说大人你再不上班,皇帝抽风了开除你公职、牵连你全家就不好办了。

窦婴这时候也闹够了,看见这个台阶不陡,也就顺势走了下去,汉景帝早朝见窦婴没事人一样回来了,看窦太后的面子,也不好发作,就把这波不快一笔勾销了。

窦太后看见儿子和侄子恢复常态,老怀大慰,觉得可以封侄子做个丞相试试,但汉景帝严词拒绝了,理由是:妈您不觉得我这表兄弟缺心眼么,分不清里外里,总把好心当成驴肝肺!

窦太后无话可说,表示就当我没提过,都听儿子你的。

因为信奉黄老之说,窦太后保养有方,熬死了丈夫,又熬走了儿子,此时最心爱的小儿子刘武,也在三年前病死了,皇位顺利由汉景帝的儿子刘彻继承。

大家最熟悉的汉武帝登场了,前面提过,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早年是个小角色,王娡的弟弟田蚡更是个mini角色,直到外甥登上皇位,王家外戚总算咸鱼翻身了。

姐姐姓王,弟弟姓田,这不是笔误,因为这姐弟俩同母异父,是的,汉朝就是这么开放,女性离婚丧偶再嫁都稀松平常。

田蚡的姐姐一朝成为太后,自己也抖起来了,无奈窦氏太皇太后身体倍儿棒,压阵后宫,窦氏外戚怎么算都得高王氏外戚一头。

所以谋臣给田蚡献计,说一定要把丞相的位置让给窦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田蚡从善如流,主动把丞相之位让给了窦婴,自己做了太尉,窦婴辉煌惯了,觉得自己当丞相实至名归,现在皇帝从表兄弟变成了表侄子,自己地位更稳固了,可喜可贺!

窦婴和田蚡强强合作,把大汉职场打理的井井有条,两人还都推崇儒学,这也符合汉武帝的预期,君臣三个携手向前,誓要把儒学推上主流。

窦太皇太后拜了一辈子老子,丈夫和儿子都不反对自己,现在孙子当道,居然敢公开叫板?新晋的儒臣反对女性干政,唆使汉武帝架空太皇太后。

窦氏历经三朝,资历深厚,窦婴和田蚡这种咖位 ,在窦太皇太后看来,不过是小鱼小虾,一道旨意,就免了两人的官,只能回家当闲散侯爷。

窦婴最大的靠山就是窦太皇太后,现在表姑对自己亮剑了,靠山成了敌人,就意味着自己的政治生涯彻底终结了。

而田蚡呢,姐姐王太后正值盛年,且信赖弟弟,重回高位,只是时间问题。

折腾了一辈子的窦婴,如果此时收手,安心过富贵日子,也算善始善终,加上窦太皇太后终于归天了,汉武帝虽然不喜欢这位表叔,但也能保他一世无虞。

但窦婴偏要反其道而行,结识了灌夫,一个把脑子忘在母胎里的蠢货!

灌夫是个日常喝酒疯狂耍酒疯的类型,喝多暴揍了窦太后的族弟,在长安混不下去,被派去燕国做了宰相,但仍不知悔改,继续喝酒闹事,被免了官职,成了盲流,流窜回长安。

这么一个惹事精,大家都绕着走,窦婴偏偏当成座上宾,任由灌夫喝酒惹事坑自己。

窦太皇太后死后,田蚡靠着姐姐王太后扶持,终于当上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闲着没事就想找之前的大腿、现在的破落户窦婴麻烦。

两人又是互相内涵、又是抢地风波,几个回合下来,窦婴倒也没吃大亏,可是好兄弟灌夫就嫌窦婴自己作不死自己,非要在走向死亡的道路上助窦婴一臂之力。

田蚡迎娶燕王女儿的婚宴上,灌夫几杯黄汤下肚,酒壮怂人胆,开启了得谁骂谁模式,窦婴拦都拦不住。

侮辱朝廷命官,必须接受惩罚,灌夫被抓了起来,窦婴义气上涌,不听家人劝阻,非要搅混水。

汉武帝真心不想把自己的表叔往死里整,就驳回了窦婴的上书,结果窦婴居然声称自己有汉景帝的遗诏。

汉武帝一看表叔搬出了自己的死去的爹,只好又召见了窦婴,没想到窦婴手里拿的遗诏怎么看都是低配山寨版,这性质就恶劣,伪造先帝遗诏,诓骗现任皇帝,没办法,表叔,您自己要往死路作,外甥我就成全你吧!

公元前131年冬天,灌夫和他全家全部被处决了。

同年12月,窦婴也被斩首弃市。

这位捧着金饭碗出生的显贵外戚,凭着超低的情商,活出了不忍直视的人生,连死,都死的让人拍案叫绝。

而他的死对头田蚡,也在窦婴死后第二年凭借自己的实力,花式奔赴了黄泉之路。

不知在另外的世界里,两人最终会握手言和,还是继续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