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资深肥宅奶爸(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和你们说啊,我家孩子可懂事了,从来不让我操心,我喜欢她什么样她都知道,而且总能讨我和她爸喜欢,我真是太满足啦!”
午休的时候我的林大姐又在和大伙“吹嘘”她家的宝贝女儿。
不过也难怪,人家的女儿确实是乖巧懂事,之前来过公司一次,确实是个小机灵鬼,很会讨人欢心,又给我们倒水又给我们问好的,惹得同事们一顿的夸奖和喜爱,所以我对这个额外懂事的小姑娘不由得多投注了些精力去观察,想了解下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优秀呢?可是当我发现这个小姑娘忙活完后一个人坐在那里的时候,却显得异常安静与落寞,让人不免也有些怜爱,和她刚才的那“动如脱兔”的样子一点都不像。
于是我开始陷入了深思,我觉得孩子这种表现并不容家长们去忽视。
我们可以看到林姐家的乖乖女,懂事的简直不得了,而且有着超越着同龄人的成熟与稳重,同时又很懂得讨其他人欢心,如果这是孩子的本能或者自然状态还好,可是当我们发现孩子总是刻意去“讨好”他人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孩子是不是有一些相关联的人格障碍了,且林姐家宝贝女儿的表现其实有着关于“讨好型人格障碍”的很大倾向。
我们日常总能接触到“讨好”这个词汇,印象中觉得这个词并非是相对意义的褒义词,但是却也不能说它就是绝对意义上的贬义词。
有的时候我们会把懂得如何讨好他人去看做一项能力,而有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清楚到总是能做到讨好他人的人不仅需要着极大的承受能力,而且心理也面临着极大的压抑。
“讨好型人格障碍”,即为当事者不断地以牺牲自我的利益或者感受为前提而去迎合他人,最终造成的内心矛盾,痛苦和压抑的现象。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拥有这种特质,这种人通常非常在意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且也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欣赏,总是怕坏了和气,造成尴尬的局面,所以才不断地“负重前行”。
这类人也通常被我们成为现实中的老好人,可是这种“老好人”其实内心并不快乐,反而很郁闷,尤其是有这种特质的孩子,他们所承受的远远比大人要多得多,因此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倾向,或者表现的过于完美时,先不要急着高兴,而要去衡量一下孩子是否患有这样的心理疾病,如果有,我们一定要趁早“根治”,毕竟它对孩子的毒害还是很大的。
对于《无声告白》这本书,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看过,其中主要就是描述家庭教育的相关情节,故事的中心围绕的也是一个年龄不大但是却异常懂事,能无限讨爸爸妈妈欢心的小女孩莉迪亚,当然,也是作为家里的掌上明珠,相对于她的哥哥和妹妹来讲,她永远是最优秀的,不仅长得漂亮,学习成绩还很优异,平时又是那么的贴心和懂事,成为了支撑这个家庭继续运转下去的希望。
可是几乎所有其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也更没有意识到莉迪亚其实一直活的都非常累,她也永远活在大家都期待里,并且不断地在耗费自己所有的精力来回应着她的爸爸妈妈,然后自己承受住了所有的压力和苦闷,而最终再也忍受不住选择投河自尽,但是更让人感觉难以置信的是,自尽对于莉迪亚来说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解脱,从今以后她能轻松了。
01.内心的压抑,性格的低落
当孩子长时间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断的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时,孩子首先在心理上就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且这些压力的不断累计,最终可能让孩子变得崩溃,然后因为不断地在压制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他们永远不能释放真实的自我,长时间下来一定就会对自己的性格产生吸嗜,自然就低落了。
02.对生活失去期待和希望
因为孩子一直在为别人活着,所以他们失去了自我,并且一直也没有达到自己的意愿,所以他们并不会开心。
就像是《无声告白》里的莉迪亚一样,后来家人在她的日记里读到,其实她一直这样做是很累的,因为她知道她表现的好一点,妈妈就会为此开心,尽管自己不愿意做那些,但还是强迫着自己去完成。
所以可以理解到无形之中她家庭的精神建设都已经落在了这样一个小孩子身上,因此她会累会无奈会痛苦,进而对生活失去希望,才有了轻生的念头。
而如果孩子懂得去拒绝别人的期待和要求的话,孩子就不会活的那么累了,而且对他们的生活也会有更多正面的影响。
01.鼓励孩子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不悦
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直去接受其他人的任何诉求,这样既会显得廉价还会让自己压力倍增,同时自己又不会开心。
所以说为了避免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家长就必须要教会孩子学会拒绝别人,即构建自己的心理防线,而拒绝别人的第一步就是要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与不悦,只有把这些想法勇敢地表达出来了,才能够既让自己心里舒坦,又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信号。
例如说你的孩子和你说他的同学非要让他每天放学后去看附近的举办的演出,而孩子不喜欢又怕写不完作业,可是无奈于怕同学不高兴或者和自己有情绪,于是就勉强答应了,可是自己日渐的不开心且难受。
这个时候你就要鼓励孩子勇敢的和对方说:“对不起,我不喜欢,我不想继续和你晚上过去了。”
说不定对方还会理解你的感受而不会埋怨你呢,毕竟你们是好朋友对吗?
02.支持孩子先站在自己的立场行事
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人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第一步,而凡事不能光说不练,我们除了言语上的沟通,还要有行为上的实践,并不是说表达完就可以了。
接下来你要帮助孩子站在他自己的立场去行事,也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从而将自己的立场表达的酣畅淋漓,不要去考虑别人太多的眼光和感受,毕竟你最终要为自己而活,你也不是任何人都附属品。
例如说宝贝的朋友放假的时候总会拉着他去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去学习,他喜欢这个机器人的兴趣班,孩子却喜欢书法的这个班,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鼓励且开导孩子果断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要一直被笼罩在朋友的意念和思维之下,然后和朋友说清粗之后,每天就去开开心心地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所以家长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把孩子的“讨好型人格”看做他们的懂事,这种懂事只会不断地伤害他们,并不会真正的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而且孩子也根本不会开心。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的孩子才会是快乐的孩子。
今日互动:家长们都是怎么教会孩子拒绝的呢?欢迎评论分享。
————————
为了孩子,我们一切以爱出发,发现育儿难题,解决育儿难题,奶爸和家长一起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关注【资深肥宅奶爸】,为你的育儿道路保驾护航,轻松获取新鲜育儿资讯,尽在资深肥宅奶爸。欢迎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