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的学术论文寻找好期刊,就如同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寻找一个好工作一样。我们要摆正好心态,如果高估自己的“孩子”,会导致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低估自己的“孩子”,也可能会错过好机会。
下面达晋将按自己认识和借鉴经验,枚举一下判断期刊质量的一些名词和指标,作为对学术投稿没什么经验的学者参考。
一、ISSN号和CN号
判断期刊质量首先要确定他是不是正规的期刊,首先要看它有没有ISSN号和CN号。ISSN号是国际标准刊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ing),它有8位数字组成,XXXX-XXXX中间由“—”连接,其中前七位是纯数字序号,最后一位是校验位。CN号是国内统一刊号,如中国图书馆学报CN号是 11-2746/G2,前两位11是地区号,如北京是11,山东省是37。2746是序号,由报刊登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分配 [1]。斜线后是期刊分类号,可以参加中图分类法。国内期刊只有具有CN号的期刊才是合法的正规期刊,有些期刊只有ISSN号,没有CN号,那么它们可能是非法期刊,或者不公开发行供内部参阅的内刊,评职称什么的有些机构是不算数的。
二、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F)是汤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假设要计算期刊A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分子表示期刊A在2013和2014年发表的所有论文在2015年中被引用次数的总和。分母表示期刊A在2013年和2014年所发表的可被引文章数总和。
三、SCI、EI、ISTP、SSCI、A&HCI、CSSCI和CSCD
判断期刊质量,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判断该期刊是否被以上数据库(检索)收录。
SCI推出后成为国内判断一个学者学术水平的一个标准,一些大学或科研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时候常要求在SCI发过几篇文章才行。对于SCI分区,靠的是期刊引证报告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提供的期刊影响因子,目前有两种分区方法,一是JCR自身份区,按照某一学科期刊影响因子从高到低排列,然后平均四等分;另一种是中科院的JCR分区,中科院分区参考3年平均IF,一分区是某学科影响因子前5%的期刊,二分区取5%-20%,3分区为20%-50%,4分区50%以后。
除SCI以外,俗称的国际三大检索还有EI和ISTP。
EI《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EI),1884年创刊,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报道工程技术各学科的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献。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ISTP),也是由ISI出版,1978年创刊,报导世界上每年召开的科技会议的会议论文。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建立的综合性社科文献数据库。A&HCI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创刊于1976年,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
国内方面如果期刊被CSCD、中文核心期刊目录、CSSCI,那么就可以认为期刊在它所属的领域是较为优秀的期刊。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的简称,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遴选,入选者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与CSCD容易混淆的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目前,许多学术期刊在申请基金、重要成果报奖时,一般对方单位要求提供的是CSTPCD检索系统的结果,CSTPCD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检索系统之一。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刊,在国内社会科学领域一年能发几篇C刊就属于比较牛的作者了。
找到合适自己的期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辑文编译在这里就为大家分享这么多,希望学者们能够选择到合适自己论文的期刊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