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好一篇SCI论文,读文献是很重要的。阅读文献是有技巧的,想清楚为什么阅读文献很重要。所以问题的焦点不是怎样阅读文献,而是怎样学习如何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对于一个资深学者来说并不困难。因为他具有这个领域足够的经验和学识来判断一项研究工作是否重要。换句话说,他能透过一篇文章看到文章背后的研究背景和框架故事。而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并不具有资深学者那样广阔的学识和阅历。所以不能简单复制牛人的阅读经验。
那该怎样学习阅读文献?首先我们该思考的不是怎样阅读一篇文章,而是你的阅读目的是什么?是建立这个研究领域的知识框架?是了解一个具体的科技观点?还是查找这个领域现有文献的局限性呢?根据阅读目的不同,你选择阅读的文章,以及这篇文章该着重阅读的地方也会有所不同。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第一种情况:建立一个研究领域的知识框架。
1. 发现最有影响力的资源
期刊文章主要分为两类:有重大突破和影响力的文章,这类文章可以改变一种思维方式或是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另一类是增量论文,这类文章只是对现有文章的适当补充,而没有造成重大影响。面对浩瀚的文献书海,依次阅读每一篇文章是不现实的,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第一类文章上。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被引用量来判断哪些文章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因此建议先查找5篇左右具有影响力的文章,并试着搞懂:他们发现、发明、提出了什么?这些发现、发明、提议解决了什么问题?
2.搞清楚具体概念,不要局限于一篇文章中
当你被文章中的某些概念困住,完全不懂文章在讲什么东西的时候,可以尝试其它方法:科普书籍、综述文章等等,帮你理解文章中的这些具体概念。
3. 了解这些概念是怎么影响这个领域的
需要搞清楚这些有重大突破的论文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例如,一个新提出的理论引发了该领域的激烈辩论?一项发明为该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或者一个新的发现重塑了对某些现象的理解?
这为你进一步理解文章中更为细致的描述提供了一个初步而广泛的背景知识。同时,也帮你确定了一个可实现的阅读目标,从而帮助你进行更有效的阅读。
4. 为了清楚框架建立而阅读
可以通过阅读论文的前言部分来了解框架背景知识。每篇论文的引言会先简要概述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当前技术的发展状况,因此阅读前言部分有助于快速总结该领域的发展概况。
如果前言说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我们就能快速抓住这个领域的热门课题;反之,如果前言描述的是些相互矛盾的概念,说明这个领域还未达成共识。
5. 通过实践获得经验
只掌握阅读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实际的科研经验能帮助你更好的阅读和理解。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也会犯一些错误并纠正错误,这能帮助你更深刻的了解已发表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也能帮助你认清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科研工作。
正确理解和阅读文献有助于科研实践,而科研实践也可以反过来帮助你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献,从而写出优秀的SCI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