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潇湘奇观图
【年代】宋
【作者】米友仁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材质】纸本
【尺寸】289.5cm x 19.8cm
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挺有意思的画家,米友仁,他是宋朝画家米芾的儿子。可能大家对这两个人不是特别熟悉,不过有一个成语大家一定都知道,巧取豪夺,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任公就是米友仁,由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把模本和真本弄得一模一样,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有人把他这种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又从此引伸成“巧取豪夺”。由此可知米友仁的绘画技法十分精湛。今天咱们欣赏一幅他的代表作《潇湘奇观图》,潇湘奇观”并非湘江山水的再现,而是借镇江山水抒发对潇湘景色的怀念。
作品简介:
《潇湘奇观图》是宋代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
作者在自识中写道:“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作庵于城之东,高冈上以海岳命名,卷乃庵上所见山....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胜处,则复写其真趣”由此可知此“潇湘奇观”并非湘江山水的再现,而是借镇江山水抒发对潇湘景色的怀念。
此图是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图开卷便是浓云翻卷,远山坡脚隐约可见,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化,山形逐渐显露,重叠起伏地展开,远处峰峦终于出现在团团白云中。中段主峰耸起,宛如镇江一带尖峰起伏之状。林木疏密,表现远近与层次,此段山水清晰,显露了真实。但末段一转,山色又隐入淡远之间,处处体现造化生机。该图中作者用没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来的双勾法,给人一种树为“无根树”的自然美形象,刷新了山水画的形象和表现方式。这更让观者明白,原来“奇观”之“奇”,在于奇景、奇情、奇境,而更在于心源和手法之奇!
本幅题识:“余墨戏气韵颇不凡,他日未易量也。元晖书。”又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看山愁步山巑岏,看水爱听水潺湲。山水情似未浃洽,与浃洽之云漫漫。元气回合绝模拟,妙境恍惚思跻攀。真有子矣米海岳,那能混之高房山。乾隆御题。”钤“几暇怡情”白文方印,“乾隆宸翰”朱文方印。另钤有吴希元、朱辉、梁清标、安岐鉴藏印及清内府藏印计22方。尾纸有董其昌题跋:“米元晖山水卷皆为元高尚书所混。即余收《潇湘白云长图》,宋元名公题咏甚富,沈石田以晚年始觏为恨,余犹疑题咏虽真,似珠椟耳。神物或已飞去。不若此卷之元气淋漓,布境特妙也。丙子(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三日,其昌题。”之后有冯铨、龚心钊二跋。钤有吴国逊、刘珍、朱辉、冯铨、梁清标、安岐等鉴藏印15方。
宋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作者简介:
米友仁(1074年-1153年),一名尹仁,字元晖,小名寅哥、鳌儿,晚号懒拙老人,山西太原人,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南宋画家,系北宋画家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书法绘画皆承家学,故与父米芾并称"大小米"。深得宋高宗的赏识, 他承继并发展米芾的山水技法,奠定"米氏云山"的特殊表现方式,就是以表现雨后山水的烟雨蒙蒙、变幻空灵而见称。早年以书画知名,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备受高宗优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但对鉴别书画"往往有一时附会迎合上意者"。工书法,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却自有一种风格。
想了解更多中国书画的作品,敬请在VX中搜索公众号:宗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