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第一任院长“宋徽宗,把中国文化发展到极致的亡国之君

2019-05-09     手望Sowarm

引言

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是两极分化。

因为作为一名皇帝,他昏庸无能宠信奸臣,不仅亲手将江山断送,还成为亡国俘虏客死异乡;但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创作的瘦金书字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传奇,而在他领导下的“翰林图画院”,也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宋朝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美学巅峰,源于他在位二十多年间推行的各种艺术扶持政策。作为一个造诣深厚的诗人、画家及书法家,他的卓越艺术贡献,为后世的书画发展留下了极深远的影响。

古画《听琴图》中的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过人的艺术修养由来

宋徽宗的艺术修养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与北宋的“以文立国”国策有关。北宋时期重文轻武,为了推行文人统治,继承了唐代的科普政策,使文人的发展有了非常大的空间。

所以在那个时期,涌现出许多像苏轼、王安石一样的文化名人,其中也包括通过徽宗影响了整个大宋艺术发展及国运的赵令穰、王诜、吴元瑜及黄庭坚等人。

湖庄清夏图 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在赵佶还是端王的时候,就经常与他们几人打交道。先说说赵令穰,赵令穰是宋太祖的后人,他与宋四家的苏轼,以及黄庭坚均有艺术上的往来,几人没事就坐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心得。赵令穰还特别喜欢画湖边水滨等景色,那副被收藏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湖庄清夏图》,就是他的大作。

再说说王诜,驸马爷王诜按辈分排起来算是赵佶的姑父,在这三人当中自然与赵佶的关系最亲密。王诜喜好收集古董字画,这种艺术取向或多或少都给了赵佶一定的影响,所以赵佶本人对待收藏的书画也非常的珍视。

如果不是因为他在书画装裱方面有着严谨的态度,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收藏品能够保留下来。以至于后世皇家收藏,一直流传到现在故宫博物院中的很多神品古画,其实都是宋徽宗赵佶当时的藏品。从这点上来讲,徽宗真可算是故宫的第一任“院长”。

王诜作 徽宗收藏过的国宝《烟江叠嶂图》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然后是吴元瑜,吴元瑜是赵佶的老师,也是花鸟画的名家,他的花鸟画作品就有189幅被收录在《宣和画谱》里。他的绘画学习崔白,书法学习唐代薛稷,而赵佶跟着吴元瑜学习书法绘画,自然也承袭了古代名家崔白和薛稷的书画精髓。

最后是黄庭坚,黄庭坚是宋四家之一,也是赵佶本人的偶像。赵佶在书法中的撇、捺、钩等笔画就与黄庭坚的风格类似,所以说黄庭坚对赵佶的书法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黄庭坚行楷书送四十九侄诗卷

宋徽宗赵佶就是在这些名人雅士的引导以及艺术熏陶下,慢慢的培养出自己超高的书画技艺,审美情趣以及艺术修养,为今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宋徽宗的书法艺术贡献

赵佶自幼喜好修习书法,在二十几岁就创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书”书体,在书法方面有着不凡的造诣。瘦金书书体以“瘦、劲”得名,是书与画结合的成功典范,大多数情况只用于绘画的落款上。

宋徽宗《楷书千字文》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在政和(年号)以前,瘦金书字体处于萌芽阶段。宋徽宗赵佶为了嘉赏成功收复燕山的童贯,不仅加封他为徐、豫两国公,还亲自书写了《楷书千字文卷》赠予他。当时这篇千字文所用的字体,就是初成雏形的瘦金书。

随后,赵佶为了弘扬儒学兴办学校,用了瘦金书字体书写诏书,之后命书法家李时雍临摹上石,所以才有了这块反映北宋教育体制的《大观圣作之碑》(拓本),其碑刻字体已有非常明显的“瘦金书”神采。

《大观圣作之碑》拓本局部

在政和年间,瘦金书字体处于发展初期。赵佶本人对奇花异石很感兴趣,《牡丹诗帖》就是他为了赞赏牡丹花而作的。这幅作品结合了书法与诗词两种文化,刚开始用了记叙的方式介绍牡丹,到了后半段才是诗的精髓。

他本人为了将牡丹花的美用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改了瘦金书的字体结构,随意洒脱的收笔让字体变得更加婀娜多姿,就好像牡丹花那样出落别致。但可惜的是,在赵佶之后的作品当中,再也没有出现过《牡丹诗帖》里的书法笔画,所以这幅作品非常具有历史珍藏价值。

《牡丹诗帖》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在宣和年间,瘦金书字体处于成熟时期。赵佶崇奉道教,还自称“教自道君皇帝”,讲究天人合一,为了求助道教的力量,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于宣和元年间(1119年), 用瘦金书字体亲手写了《神霄玉清万寿宫诏》,随后便让人刻碑广传天下。

这种迷信的思想固然不可取,但该作的瘦金体书法瘦劲挺拔,横、撇、捺运笔灵动有力,每一笔都彰显出赵佶张扬的个性和过人的艺术涵养。这一时期的赵佶,书法艺术修养都达到了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巅峰时期。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拓本 石碑现藏于海南省海口市五公祠

宋徽宗的绘画艺术贡献

将画家地位提至历史最高。在北宋开国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扭转唐末武夫专权的局面,奉行右文抑武国策。为广纳文人贤士,他设立了翰林图画院,让文人画家都过来取仕。为提高他们的地位,还赐予了紫金鱼袋给当时绘画技术官佩戴。(北宋沿袭了唐朝的鱼袋制度,用鱼袋的颜色区分官员的品级,而紫金鱼袋是最高品级的象征)

但到了北宋中期,为了把诸如宫中画匠之类的技术官和其他朝廷官员区别开来,宋真宗、宗仁宗、宋神宗这三位皇帝,都不允许他们配鱼。宋神宗甚至调整了朝服的颜色,规定四品以上服紫,六品以上服绯,九品以上服绿,而当时的技术官只能穿绿色的九品朝服,地位极低。

直到热爱艺术的宋徽宗即位,画家的地位骤升到巅峰。徽宗本人对绘画的要求极高,他觉得那些应诏画工都是画渣,无法满足他的标准,所以他打算通过大力兴办宫廷学院,去培养绘画人才,有很多学生都受过他的亲自指导。

宋徽宗的“得意门生”王希孟18岁作《千里江山图》

不仅如此,他还一改技术官不能配鱼的旧制,独许书画院里的官员配鱼,并且将画院官员的排位放到了首位。可想而知这个时期的画家有多受到帝王的重视。

创办了史上第一个美术教育机构。宋徽宗设置了书学、画学、算学等专业院校,并且沿用了王安石变法中的“三舍法”去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将画学纳入了国子监,也就是国家绘画教育机构,之后又将它并入翰林图画院之中。(三舍法就是把学校分成外舍、内舍、上舍,入学考试合格的初学者可入外舍,再逐步学习升级到内啥、上舍等,其中官员子弟可以免除考试直接入外舍)

北宋翰林图画院

在课程设置方面,画学的分科非常细化,主要分为佛道、人物、山水、 鸟兽、花竹和屋木六门学科,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各自术业有专攻,从而达到更高的专业艺术水准。在文化素质方面,他让学生学习《说文》、《尔雅》、《方言》、《释名》四部专著,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诗文能力,好让他们准确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达到“诗思入画”的要求。

这位化身教育家的君主甚至制定了班级制度,特别设立了专人去记录学生的表现,如果有违法违纪情况,就会对学生作出相应的处罚。在画生毕业就业方面自然也负责到底,实行推恩法,名流上舍画生不需要考试就可以被授予官职,中等画生需要先进行考试,而其他杂流画生就直接安排到末流官职。

宋徽宗赵佶 《雪江归棹图》

推动诗、书、画、印的巧妙结合。赵佶创办学院之初,很注重培养画家的个人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学功底。他认为一个好的画家,要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他会用诗、书、画、印综合能力的高低,去考量评价他的学生。

至于画印,徽宗也有自己的一套讲究。在自己的作品上,他会盖宣和宝殿印;在别人的作品上,他会盖双龙印;在收藏的书画的作品上,他会盖鉴藏印“宣和七玺”。

除了画印之外,他还会做具有标志性的押字。押字其实就是防伪印记,宋徽宗的押字外形有点像“天”或者“开”,有学者解释是天下第一人的意思,象征他在艺术领域的成就。

宋徽宗赵佶花押

宋徽宗赵佶虽然不是第一个将诗书画印一体化的人,但正是在他的不断实践和引导下,才有了日趋完善的“诗书画印”概念。

引领宣和体花鸟画流派。北宋后期的花鸟画进入空前繁荣阶段,由赵佶引领的宣和画院,形成了新的流派“宣和体”。而正是这种独特的画风,把花鸟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赵佶在花鸟派上的创作上有着不可多得的成就,不仅赋予了花鸟画粉饰太平文明天下的意义,还在构图的方式上进行了一番简化,就是用折枝构图(只截取重要画面)的方式画小花小景,然后在色彩上揉进几分文人画的淡雅,并通过用色的细微变化,去打造画作的真实感。

宋徽宗赵佶《五色鹦鹉图》 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除此之外,赵佶还非常重视写生水平,因为花鸟画的精髓就是写生,他认为好的画家要会观察自然规律和现象,要对意境气韵等方面的结合做到极致,最后再用画笔把花鸟画的生动传神的画面传达出来。

对收藏品的整理和编纂,并将装裱技艺发扬光大。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为北宋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开国帝王宋太祖对书画艺术的重视,所以在北宋很早就已经开展古代名家书画的搜集工作。

而宋徽宗赵佶对书画艺术的重视程度更胜宋太祖,在还没有登基之前是就已经开始收藏书画。他除了不断扩大收藏规模外,还让人将收藏品进行整理、 筛选、著录、并编纂成集。在他编纂的《宣和画谱》里,作品涵盖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宣和画谱》中 黄筌的真迹《珍禽图》

除了收集编纂作品外,他在装裱方面还有自己的一套流程。装裱技艺其实在南朝宋时期就有,到了唐太宗时期就被传至日本,而真正将这门技艺发展到最高水平的,就是宋徽宗统治下的北宋末期。这项技艺经过不断的完善,形成了著名的“宣和裱”,不断被后世所借鉴和使用。

尾声

宋徽宗的一生可谓成也艺术,败也艺术。如果不是因为对书画的喜好,就不会因为欣赏奸臣蔡京的才华而亲信他,也极可能不会成为北宋实际上的亡国之君。(蔡京的书法极好,北宋四大书法家中的“蔡”,就有人认为是他本人)

其实,徽宗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止于“诗书画印”和文物收藏与保护,他对宫廷中的建筑、音乐及宗教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极高要求。也正因为他对艺术的无尽追求,使得全国自上而下刮起了一股以“美”为尊的艺术探索风潮。

宋徽宗赵佶 《瑞鹤图》

也正是因为他在艺术领域的非凡贡献,才影响了中国乃至日本数千年的艺术审美,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艺术巅峰时期的瑰宝。

参考文献:

“天下第一人”---试论宋徽宗赵佶的艺术贡献 文丨候苑岳 湖南师范大学

宋徽宗赵佶书法艺术研究 文丨李晨 辽宁师范大学

宋朝的美学:心中的山水比权力更重要 文丨蒋勋 海丰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N85_msBmyVoG_1ZX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