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高层频频访深,背后透露出怎样的信号?

2019-10-18   深视新闻

继10月9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年内二度到访深圳后,时隔不到10天,也就是17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也到访深圳,出席了第32届东盟+3债券市场论坛。

这场汇集了东盟和中日韩三国财政部、央行、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证券存托机构、国际地区或行业多边组织以及金融机构相关人员的国际性论坛,是继2011年在北京成功举办后,时隔8年再次在中国举办,这次将地点选在了深圳。

上一次易会满来深调研,主要关注的是创业板注册制,全力推进深圳资本市场内部的发展改革。

而李超此次出席的论坛,关注的则是深圳债券市场和跨境金融合作,推动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那么,深圳的金融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如何?

就在前不久,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深圳进入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行列,位列第9,与第8名的迪拜仅差一分。这意味着深圳在金融改革和开放中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国际金融界的肯定。

近期证监会领导频频到访、国际会议的密切关注,以及金融领域的亮眼成绩等种种表现,都传递着一个重要的“升级”信号:深圳正在成为推动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将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金融国际化进程。

深交所:助力区域内资本市场合作

提升交易所债券市场国际影响力

再说回到这次东盟+3债券市场论坛论坛。开幕式上,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致辞中说到:“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而深圳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核心引擎的作用,论坛在深圳举办,契合了中国文化的天时地利人和。”

深圳拥有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一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重要窗口平台,在促进要素流动方面起了重要纽带作用。

据了解,深交所与东盟及日韩等国交易所建立了技术、业务、产品等多样化务实合作,其中建立的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V-Next平台)已覆盖40个国家,基本实现与东盟资本市场合作对接全覆盖。

同时,深交所在债券市场建设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参与主体不断扩展,产品种类持续丰富。

目前,深交所债券市场托管量超2万亿元

回购日均交易额近千亿元

2015年以来累计发行固收产品超5万亿元

服务近1500家发行人

已形成利率债和信用债双轮驱动格局

并推出绿色债券

创新创业公司债券

知识产权证券化

以及多种基础资产类REITS创新品种

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在论坛上提到,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调控、直接融资、资产定价等方面,特别是亚洲基础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交所作为区域内的重要平台,将继续积极贡献力量,推动区域内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和互惠合作。

下一步,深交所将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共建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服务合作网络,发挥资源配置平台功能,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拓展互联互通合作,完善跨境资本服务机制,服务实体经济开放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和区域合作部首席金融专家山寺智,此次也专程赶来深圳。他在接受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亚洲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亚洲债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粤港澳大湾区为区域经济合作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交易所债券市场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它以科技闻名,我们也希望此次讨论,不仅仅是围绕债券市场,我们也将讨论科技如何影响金融。我非常肯定深圳的参与,将会对区域内债券市场的交流合作有很大益处。”

跨境金融先行先试 互联互通

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深圳重要使命

“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是今年9月证监会发布的资本市场“深改12条”中的重要内容。

此前,深圳不仅发力于交易所债券市场开放、跨境债券发行投资、熊猫债、绿色债券、跨境科技监管等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不断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与示范区相匹配的资本市场体系。

举个近期的例子,9月份我国首批商品期货ETF获批,并将在深交所上市,有助于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短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我们曾在《商品期货ETF获批 深圳将迎来哪些利好?》(点击即可阅读)一文中分析过,通过不断丰富的深市ETF渠道,能让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到国内期货市场。特别是吸引机构投资者,和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实体企业参与到国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

不仅如此,在跨境金融领域,深圳还实施了诸多先行先试政策,包括跨境贷、跨境资产转让等。深圳外管局今年还推出了跨境融资多项便利化举措,方便区内企业灵活利用境内外市场和资源,纾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其中,就包括了深圳前海的外汇改革试点扩围。在前海试点基础上,全市开展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由“先审后付”变为“先付后抽查”。

前海作为我国金融领域的对外试点窗口,以及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创新实验区,在跨境金融方面已经走在前列。在国务院和国家多部委出台支持前海金融创新72条政策的基础上,前海率先在全国推动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双向资金池和跨境资产转让等“五个跨境”。

前海管理局助理局长文娉表示,“前海的跨境双向发债有利地服务了实体经济,拓展了渠道。比如前海的企业境外母公司或者控股公司,回到国内的银行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的熊猫债,都是一些很好的案例。”

截至2019年6月,前海持牌金融企业244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注册企业196家,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相关服务机构5万余家,前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地。

可见,前海是一个承载了包括商品以及各类金融业态的要素集成平台;而深交所则是一个融合了专业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融合了境内外投资者的国际要素交流平台。二者为深圳金融的对外开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深圳不仅是“试验田”和“窗口”,还是“先行示范区”,发展国际化互联互通的资本市场,建设先行示范作用的金融体系,打造金融发展新高地,推动中国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深圳勇立潮头,勇担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