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作品集机构教网红作品集

2019-10-27     康石石

首先“网红”这个词在康石石眼里本非贬义,存在即合理,网红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刻奇文化、从众心态、大众审美等复杂的总和。网红这个词的主体更是由一个人,发展到一件产品,一家店铺,一家公司,至此已经成了现代用语词典中“热卖”的代名词。

但除此之外,也代表着一种流水线程序化,套路化的生产流程,因为实用,所以批量生产。这对于商业产品来说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人脸,以及需要发挥出每个人与众不同个性化标签,展现出你独一无二设计DNA的作品集来说,无论是网红作品集机构,还是刻意流水线生产,而非根据每个人特点引导而成的网红作品集,都是抹杀艺术生锋芒的大忌。

比如对很多学习服装设计的同学来说,作品及项目最终的效果可能是这样的

这样的作品集界面看起来干净清爽,似乎被套上了申名校的外壳。但这种风格的作品集,在众多申请学生里面一抓一大把,是典型的服装设计“网红模板”。


01 为什么你的作品集会变成“网红脸”

很多同学在作品集的创作中大多停留在灵感拼贴、3D装置等创意表达之上。同时还习惯去各种网站上,学习借鉴别人的案例。学习借鉴本不是个错事,但是很多同学还不能够自己判断出案例的优劣,另外还容易被别人的作品束缚住手脚,局限住思维。因此让主动的借鉴学习,变成了被动的跟风模仿,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陷在“网红模板”里无法自拔。

如果一个作品集当中四五个项目都是这样的“网红脸”,还想在万千竞争者之中吸引到考官的注意,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了。当然了,互联网具有共享和传播的特质,所以你自以为是的“网红模板”也会出现在别人的作品集里。这也是康石石为什么一直强调,做作品集要离电脑远一点的原因。


不过如果非要说个是非,“网红模板”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很多同学在项目创作之时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在审美和逻辑能力上也有所欠缺。

创意拼贴、3D装置、创意表达等创作手法也都没有错,问题在于这些不同的部分在同学们的作品集当中没有产生强烈的关联性,再加上固化的排版方式,最终让你的作品集长成了“韩式一字眉”、“欧式大双眼皮”、“高耸小翘鼻”、“烈焰丰唇”、“戳人V脸”。反正就是一幅流水线里出来的作品的样子。


02 作品集里的“高级脸”是什么样的

下图是金斯顿大学对于申请服装设计研究生作品集的要求,红色部分关于3D WORK的说明需要大家认真阅读,金斯顿明确指出创意和设计是通过3D立体的方式制作来探索和发展的。这也意味着你所做的东西可以引导设计工作,而不是单纯对想法的表达。


金斯顿大学MA fashion作品集要求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很多同学们会犯了跟风的老毛病。迎合所谓的作品集申请潮流,你做了3D建模?那我也做。她做了立体装置?那我也做。你又做了创意绘画?我也画...

这就好像是同学们在大学时代,跟着老师的要求做作业一样,到最后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东拼西凑了一堆,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最后放到作品集里的结果就是又突兀又尴尬,整体浏览下来逻辑混乱,让人摸不到头脑。

康石石想要告诉各位同学的是,想要成为高级脸就先要摒弃对网红脸的追求。所以同学们在准备自己项目的时候,要回归自身根据自己的主题概念去发展自己的3D WORK,切勿盲目跟风。

下图是康石石东家,汉艺国际18届学员Z同学的作品。他的作品集就长着一张非常标准的“高级脸”。

汉艺18届学员Z同学 获RCA、LCF、金斯顿 男装设计MA offer

Z同学是一个很喜欢摄影同时又非常关注社会问题,所以想在作品集里面充分表现自己的两个特点。但是大多数作品集里都有考虑到反应社会问题,如何选题就成为了阻碍Z同学创作的一个坎。

在主带老师的帮助下,Z同学认识到适合他作品集的社会问题是能够被拍下来的,同时还能形成鲜明的反差或者强烈的对比。而不是人人都在用的“校园暴力”“网络键盘侠”等等...

最后Z同学将灵感延伸到了“中国的面子工程”问题,由此他直接去到北京的各个角落,拍摄人民大众的真实生活状态,以此来反衬高速发展中的现代中国。

接着他从一手调研的照片中提取了不同状态下的人民,将他们重新组合运用到创意拼贴的手法,制作了一幅名为《海市蜃楼》的创意拼贴画,很好的表达了项目的设计概念。

随后他从3D WORK中不同的人体进行逐步抽象变形,最终推导得到自己的设计草图和服装效果图,很好地向观者展示了自己的独特设计逻辑思维与创意表达能力,这便构成了作品集里的“高级脸”

汉艺18届学员Z同学 获RCA、LCF、金斯顿 男装设计MA offer


03 怎么做,才能让作品集成为“高级脸”

想要长成高级脸很难,但是想把作品集做成“高级脸”还是有路可寻的。下面康石石简单举几个例子,帮助大家进行3D WORK让你的作品集变个脸。

1. 生物种植

生物种植基本上分为三大研究方向:

  • 对生物废料进行可持续种植再生
  • 针对动物保护等伦理问题进行替代品的种植研究
  • 将种植材料发展为可重复利用、可再生、可降解的新型面料

在实际应用上,也已经比较成熟取得了不少优异的成果。比如伦时时尚创业与创新专业的学生Irene-Marie Seelig,把蘑菇制作成新型的人造皮革,用来解决为了得到皮草而对动物进行残忍迫害的伦理问题。

Irene-Marie Seelig

设计师Suzanne Lee从红茶菌中种出透明、可塑性极强的服装面料,可自动形成接缝,减少破损和丢弃。

Suzanne Lee

大家也可以通过借鉴上面这几种方法去打开脑洞,探索面料的多种可能性,在项目中展现自己对于时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2.3D打印

3D打印可以说是近几年热门的话题,从饰品、武器、服饰到建筑等几乎无所不能,与传统纺织工艺相比,3D打印有着显著的优势。不仅能够按照设计随心所欲的生产,真正实现个性化。同时还可以一次成型,省去传统工艺的多道工序从而优化制造效率。

通过3D打印,同学们可以任意提取需要的设计元素,将这些元素几何形象化,并将这些形象打散重组,创造出无限可能。你甚至可以将美妙的音乐转化为服装,或者将看不见的微生物结构转变为服装面料……

汉艺18届学员Z同学 获RCA、切尔西、南安普顿 面料设计MA offer

在作品集创作过程中,同学们也可以在项目创作过程中运用3D打印,向考官展示自己对服装面料边界的探索,更直观地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

3. 科技互动

现实科技互动设计探讨的是纺织品材质和工艺之外的元素,通过高科技给服装面料增添新的设计和功能。

荷兰艺术家Pinar&Viola在阿姆斯特丹时装周中通过VR技术打造了一场全息影像时装秀,由一名真人模特展示了他们设计出的虚拟服饰。

Pinar & Viola

用这些新兴的科学技术进行跨界设计,有助于同学们看清设计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空间,同时进行3D WORK的研究探索。从互动性的装置到智能的功能性需求,这些设计的表达方向将拓宽整个项目的创意表达多样性,同样是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汉艺18届学员 chew同学 获伦时、金斯顿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女装设计(MA)offer


其实作品集申请到最后的阶段,考官是在看整个作品集的调性。之所以说“网红脸”是因为康石石见过太多学生一味盲目跟风,而没有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方式和方向是最适合自己的,最终在这种“被动式”思维的引导下亲手将自己的作品集整成了“网红脸”,无奈被淹没在众多作品集之中。

因此,同学们需要学会思考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将这些亮点无限放大,用创意表达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逐步推导设计落地到服装上。最后康石石想要再次强调,借鉴学习并非创作中的禁忌,只是需要同学们在借鉴的基础上找到突破口,进行二次创作。让别人的网红方法,在自己的作品集中成为进阶高级版。

当然,作品的创意绝不止于此,康石石只是简单举例,如想了解更多“高级脸”生成法或对于其他专业还有疑问,可以通过私信联系康石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AixDm4BMH2_cNUgMBq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