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主播到语言机构创始人,杭州军嫂用最“笨拙”的方式做教育

2019-11-13   艺教新周刊

今年9月,动听中国话复赛杭州场赛场中,王佩指导的小朋友们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25个报名的孩子中,产生了11个金奖、10个银奖。这21个获奖的孩子也将(进入)动听中国话全国总决赛的大舞台。

孩子们能有如此优秀的成绩,离不开指导老师、格乐特·悦言创始人王佩。

王佩

格乐特·悦言创始人

No.1

那一点点感觉让她一步步打开

播音主持的大门

上世纪90年代,王佩在家乡陕西的一所普通中学读书。

从中学开始,王佩就在学校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演讲比赛中崭露头角。

但当时除了学校里的几门基础大课,不存在课外的主持课,她也不像现在的00后、10后那样,能从小学习口才。

没有专业课的学习,更没有播音方面老师的专业指导,青春懵懂的她就自己去寻找那种抑扬顿挫的感觉。

对朗诵主持的喜欢和感觉,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在心底慢慢扎根、萌芽。

当时的她从未想过,因为自己对演讲主持的那一点点感觉,会让她一步步打开播音主持的大门。

“现在想来,那个年纪根本不懂什么是朗诵,就凭着感觉去做!”

王佩与中国传媒大学同学们(左三)

如愿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就读播音专业的王佩记得非常清楚,到了中传才真正体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做主持要练好发声,每天清晨蒙蒙亮的时候,很多人还赖在温暖的被窝里,王佩就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园里练发声,除了有特殊事情外,几乎没有人会请假。

同学都是从各个省市考进学校来的,大家都格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同学们异常努力,相互激励彼此,专业课的老师更是对他们格外用心。

“你发音的方式还是稍微差点儿,尽管你知道怎么去用气,但位置再向后一些,把气压下去”,老师会听每个学生的发声,去甄别哪里用的对,哪里出了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学得更好,做得更专业,而这个历练的过程也让王佩的播音主持,得到了全方位、全专业的学习。

从中学时期对主持有“感觉”,到进入中国传媒大学专业性的学习,再到职业主持人,王佩非常感谢成长路上那些不断培养、激励自己的前辈和老师。

当然,她也更加感谢自己对主持事业的这份热爱与坚持,正是遇见主持后的这份坚持,才让她不断遇到更优秀的自己。

No.2

光鲜的背后尽是汗水

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王佩本可以选择去央视或者去上海的东方购物工作,因为丈夫军人的身份,王佩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杭州这座有些陌生的城市,她成功应聘进入到杭州电视台工作。

在杭州电视台,王佩成为了早间新闻的主播。

很多家长和小朋友往往只看到那些化着精致妆容、端坐在主持台前的美女主播,却并不完全了解新闻主播这个行业真实的工作状态。

在杭州电视台当早间新闻主播期间,365天,她天天雷打不动早上4、5点钟起床,6点钟开始化妆,6点40分就必须化好妆坐到演播间里,7点钟准时开始新闻直播节目。

做一行爱一行,王佩从心底热爱着新闻主播这份工作,即便曾经发烧到39.8℃,为了不耽误直播,她硬是撑着身体坚持工作,还因此拖成了肺炎,足足住了一周的医院。

光鲜的背后尽是汗水。

经常会有家长带着小朋友找到王佩,表达想要做主持人的梦想。

王佩觉得,成为一名合格的主持人,仅有梦想还不够,更要学会接受镁光灯照耀之外的刻苦与坚持,那些汗水才是这份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No.3

最爱的职业是老师

马云说,他最爱的职业是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王佩。

2015年到2017年,两年内王佩接连生下了两个孩子,而这段时间丈夫被调到外省工作,王佩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用来照顾孩子。

在照顾孩子的点点滴滴中,王佩突然觉得,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读书一件事,更是一辈子的事业。

王佩于是萌生了开一家儿童语言机构的想法。

本以为家人一定会支持她的创业想法,没成想全家人却一致反对。

父母觉得电视台主持人这一职业相对稳定,自立门户必然操心劳累,不想女儿太辛苦。

丈夫则劝说,创业这条路太辛苦,他也不在家,老婆一个人要操持家、照顾两个娃,已经很不容易了。

那个时候的王佩还在哺乳期,一边喂养两个孩子,一边兼顾主持工作,她内心不知道打过多少次退堂鼓。

但想着有了自己的语言机构后,不仅能教两个孩子,更能将自己的所学和所长教导给更多有需要的孩子,王佩还是下定了决心:

“这件事儿得做,而且要好好地做,长长久久地做下去!”

No.4

学会与坚持做朋友

最开始,王佩的少儿口才工作室就位于自己家的楼上,十几个跟着她的孩子也全部来自部队大院里。

尽管孩子不算多,但王佩对每个孩子都非常用心,倾尽自己百分之百的心力。

她自己打趣说:“因为是军嫂,丈夫常年不在家,他的青春热血贡献给了部队,而自己都留给了跟她学习的孩子们。”

“这种付出虽然笨拙,但孩子学到的成果不会撒谎,家长都看得见。”

家长满意,通过在家长群里的推荐,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

很快,她的家里已经不能容纳越来越多的孩子,便有了王佩亲手打造,离家一街之隔的口才发展中心——格乐特·悦言。

王佩的机构现在有着近百位前来学习语言的孩子,她的生活也比之前更加忙碌。

她上午的时间,一般是留给家人和自己两个娃的。

收拾家务、陪孩子读书、带孩子去上早教课等等,上午她的身份是一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妈妈。

到了下午三、四点钟,王佩把孩子托付给家里的老人,步行来到机构,给学校放学的孩子们上课。

此刻,她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王老师,同事们尊敬的王校长。

虽然成立了师资团队,还招聘了四位专业院校毕业的老师,但王佩始终坚持每个孩子都能上到她的课。

因为在她看来,当老师容易,但要成为一位好的老师太不容易了。

成为一位合格的老师,不仅仅要有无可厚非的专业能力,更要有耐心、爱心,她要对每个跟她学习的孩子负责

在今年下半年动听中国话复赛中,王佩指导下的孩子获得了11个金奖、10个银奖。

她坦言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一点也不意外。

从孩子报名参赛初始,她就抽出时间给每个参赛孩子单独设置了培训课。

这个培训不是大课,更不是一篇诗文给到所有的孩子,而是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个性化定制作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所长之处,王佩说,她要做的就是在不断接触孩子过程中,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除了给热爱口才的孩子们上课,王佩还把自己的精力更多投入到公益性活动中。

她坚持到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给那些喜欢朗诵的女同胞上课,给她们讲怎么样去朗诵一首诗篇、怎么去做好一场演讲、怎么样学会发声和气息等等专业性的知识。

她在社区里举办“口才小达人”比赛,让更多没有接触到语言学习的孩子们有接触的机会,还邀请电视台里的主持人来做评委。

王佩在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上课(左一)

用心做教育的王佩想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帮助那些对语言感兴趣的人。

她也想跟那些想学习语言的孩子们说:

既然学了,就不要着急,学会与坚持做朋友,再多去参加一些优质的比赛活动,一次次打磨自己的功力,一定能看到巨大的成长。

结束采访已经是下午3点45分,王佩预定的外卖也正好送达。

她要快速地吃掉当天的“晚饭”,15分钟以后就要进入忙碌的上课时间。

尽管总说“当老师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王佩始终乐此不疲,充满着精力和战斗力。

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在中国传媒大学求学时,导师金北平老师的一句教导:“有时候老师一个无心插柳的帮助,却对学生影响深远。”

王佩也在学着成为这样的一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