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讲究和的国度。和而不同来自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过我们先不要去道德绑架,我想孔子在说这个君子和小人的时候,并没有牵涉太多的品德方面,更多的是学识方面的不同。
孔子口中的君子和小人与现在含义应该不同。比如他也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因为古代的女子是不受教育的,所以知识和认知水平极为有限,孔子把女人和小人放一起,其实他这里的小人说的也是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人,而不是现在我们所认为的道德水平低下的人。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提倡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说的就是只要交了学费的人,我(孔子)都愿意去教的意思。所以他口中的君子和小人,不是道德方面的不同,而是知识和学识方面的不同。有了知识的人懂得和而不同,而那些受过教育的人,只知道同而不和。
"怼"字这几年在互联网上比较火,应该是发自于民间,不过现在大学教授等文化名人都在用这个词。我想"怼"这个词,就是同而不和,按说那些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不应该不懂,和而不同。很多的网民,因为一直没有话语权,(在传统媒体时代,普通人是没有话语权的),所以他们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普通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有了表达自己想法的平台和渠道,但是限于自己的认知和知识水平,免不了怼天怼地,看到相同的就赞同,看到不同的就怼,这就是同而不和。
当然很大一部分黑白分明的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很多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或者思考范畴,没有办法只能是非黑即白,要么赞同,要么反对。很难让他们去客观的分析,再加上人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个时间的看法不可能相同,所以网络出现了很多两极化的观点,真正理性的观点却很难被接受。
再说说那些专家们,这些人刚开始其实挺好,利用自媒体平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分享给读者,既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又教育了很多人。但是毕竟每个人的能力和学识都是有范围的,这些专家们也开始慢慢教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了。搞国家关系的开始讲技术,搞历史开始讲战斗机,等等,全能专家越来越多,那些真正沉下心来搞研究的要么更新频率很低(因为没那么多东西可讲),要么已经远离自媒体。倒是很多专家已经逐渐偏离自己的主业,什么热讲什么,完全不顾自己的专业领域。反正以他们的学识,不论讲什么总能讲出一些道理,中国那么多网民,有辨别能力的只是极少数。完全背离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理念,因为他们要的只是点击和影响力。有些甚至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心口不一。
不知道写啥了,不过我知道这些都是暂时的,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