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听了西游记里的女儿国,都说这才是唐憎最大的劫。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把这一最难的交给了唐憎。其实这不是唐憎最大的劫,想起了那句凡墙都是门,按照佛家的理念,劫才是成佛之路上最大的垫脚石(不是绊脚石)。脚下有了九九八十一层的垫脚石,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登堂入室。
经历过才知道苦,知道自己之苦,才知道众生之苦。就像周星驰在自己的电影里的那句"就差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就是经历,就是自己之苦,知道了这苦,加上普度众生的愿望,才能真的去普度众生。如果不知苦中滋味,又如何了解众生,又如何去普渡众生呢?其实西游记里的佛,已经参杂了太多儒家的治国平天下,只是他没有从治世的角度去普渡,而是从佛教的出世角度来普渡。在佛家的世界,用儒家的胸怀和方法,成就了我们独特的一种佛教文化。中国人讲究实用,可以说佛家在中国也变得越来越实用。突然想起了六祖惠能的那句菩提本无树,透漏出了多少时代下的无奈。突然觉得这句话,太能反应当时时代的黑暗和不堪。
其实在现实的世界,我们又何尝不是走在一条自己的取经之路上。梦想,结果,就好比那些经书,那些佛心佛性。大部分都在盯着结果,想着成佛的那一天,又都想一下飞到西天之地,拿到佛经。真正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目的地的人太少。可能我们没有齐天大圣保驾,也没有沙僧拿行李,更没有白龙马作为坐骑。这么看来普通人的成佛之路更难。看着挺有道理!不过佛家讲究一花一世界,在你的世界你就是佛,你的一生就是在取经的路上,等你拿到经书的那天,也就相当于你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在这条路上,你经历的磨难越多,走的越远,那么在你离去的时候,你离佛可能就越近。走的越远,经历的磨难越多,而你就越像一个完整的人。
又回到了另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是人。两条胳膊两条腿只是具备了人的外形。不过当"人"这个词出现的时候,人的外形已经不足以来代表人了。因为这个人的定义的出现,就代表了人已经和外界有了区隔,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自我意识的人,对人的追求已经脱离了外形的束缚,而更多的是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她的核心应该是意识思想方面的,而不是外形的几条腿几个胳膊。不管是人者仁也,或者人之四端。都是在试图探讨人之所以为人者。这里越概括的概念,越简单的概念流传得越久。算了不说了,这个题无解,至少在我这里无解,我想过好自己,过好自己的每天每时每刻,就不失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