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因为疫情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更紧张了。
有些企业没有熬过冬天,有些企业为了缩减成本,而给员工减薪......
身边很多朋友都说,打工的命,就应该接受命运的捉弄。
但是,也有人说,要在逆势中雄起。
至于怎么雄起,那就是自己做老板。
但是,创业真的那么简单吗?
我有一个朋友小A,去年在广州市某广场和别人合伙开了一家餐饮店。
没到一年,那家店铺就解散了,朋友感到很沮丧,觉得自己不适合创业。
那她是怎么做的呢?
刚开始,她拿着工作几年积攒的10万元钱,找了两个朋友合伙开一家小吃店。
因为她们三个人手头上都还有其他事情干,所以对于餐饮店基本是交给店长以及三个员工(两个厨师,一个服务员)。
我们来算下她的成本支出如何:
- 月租金加水电费在5000-6000元左右;
- 店长薪酬4200左右;
- 厨师及服务员加起来,薪酬大概是10000左右;
- 采购原料成本大概是2000元左右。
那么,她的店铺至少要月收入达到2万多一点才能覆盖成本,产生盈利。
然而,自开店后,她却陷入了困扰。
店铺的盈利只是刚好覆盖了成本,多出来的那点钱,当个生活费还可以。
就这样熬了不到一年,店铺就因为经营不力而解散。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她的店铺很明显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 职责不明,没有制定每一项支出计划;
- 运营决策欠缺;
- 员工积极性也打了折扣......
就是这些关键原因,让她们的店铺没有熬过艰难的时刻,以关门为终局。
管理的核心是人,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都要从自身出发。
就合伙人来说,成功经营一家店铺,我们就要找到1+1=3的合伙人。
何为1+1=3?
《经营最重要的事》一书中这样写到:
寻找合适的合伙人,就像做一道神奇的加法题,如果做得好,那么就会1+1=3。
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合伙人,等式就会失衡,可能面临1+1<1的结果。
就拿我朋友的店铺来说,她们的工作协调并不愉快。
财务,采购,行政,运营等各方面的管理并不到位,大家对于管理都是想起来就做,事前并没有规划。
也没有将某个职责划分到具体执行人身上,导致了她们为管理问题争执不下。
比如,没有明确的支出计划,加深了她们的矛盾。
这个人拿一点,那个人用一点,钱不知不觉少了,但没有记账,该算谁的呢?
另外,一般来说,像小吃类的店铺要入驻广场,都需要满足三点:除了资本以及产品是否具有独特性外,还要有强大的运营能力。
但是,她们除了做出产品,就没有别的思考了。
比如:
将店铺打造成吸引人拍照的网红店,
或者把小吃的外形和包装做得更时尚年轻化,让自家的产品更多地在朋友圈曝光,
或者通过抖音传播等等。
这些必备的营销技巧,都没有。
如此下来,生意不好就是必然的了。
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
你既要把产品做得好,更要学会经营之道。
如今,虽然国内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前期对餐饮业还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很多餐饮大拿都逆境求生,比如海底捞。
2月15日,它就上线了“海底捞生鲜直配”,销售到家食材;
2月29日,开卖到家“方便菜肴”。
而八合里,则将90%的产品搬到线上,发展“多渠道销售”。
而这个举动,直接让八合里的外卖营业额翻了一番。
创始人林海平说了:
我想用这个来测试下团队运营和危机处理的能力;
等疫情过后,我们的营业能无缝对接。
这也算是盘活店铺的关键一步了。
所以,要成功经营一家店铺,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创业真的太难了,但是,也不是说创业真的没有办法成功了。
在艰难的上坡路上,我们可以借助成功人士的经营经验和方法论。
曾担任《财富》500强公司的运营官,并帮助公司实现年收入3000%增长的大咖梅纳德·韦伯,就是一位战绩斐然的老将。
他将他的经验描绘成一本书《经营最重要的事》,里面提到的知识点,能够有效针对经营中出现的99%经营难题。
包括管理、运营、财务和自身领导力方方面面。
具体一点,比如:
- 帮助建立管人善用人的策略;
- 如何打造高效的团队;
- 不挣钱的项目,到底有啥问题;
- 如何在经营企业之前,经营自己;
- 如何在事情变糟之前,学会危机处理......
讲到底,这些都是做生意经营的精髓——
用对钱、管对人、做对事。
如果这三点做对了,我相信,你已经赢了90%的创业小白。
未来,如果有一天再花10万块开一个店,你会对不确定性更乐观,你也能在任何一次寒冬,拥有化危为机的能力。
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