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炎亭最为受人尊崇者,非前屿“圣僧”昌定禅师莫属。
释昌定(1880-1964),俗名陈沛坤,苍南县炎亭人。幼时深具慧根,长大成家夫妻志同道合,常怀出家之念。宣统二年(1910),时值师而立之年,其妻至钱库洪桥堂为尼,临别赠言:相送洪桥有情义,永不回头看贤妻。而后独自径往瑞安龙翔寺出家,师从识雨,同年于温州头陀寺受具足戒。越明年,又前往江苏金山高明寺修习禅法,寺规戒律之严世所罕闻,违规者监寺执板严责不贷。在此期间师日坐香十又二支,坚持餐不过午,一日两餐仅干粮与水,每月仅换衣洗浴二次。师学禅一度而返乡, 奈身无分文,只得千里跋涉,途遇雪圆师,随至平阳麦城圣菜池,坐山苦修八年,习得雪圆师所授佛法及医术。后应白沙孙店(今龙港市)涌泉观音院空德之邀,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住持重整涌泉观音院,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建成山门、金刚殿、左右幽冥十殿、药师寮、地藏殿等寺宇,香火兴盛。
时炎亭乡梓屡次恳请其回里,师从之,民国三十二年(1943 )在炎亭前屿山搭棚栖身,次年建成海潮南寺及码头。适渔民于海中捕渔时获古钟献于寺院,师感信众护法之诚心,集资继造药师楼,置古钟于其中。是年八月十五日深夜,师彻悟禅机,偈言: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师不识字,由师侄西空代录之,炎亭西沙凤凰山海潮北寺山门楹联书有此偈语。此后,师常赤脚,身披麻裟,腰系草绳回旋于涌泉观音院、海潮寺。途中,麻裟草绳被人求取一空,常是“衣不遮体”。师无卧眠之习,日夜行走,诵经念佛,言其可以拴“意马心猿”。
传闻师与人消灾解难,随口一言,随手一物,每每灵验,求者络绎。有黄光相者,万全上黄人,28岁时身患怪病,全身水肿,久治不愈,闻师名,恳治之,师随手拔岩头草与之,服后渐愈,活至85岁。故人皆称炎亭师为“圣僧”,崇拜者众,随缘弟子有南麂岛开拓者王理孚、浙江第一届省议会审议长汤国琛、少将参谋杨启修、少将师长吕融、浙江省高等检察厅首席检察官杨悌、中将军事谘议陈蔚、朱聪、陈卓虎、郑云村等社会名流,亲传出家弟子有西震、西慈、西万、西涨、西玉等数百人。
昌定禅师
新中国成立后,师当选平阳县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和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师晚年居于海潮南寺,1964年9月14日圆寂,享寿85岁,葬于在白沙孙店涌泉观音院旁东首。杨勇先生著有《昌定禅师纪念集》。
释西震(1904-1991),俗名方横挺,龙港市白沙方良人。师而立之年母亡,悲痛之余深感生命无常,人心险恶,离妻别子至香林寺出家,皈依昌定和尚座下。父亲大怒,棍棒毒打,逼其回家,而师忍受棍棒之苦,宁死不再还俗。而后于温州头陀寺具足戒,勤修净土法门。民国二十四年(1935),师闻十一岁侄儿病危在床,医生束手,前往救治,一边口念大悲咒,一边按摩推拿,致使病情愈好,合家受感,笃信佛法。
民国三十一年(1942),任香林寺住持,重建寺宇三进和东西厢楼。次年,国民党军队骚扰香林寺,勒索钱财,借故责难,问:“佛教有何用?”师答:“从古以来,圣人设教,以济世利民,去恶从善,政教并举,政以济民,救以化民,佛教以治人之心,心为万物之本,本得其正,万物安宁,国家安宁,人民则安居,而天下太平矣!”又问:“泥塑木雕的佛像有何用?”师答:“佛言佛法相,相以表法,令人起敬畏之心,人心如无敬畏,则无恶不作,以成祸乱,近代孙中山先生塑像,各宗祠中的先辈遗容,以及西方国家的伟人铜像,皆令人以敬,佛像也是令人尊敬的。”问:“和尚只吃饭,不做好事,岂不成为国家废物?”师答:“和尚是统称,但有圣凡之别,不能见几个不肖僧,就贬弃全部,总不能有个别不肖秀才而骂孔夫子,如一营一连军队去打日本兵,其中也可能有几个贪生怕死的,总不能说整个军队无用啊!”由于师善言作答,并以素菜斋饭款待,官兵哑口,终于退出,使香林古刹免遭一场浩劫。
解放之后,师又在徐家庄村兴建心安寺。1973年,师到荆溪山兴建青山寺,开岩打石,创建净土道场。事事以身作则,声声正法弘扬。不怕风险,不畏艰难,远近慕名而来修持念佛者近100人,寺内终日佛声不绝,妙香充塞。
师重视戒律,修头陀苦行,穿粪扫衣十余年,睡八指绳床十八年,赤脚露顶五十二年,拒饮牛乳奶粉,坚持过堂生活。曾燃香烫臂以供佛,两手臂有香烫疤近100个。共兴建寺宇房舍计110间,塑造佛像400多尊。对医药、造路、印经、筑亭、救灾等公益事踊跃布施,广行善事,回向极乐。曾当选平阳县第三届人大代表和政协第三届委员。1991 年3月19日于荆溪山青山寺圆寂,世寿88岁,僧腊58年。
释西慈(1915-1969),殷姓,苍南县金乡人。其父雪尘乃清光绪年间生员,师小而聪颖,更受其父悉心教导而知书识礼,过目不忘。年长因婚事受挫看破红尘,赋诗哀叹人生。
民国二十四年(1936),师二十一岁出家水月堂,从师昌定,法名西慈。而后昼夜勤诵经卷,孜孜不倦。是年赴温州头陀寺受具足戒,时戒坛规定:受戒者能背诵《梵冈经》赐红衣,当轮到西慈受戒时,即一字不差背诵《梵冈经》,可是主戒师释东良见二百余名受戒者中唯她能背诵,又让其背诵《法华经》,戒师们赞叹之余托辞比丘尼不能赐红衣,改为奖励八十块银元。
师回寺后,心尽不平,撰诗一首:“谁云五漏不成才,龙女西归护讲台,佛法原来平等性,明珠何忍任沉埋。”鳌江居士晚清生员王惺园阅后稍作修改:“谁云五漏不才身,龙女西归亦可人。佛法原来平等性,明珠何忍任沉沦。”此则轶闻至今流传,与闻者皆赞西慈师之才。
西慈师受戒后,坐间静修九年,其后一直精研佛法,渐有觉悟。1969 年逝世,年53岁。
释西万(?-2000),苍南县金乡人,昌定师之弟子。1984年,师多方募化建成金乡狮山寺。
释西涨,昌定师之弟子。1982年,在昌定师搭棚坐修处炎亭西沙凤凰山修建海潮北寺。
释西玉(1928-),苍南县炎亭人,昌定师之侄,白沙孙店涌泉音观院住持。上世纪80年代,继承昌定师遗志重振白沙孙店涌泉音观院,装饰如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xJjwXABgx9BqZZI54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