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星球的艺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这是近期《奇葩说》的辩论议题,引起网友热议,关于“选择”大家各有分说。
高晓松也表示:“肯定先救画啊,因为画是艺术馆存在的唯一理由。”而作为一个“局外人”,我认为这是生命与艺术品的价值取舍,无需过多缠论于辩题。与之相“关联”的,让我联想到电商平台中的商品,以及这些年平台“拉新”所付出的高额成本。
猫与名画的选择就像没有”包装“的商品和有”包装“的商品。
我们拿同类型的商品对比,上海药皂生产的各类药皂已经售卖了60多年,到今天为止平均每块药皂的售价仍然在2元左右,可以说是绝对的物美价廉了,相比之下现在各类平台上所售卖的“手工皂”可谓五花八门,价格基本是20-100元的价格。我们先不探索其中是否是真的“手工”,但是“手工”这个标签让商品的价值有了明显的提升,通常他们会宣传手工皂的成分更“丰富”,对使用者的利好更多。由于“手工皂”对产品的成分要求和功能性要求更高,所以其产品定位并不是要和普通香皂抢市场,而是要和其他清洁类产品竞争,比如洗面奶。
通过某宝按销量搜索手工皂、上海药皂、舒肤佳香皂三类商品后发现,仅看前两名销量的销量之和的话,手工皂5.5万、上海药皂3千、舒肤佳香皂10万+。再看品牌相对应的广告投入,舒肤佳的广告形式,通常存在于电视中的广告插播或各类剧集、综艺的冠名。手工皂则偏向于投放在移动视频平台的贴片、前插广告中或者直播带货、软文pr等形式宣传。上海药皂则基本看不到它的什么广告。因此,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商品的功能性、品质感塑造非常重要,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使商品可以有“越界”感。二是,适当的广告投入,以及选择适合的广告形式非常重要,比如“小而美”的产品+“小而美”的广告。
许多互联网公司通过持续“烧钱”来拉新,“烧与不烧”怎么选?
关于平台拉新,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烧了多年的滴滴以及美团,美团烧出了5600多亿港元的市值,而滴滴也烧成了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当大家都认为用“烧钱”换取流量的方式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时,新的的烧钱公司又出现了,比如拼多多直接“送现金”送完100送200,为了拉新下了血本。这种“短平快”的营销方式,确实有效地实现快速拉新、促活。
如果按拉新成本来计算,拼多多不是最夸张的。Mob研究院发布的《2019在线教育市场研究报告》中提到,当下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接近4亿,同比增长近20%,近年来在线少儿英语领域的部分企业拉新成本高达5000-8000元/人。在线教育行业中,作业帮、掌门1对1等获得超3亿美元大额融资,流利说纽交所上市。看得出,资本看好k12教育和语言教育两大在线教育方向。
而相对应的在线少儿英语企业近些年持续投入综艺赞助,广告成本持续增加,曝光量提高的同时获客成本也随之提高,因此产生了这超过5000元/人的获客成本。
反观传统线下教育类企业的获客成本,基本在百元以内,获客单价过高成为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的“痛点”。灵悦ASMP广告平台针对在线教育行业推出针对性解决方案,通过AI视频识别技术扫描当下热播综艺、剧集,解构化视频内容选择一些特定的场景,比如教育培训、说英语、翻译、海外游等,自动获取场景、情景匹配度最高的广告位。对比赞助形式,AI+视频广告的形式灵活性更强,成本更低,同时情景匹配、场景匹配也能给用户带来更优体验。
我们发现,在整体广告行业下行的趋势下,以视频场景为核心的广告形式开始受到品牌主的青睐,尤其是在移动端观看视频时,许多与场景内容高度匹配的广告开始被应用。比如优酷、爱奇艺、腾讯这类综合性视频平台在支付大量的内容版权费用时,需要靠多种形式的广告收入来支撑。虽然当前会员付费所带来的收入正在逐步超过广告收入,但是用户“红利”终将见顶,长远来看,平台方依旧需要广告收入来平衡内容指出。在视频+AI广告这一领域中,极链科技持续服务品牌方以及平台方,并通过VideoAI底层系统完成对2012年至今的全网热门视频扫描,累计1560万分钟剧目支持965类成熟商业化可投放情景,其算法对视频内侧脸、面部大面积遮挡等极端情况都有较高的准确率,整体准确率可达99.9% ,对品牌的识别准确率达99%。
回过头来看“猫与名画”该如何选择,猫和名画都被人们赋予了不同价值,猫的生命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寄托,其中的价值我们打一个“问号”;艺术馆中的名画,同样被人们赋予了艺术价值甚至历史痕迹,它的价值我们也打一个“问号”。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用自己的标尺去衡量其中的价值,所以“选择”只是取决于它们中的哪一个对你更有价值。
商品、产品也是一样,它们的衡量标准可以更具象,更能用金钱去体现。而对于公司来说,产品定位、商品包装、广告投放也是通过不断的研发、销售、投放反馈去优化。所以缺什么就找什么,缺什么就选什么。选择什么?则是看你从个体角度去衡量,还是社会角度衡量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