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妙先生》以“善恶抉择”为核心,打造一个“杀好人救坏人”的离奇世界:金色彼岸花生长在至善之人心中,却会激发周围人的恶念,带来灾难。丁果为拯救世人,走上了消灭彼岸花的道路。然而,每一次拯救都意味着一个善良的人做出牺牲。
表面暗黑,内里善美
善良是什么?在电影开始不久,一把仿若大护法声音的旁白便给出了对“善良”二字的定义:或许是自愿牺牲,也或许是被牺牲。前者是不难理解的,过去我们看到过的所有影视作品都聚焦在“自愿”二字上,它能够彰显角色的大无畏,也能够作为赞颂人性光辉的作为。但什么叫做“被牺牲”呢?想要明白其中的内涵,那就不得不说《妙先生》所关联的核心设定---彼岸花!这是一种成熟后能够散发璀璨金色的花朵,获得者能够达成任何的愿望,但有意思的是,这种神花只能够生长于“纯洁善良”的人身上,一旦花朵离开了人身,那此人则会就此死去。善良,彼岸花,达成愿望,这一组关联设定也就注定会引发骇人惊悚的灾难——在彼岸花出现的地方都总会伴随着生灵涂炭,人们为了自己的私欲将会毫无节制的进行争抢乃至杀戮。也就是说,不思凡给我们勾勒了如此一个矛盾相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纯洁善良之人不仅不可能安稳的生活,而且还会带来社会的动荡,催生出可怕的灾难。
这部电影可以称的上是国内少有的分级电影——建议13岁以上观众观看,这也可能是因为其中的一些略显“黑暗”的场景:垂死的老父在儿子身死之后丧心病狂地“食其骨肉”,青梅竹马的夫君因为好赌而让妻子操起皮肉生意,“彼岸花”的荼毒之下连本该天真的孩子都变得贪得无厌而不知感恩,《妙先生》中最不缺少的就是一张张丑恶的人脸,是人类黑暗欲望的残酷写照。善与恶的二元论在《妙先生》的故事语境中似乎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丁果和红衣女都是子孓独行的“救世者”,但他们都面临着一个道德困境:要救这世间万千的罪恶之人,唯一的方法却是杀死仅存的善良之人。而丁果师徒和红衣女能够将这种极端的“救世”执行下去的理由,并不是坚信自己是"善",而是相信人性本可善,只是人心被“彼岸花”所侵蚀才走向了堕落——可偏偏彼岸花都寄生于极善之人的心中,于是才诞生了影片从一开始就不断对“杀好人,救坏人”的追问。丁果一行人从分歧到和解的过程指向了一种答案:人之所以为人,不在其善或恶的本质,而在其选择。善良本就是一种牺牲,罪恶也未必不是一种成长,但正义之士的理想斗争,在于创造一个“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做好人的世界"。
在《妙先生》里,就是一个的离奇世界,作者用其来和观众们探讨善恶,但在电影里却并未对善恶下定义,还是留给观众自己去判断,自己去定义。可以说,《妙先生》整体是表现出很禅的境界,尤其是在角色的对白,让我很受触动:“我对你的兴趣没有兴趣”“没有选择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相信”“没听过就否认,你的人生可真是简单”“改不了的事知道没用,改得了的事知道干嘛”“善良本来就是一种牺牲,自愿牺牲,或者被人牺牲”。
这是中国电影的新篇章
总而言之,就是一部非常另类、个人风格强烈的动画作品。无论在画风、概念、人设、对白等方面都令人感觉很有趣,而且非常独特。整部电影在画风方面,看似是中国风的水彩画,而其中采用了不少“歪笔”,形成扭曲的形态,尽显人性中的扭曲。而无论是任何景物,任何人物等都能画得很扭曲,但佛像可是足够端庄威严的,明显就是恶与善的对比。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是虽然《妙先生》没有理想的大团圆,没有太多可爱有趣的设定,没有阳光温暖的治愈,但它的特色又是非常独特而新鲜的。
《妙先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动画的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别样的气质和口味。因此,我们对于《妙先生》,不如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