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草寺里的大脚莲 | 丽鹿讲故事

2020-04-06   法律读库

作者:丽鹿。


疫情期间宅在家中,有空就和80多岁的妈妈,聊些故乡从前的人事。

她回忆说,70多年前她还是个小孩子时,“大脚莲回来了!”是轰动青石街的大新闻。

大脚莲平时不常在家,而是住在十几里外的嵩山荒草寺中。

只要听说她回来了,孩子们像汝河滩里散放的羊群,争先恐后跑到她家,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看热闹。

青石街坐落在豫西三县交界处,东西长3华里,是连通洛阳、开封和南阳的交通要道,一街两巷都是做小生意的人家。

临街铺面的后边,向南北延展还分布着无数条小巷子,豫西方言叫“过道”。

这些羊肠般曲里拐弯的过道,门对门户挨户,一家连着一家,多以家族为单位聚居而成,每条过道便以住户姓氏取名,于是有了张过道、李过道等。

大脚莲住在王过道,她的男人姓王,叫王胡子。

胡子生得白净面皮、秃顶无须,瘦小精干、沉默寡言。他是老大,下面有俩弟弟,名二虎和小虎。

王家三兄弟以炕烧饼、卖蒸馍为营生。王胡子腰里终日束个蓝粗布围裙,在烧饼铺火炉前忙个不停。外面的大事小情,都由女人大脚莲支应。

人高马大的大脚莲,能说会道、泼辣外向。和王胡子站在一起,比男人高出一头还猛,那时女人都缠着三寸金莲,大脚莲却是一双天足,俩脚板像两只铁犁铧,走起路来像一阵风。

俗话说树大分叉,各过一家。但王胡子和两个弟弟感情十分亲密,大脚莲和妯娌们也相处得和睦安宁,一大家子便没分家单过。

大脚莲和王胡子没有孩子,王二虎一枝人丁兴旺,有大喜、二喜、三喜仨男娃,还有娇喜、欢喜、小喜仨闺女。

按当地“长男不过继”的风俗,侄儿二喜过给大伯王胡子做了儿子。

1943年春,王小虎的新婚妻子,在回娘家的路上,不幸遇上一队扫荡的日本兵,被鬼子追赶中跳井自杀。王小虎没有再娶,过继了三喜做儿子。

1944年,日本人在豫西滥发伪钞,造成货币贬值。老日还把食盐、粮食囤起来,造成沦陷前一斤不到5角钱的食盐,疯涨到每斤650元,小麦每斗卖到700元。害得当地老百姓,过了一年多没盐吃的苦日子。

有一天,王小虎听人说县城商店开门卖盐了,就背着满满一布袋钱,和邻居们一起去县城抢购。路上遭遇日本飞机轰炸,连个全尸都没有找回。

笃信菩萨的大脚莲,年轻时就爱四处跑着烧香拜佛,后来去到嵩山里,在十八盘下面的荒草寺长住,隔上月儿四十才回青石街住两天。

荒草寺隐藏在深山老林中,四周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加上进出的山路险阻,就像一处世外桃源。

大脚莲刚到荒草寺的时候,那里已经人去庙空,真正是荒草遍地,只有几株高大繁茂的老银杏树,荫蔽着几间破败的殿堂,一同见证寺庙神秘而悠久的历史。

大脚兰领着几个跟随者,用了几年时间,将砖瓦一块块背上山,修盖起了三间大殿,又请来泥匠、画师,塑了几尊佛像,渐渐寺里有了香火。

豫西沦陷后,王胡子干脆就让大脚莲领着家里的女人们,长住荒草寺避难。靠着这座古庙,大脚莲也收留、庇护了不少乡亲。

荒草寺当年的选址,非常用心,不但地势隐秘安全、周围风景绝佳,寺后还有一处高山草甸,稍加拾掇侍弄,就是数顷极好的良田、草场。闲不住的大脚莲,就带人在寺院周围开荒种粮、种菜。

荒草寺建在山顶,离谷底水源较远,大脚莲又领着人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大水池,积存雨水做饭、洗刷。

日本人战败撤走后,王家的女人们又从荒草寺回到镇上。大脚莲和十来个信徒,仍旧留住在山里。

荒草寺在她的苦心经营下,声名和规模日见扩长,每逢初一十五还施粥饭,远近山民前来烧香拜佛的越来越多。

大脚莲虽然常住山里,却结识了不少佛门俗家的朋友。平时她最主要的事务,就是带着一帮男男女女,在周边村镇上传经。

那时我外公在青石街上开药铺。药铺对面是大士堂,里面供奉着三位霍姑奶奶。大士堂门前是一片空场地,大脚莲就和她的徒弟们在那里传经。

传经也叫跑经,一群人手里敲着木鱼,排成队形,像扭秧歌一样来回穿插着跑动,嘴里还念唱哼诵着婉转动听的经文,引得全镇人都来观看。

大脚莲回来传经时,总带着一个外地口音、法名智远的胖和尚。

智远和尚佛相庄严、识文断字,爱拿一本经书,到我外公诊所来,给他和外婆讲经文、念戏本。临走时,外公会包上几包中药材送给他作为答谢。

有一次,他又到我外公的药铺来讲经,外婆听他讲在庙里吃雨水时,就提醒他小心染病,和尚说庙里有佛祖保佑,不怕雨水脏。临走时,外公给他包了一包明矾,说可以用来净化饮水。

大脚莲每次回青石街,动静排场都不小。

她身穿一领肥大的对襟蓝布大衫,戴着僧帽,两袖生风地甩开胳膊迈着大步走在前面,身后跟着几个男男女女。不但王胡子和全家人高接远送,镇上老少也络绎不绝前来看望、占卜问事,就连镇长和乡绅,也很给她面子。

每年正月十五,大脚莲都在王过道里搭起社棚,神位上挂起全神爷轴子、观音菩萨画像,两边摆开蜡台和供品,左边挂满一溜儿的24孝图,右边挂一排阴间地狱受刑的图画,有被下油锅的、有推磨遭受鞭打的,血淋淋阴森森十分恐怖,用鲜明的对比来劝诫世人敬贤孝老。晚上还组织放社火、打梨花,十分热闹。

上世纪50年代,群众都忙着搞生产,到荒草寺烧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少,大脚莲回镇上的次数也多了。


有年早春,青黄不接的季节,大脚莲从马兰庙回村的路上,遇见一个年轻的外乡讨饭女人,奄奄一息倒在山道旁,露着破棉絮的黑棉袄里,贴身揣着一个哇哇哭闹的婴孩。

大脚莲停下脚步,从胳膊上挎着的粗蓝布兜里,掏出带着当干粮的黑面馒头,掰碎后喂到那女人口中,又从旁边树下泉眼里,捧来水给她喝。

那女人自知大限已到,流泪恳求大脚莲,收养自己的儿子。 大脚莲将孩子抱回庙里,又找人回去把咽了气的女人,埋在一棵白皮松树下。

大脚莲给孤儿取名王松。天资聪颖的他,在智远和尚的教导下,五六岁时就能将几本经书倒背如流。

那年秋,一支建设三线工程的队伍来到山里,在荒草寺旁边扎起好多帐篷。

队里有个南方口音的李姓工程师,结婚多年膝下无子,空闲时喜欢来荒草寺后山远足,有时候也到寺里转悠转悠,很喜欢小王松。

大脚莲观他是个有文化的好人,又觉他和王松有缘法,便主动提出将王松给他做养子,私心希望苦命的小王松能走出大山,奔个好前程。

李工自然欣喜不已。半年多后他结束任务,就把小王松带回了城里。

七十年代中兴修水利,那些从外县百十公里外来这附近修建水库的民工,就住在荒草寺这座破庙里。

已是满头白发的大脚莲,也从山里回到了青石街,她的身体明显不如从前,常常来找我外公看病,说自己总是心慌气闷。

外公劝她少操心多休息,给她开了一张方子,上面的草药都是田间地头随手可得的植物。大脚莲挖了草药熬汤喝,过了些日子,又恢复了从前的精气神。

我外公却医不自治,那年冬天早晨醒来,突发心梗猝然离世。大脚莲和她的信徒们,给外公做了一场很体面的法事。

八十年代时,王胡子也生病去世了,古稀之年的大脚莲,走起路来还像一阵风,镇上和附近村子里的人家,有红白喜事时,常会请她去念经、作法事,谁家婆媳不睦、夫妻不和,也都愿意向她倾诉,求她说合。她还热心给别人做媒。

看着镇上有人建起了教堂,信奉耶稣的男男女女也多了起来,年迈的大脚莲又想去山里,集资重建荒草寺。

三喜读完高中后,是大脚莲托人将他安排到了镇工商所,三喜媳妇桃枝也是大脚莲做的媒,在镇上教学。现在夫妻俩都退休在家,闲着没啥事,觉得大脚莲想法不错,便都很支持她。

二喜一直在青石街上打烧饼 。王家的焦盖烧饼,已成为了市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孝顺的他也出钱出资,帮大脚莲将荒草寺里的殿堂翻盖一新。

大脚莲又领着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整日住在庙里,香火渐渐旺盛,加上有人捐献,每年能收入几十万。依然慈悲为怀的大脚莲,用这些钱物救助附近的孤寡老人。

有年春天,大脚莲和十几个来庙里烧香还愿的香客,同坐村里的一辆旧面包车,下山回青石街过年。

不料超载的车子走到十八盘那里,因路面湿滑结冰,翻落到几十米深的山谷里,80岁的大脚莲和另外2个老人当场死亡。

大脚莲死后不久,镇上来了一位南方企业家,他是市里去江浙一带招商引资时,请来的财神爷。

他对媒体讲说自己原籍是在这里,6岁那年跟着养父去了南方定居。大学毕业后分配在钢厂工作,后辞职下海做钢铁生意。这次回来是想报恩回馈,为故乡做点力所能及的善事。经过考察他发现山民还很穷困,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大山,就发愿先给乡亲们修桥铺路,再带领他们发家致富。一时间他成了当地的大新闻。

这个外表儒雅的李姓商人,就是当年大脚莲在山路边救下的小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