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农民除了种植庄稼以外,还会自己养殖一些牲畜,一来可以杀了自己吃,同时也可以卖出去赚一点经济收入,通过种植业和养殖牲畜相互作用下,一年的经济收入不比外出工作低,但是大家也会发现,养殖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养殖污染,导致农村环境恶化,为了保障农村环境,国家在农村提出了“禁养区”对于一些不符合养殖的地区禁止从事养殖,现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实施,村干部带头拆除,农民要及早准备了????
在过去,很多的农村的散养户将畜禽粪便随意的堆放在道路两旁,甚至部分人将冲洗猪舍、鸭舍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之中,对人们的饮用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此国家这些年也对农村养殖环保进行了严查,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在农村的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民生活区等划定了禁养区,同时要求禁养区内的养殖户限时搬离或关停,同时对于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加征环保税,通过计算大概每头猪大概交税2.6元左右。
然而个别的地区选择了“一刀切”,人为的扩大养殖禁养区范围,造成了很多的养殖户们不得不关停养殖场,对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那在禁养浪潮中,普通的散养户究竟该咋办呢?难道现在的环境污染严重真的是养殖业造成的吗?我看未必吧!
不过有文章表示,最严“禁养”来袭,接下来国家还会清理那些占用耕地上的养殖场,不然就是对这些养殖场进行收费。今后的规模化养殖用地审批难度也会加大,在耕地上建造养殖场很难申请通过。
正是这样的谣言,让养殖大户听了后十分的头疼,如果拆除了养殖场,他们的损失就大了,虽然可以拿到一笔补助,但实际上相比上百万的投资来说还是亏了,且这些养殖的产品带来的收益很大,这又怎么算?也有一些想要投入养殖,或者因禁养区被拆除的农民也会头疼,一旦审批不下来,那养殖计划就要落空了。笔者告诉农民的是,莫慌,看看权威文件吧!
其实国家早就发文《全国土地分类》、《关于养殖占地如何处理的请示》,表示养殖用地不属于建设用地,不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这样就意味着可以直接在农用地上建设养殖场。在农用地上建设养殖场,并不会被归于改变性质和用途。只要是建造在基本永久保护田之外的耕地上,不需要按照建设用地申请。
在尊重土地承包者权益的基础上,只要不影响耕地的种植条件,也不会损坏耕作层,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在耕地上建造养殖场。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称,各地在新农村的建造中,需要预留耕地,提供养殖的空间,发展畜禽养殖行业。同时各地政府不能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禁止、限制规模化的养殖行业。
可见只要在耕地上,农民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建设养殖场,不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但需要符合环保标准,不能在禁养区、基本农田内建造,需要拿到《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大家不要被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