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修杈文/关铅锁

2019-12-02   终南文苑



以往在关中农村,木杈是很常见的农具。木杈一般是四股杈齿,用于一般农活;另有一种六股杈,主要用于扬场,即把麦粒从麦糠中扬出来。

  木杈在劳动中很容易损坏,若缺齿,扬东西时就会一头重一头轻;若断了筋,用起来杈头总是晃荡。过去人不舍得买新杈,一旦损坏就去找人修理,于是催生出修杈的行当。

  修杈所用的工具不多,包括小锯子、小刀子、小刨子,皆为一把,此外再准备一些绑杈用的牛筋即可。我曾见过几回修杈匠,那师傅是我们邻村南留村人,时年五六十岁,头发花白,穿一件旧得发白的蓝上衣,一边干活一边与周围的熟人说闲话。他摊子上放着杈齿、杈把和小工具,离他最近的地方搁着一只搪瓷缸子,里面放着半缸子牛筋。这些牛筋如小女孩头绳粗细,淡黄色,每根长一二十厘米。搪瓷缸子有盖,不用牛筋时老是盖着,以防牛筋变干报废。

  修杈主要有两样活,包括换齿和绑筋,前者是给缺齿的杈配上长短粗细一样的齿,后者则是给断了筋的杈重新绑筋。绑筋是有一点儿技术含量的,不论是把杈头与杈把绑在一起,还是把杈齿与杈梁绑在一起,都要用到牛筋,绑得太紧会断,太松了齿又会晃。

  我们这儿和杈有关的俚语很多,比如歇后语:“造杈的罐罐子——纯筋”,意思是说某人爱提不同意见,但自己却没能力,不愿干;一词语叫“杈把扫帚”,代指日常农具杂物;一俗语:“像杈降一样”,是说某东西很多,纷纷而来;一乡谚:“杈头有火,锄头有水”,是说用杈翻搅正在碾打的麦子,像用火烤一样干得快。

  现如今,木杈已很少见了,修杈的更是找不到了,唯有那些生动的俚语还在人们口头上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