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张图,看懂成都“数字雄心”

2019-07-26   产业成都

一场以数据为主角的“战争”正在上演。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成为引领全球新经济勃兴的爆发点,甚至可以说在另一个维度重构着全球经济格局。(看看美国对中兴、华为的打击……)

数据已经成为各行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攸关企业生死,更不要说把数字经济视为又一“无形战场”的城市竞争了。

所幸,从目前来看,成都在数字经济方面的战绩还算不错。产爷精心制作的这7张图,足以让你们看懂成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战绩和目标。

1 数字经济排名,成都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先来看个概念,什么是数字经济?

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给出了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覆盖的领域广阔,一切信息化的呈现都有它的触角。

在不久前举行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大数据发展指数。在“数字中国总指数城市100强”中,成都排名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相较于2018年各大数据榜单,成都的成绩是最稳定的,皆仅次于北上广深,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但成都跻身于全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第一阵营中,也就这两年的事。2016年,成都还排在第10,2017年甚至下滑到了第12名。

那么,这两年来,成都的数字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逆转,竟然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梯队变化?

2 政策持续加码,成都数字经济瞄准3000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就要从成都这两年的政策举措开始讲起。

2017年4月25日,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成都市将“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到了重要位置。党代会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顺应产业跨界融合趋势,发展研发、设计和营销、结算、物流等2.5产业。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

接着,2017年11月9日,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六大新经济形态更是成为了成都经济发展蓝图上的重要一笔。

到2018年3月,《成都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出炉,一张更为宏伟的“蓝图”画就:到2022年,成都将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3 聚焦三大领域,全面覆盖13个重点方向

根据相关规划,成都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聚焦在信息技术产业3大重要领域13个重点方向,并且制定了各个领域的战略目标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领域,加快发展IPv6、5G、数字终端等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形成创新动力强劲、先进网络技术规模应用、核心企业聚集发展的信息网络产业体系和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成为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核心区

聚焦信息技术软件领域,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等新兴软件服务产业,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生态体系,成为世界软件名城

聚焦信息技术硬件领域,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传感控制、智能硬件等电子核心产业,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成为国际知名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如果说以前的数字经济处于散漫的野蛮生长状态,那么,在一系列规划措施出台后,成都的数字经济军团,便开始规模化、成建制地在赛道上快速成长。

4 四大“集团军”,成都数字经济发展成建制

当前,成都数字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成都的数字经济可以归为4大板块:数字产业、数字文化、数字生活以及数字政务。我们可以将它们理解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四个“集团军”

数字产业角度,我们着重看看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的第一支柱产业,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形成较强优势,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世界软件名城)。

2017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400亿元;2018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7366亿元;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万亿元。

数字文化方面,以大火的《王者荣耀》为代表的泛娱乐产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王者荣耀》手游已拥有2亿多用户,最高日活量8000万。而《王者荣耀》的成功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效应,更是推动了成都电子竞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单就高新区来讲,2016年便聚集了游戏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约1.3万人;2017年,高新区规上游戏企业总营收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66.7%;目前,高新区有网络视听和数字文创企业超600家,2018年的产值达280亿元。

而今年1月,腾讯牵手成都打造“数字文创第一城”的消息更是轰动全国。

数字生活则充斥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我们习惯通过外卖平台在家享受美食、通过滴滴及共享单车出行、通过跨境电商在家买遍全球、甚至不想去医院还能在远程问诊……

数字政务方面,成都网上政务能力位于第一梯队。2017年,成都市出台《成都市政务云建设规划2017-2020》,创新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开始着力构建协同联动的线上政务服务体系。接着,成都市政府推出“天府市民云”APP,围绕网上办事、信息沟通、便民缴费等需求,为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开启智慧城市服务的新时代。

截至3月31日,成都主要政务信息资源存储量达到1622.7TB,政务数据灾备服务存储量达907TB;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已接入部门总数73家,累计共享数据总量约203740.2万条;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已开放60个部门604个数据集、30e20万条数据。

5 备战5G大时代,三大运营商重兵集结

在备受关注的5G建设领域,成都早在2017年便成为三大运营商全国首批5G试点示范城市。去年,三大运营商分别在成都落地了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联通5G创新成都分中心、四川电信西部首个基于国际标准的多基站小规模5G实验网络……可以说,成都已经成功站上5G研发高地,和北上广没有什么大差别(手动笑脸)。

不仅仅是运营商,京东城市全球研发中心、商汤科技等企业都在成都落脚,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

6“用云量”倍速增长,成都GDP提升更有想像空间

关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这里还要着重强调一个概念:云计算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技术主力,与数字经济规模发展呈现正相关。用云量的增量和各城市GDP的增量存在一个正反馈机制,根据测算,用云量每增长1点,GDP大致增加230.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关键指标——用云量,成都实现了4.5倍的快速增长(一年),以此来推算,成都GDP空间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7 产业互联网成主导,数字经济赋能成都城市发展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着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而它的爆发,在为城市竞争提供一个新战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5月6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4.8%。而这一规模还在继续保持增长。

数字化已然成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标志,中国数字化进程也从“消费互联网为主导”转向“产业互联网为主导”。

需要指出的是,产业互联网已经进入发展黄金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部分成为了产业互联网指数增长的主要引擎

从细分产业来看,一些数字化进程启动较晚的领域,例如医疗、教育、交通等都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2018全国细分产业指数规模较去年增幅为195.49%,各细分产业指数增长均值为153.20%,其中医疗行业增速领跑,达317.58%,餐饮、金融和教育增速也均超过200%。

科技未来的趋势是智能化和高端化,随着5G的落地,万物互联的节奏必将加快。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也预测,在云计算技术红利加快向中西部下沉的背景下,到2020年,四川将有望成为国内一流的大数据基地。

成都作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数字经济市场上的需求很旺盛,比如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大众信息消费等领域,都还等待着被“开垦”和“征服”。

有专家预言,到2030年,成都将成为世界50大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而在这此之前,机遇与厮杀就在面前。

可以预见的是,在数字科技的时代,攻克竞争壁垒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而技术上的优势或将成为各家赖以发展的新边界。

一切正如达尔文的名言,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

数字经济战争已然开启。你,装备得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