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有什么了不起?现实版别人家的老师,就在成都

2019-12-23   产业成都

讲真,这可能是2019年“我在成都搞产业”专题里最难写的一篇稿子了。因为所有的讲述,都像每个父母和孩子经历的故事一样,简单而真实……


尽管董继宇就真实地坐在对面,但在他的故事中,我却不自主地想起那些被主流媒体报道的“网红”老师形象——跳街舞、金句频出、和学生打成一片……


这些别人家的老师的故事,都真实地发生在董继宇身上。


从龙江路小学分校的计算机老师、体育老师,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德育主任,到内江天立国际学校小学校长,再到尚高乐教育集团总校长,董继宇的教育生涯已有近20年。他走的每一步,看起来都顺其自然,却是教育行业发展的缩影和其与一个普通教师职业情怀发生的碰撞。


作为尚高乐教育集团的总校长,他的教育理念如今也被深深地植入到了尚高乐之中,因此,我们今天的讲述,也将从董继宇的几个故事开始。


董继宇

董继宇

尚高乐教育集团 总校长

资深教育专家,全国优秀辅导员,成都市优秀教师。原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德育主任,原内江天立国际学校小学部校长。


故事一

2001·转 行


2001年,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理工男”董继宇还是四川文化报里的一名网络编辑,那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事少,钱多。


一次偶然的机会,董继宇走进了龙江路小学分校,结识了校长吕静。一段看似无心的对话,改变了董继宇的职业方向。


“吕校,你们现在还需要老师吗?”“招啊,我们就缺老师。”


“我可以不?”“你来嘛,你来当老师。”


吕静没想到,第二天董继宇就坐在了自己的办公室——他是来报道的。回去当天他就辞去了报社的工作,放弃了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


当时,小学老师的工资只有1000元出头,何况他还没有教师资格证,只能先代课。


就这样,“小白”董继宇成了龙江路小学分校的一名计算机老师,一边上课,一边考证。


到现在,董继宇都记得初次站上讲台时的样子,“声音发抖,教案放在旁边,看一句说一句。”


19年过去了,当年那个青涩的代课老师,已经成为了教育行家,当年的一句“玩笑话”,成就了董继宇一生的理想和情怀。


故事二

2002·课间操和街舞


课间操,是每个孩子学生时代难以淡忘的记忆。呆板的动作,魔性的音乐,有多少看官在当年的课间操时刻偷过懒,举手让产爷看看。


当年龙江路小学分校的孩子们和大家也是一样一样的。


“看他们做操,我都觉得不像孩子。”董继宇告诉产爷。


刚好,那年由张柏芝、郭富城主演的《浪漫樱花》中的芭啦芭啦舞很受欢迎,所以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当他把自己想把芭啦芭啦舞改编成课间操这个想法告诉吕静校长时,吕静说:“只要孩子们喜欢,我就支持。”


电影《浪漫樱花》海报


在吕校长的支持下,董继宇自学芭啦芭啦舞,并在全校推广。


此时,董继宇入校仅一年,比全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课间操改革全面进行早了整整5年。


当然,那时候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四川电视台为董继宇拍摄的专题纪录片,同时也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播出。


一个月里,董继宇收到了来自全国的五六百封信,大多是来跟他探讨课间操改革的,也有告白的。


很“网红”,对不对!董继宇也第一次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坚定了他走教育这条路的决心。


后来,董继宇跟随他的“伯乐”吕静,一起调往高新区成都师范银都小学。


“尊重生命,彰显个性”是银都小学的办学理念。其首任校长冯淑蓉(四川省教育专家)一直鼓励老师张扬个性,将特长服务于学生成长。

因此,在银都,董继宇结合自己的爱好和工作,带着孩子们跳起了街舞。2005年,少儿街舞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董继宇全凭自己的爱好和热情,吸纳了十多个孩子,利用业余时间教他们跳街舞。


这一跳,就跳到了全国首届电视街舞大赛里去。作为唯一的一支小学生参赛队伍,取得了全国第八的名次,拿下了全场唯一一个最佳表现力奖,又一次引起轰动。

董继宇在银都小学工作时与孩子的合照


我们说,董继宇是幸运的。如果没有遇到冯淑蓉、吕静,如果不是龙江路小学分校和银都小学,或许董继宇的想法都不会得以实施。

前后两次尝试也让董继宇明白,教育不设限,不该有条条框框。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都值得去尝试,被推广。


故事三

熊孩子与熊家长


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那么几个熊孩子,或许还有熊家长。董继宇更不会例外,近20年的教育生涯他接触了太多的孩子和家长。


小A是其中的一位。


自小跟着爷爷奶奶,隔代教育的问题也集中出现在了小A身上,恶作剧、任性等“坏习惯”,让他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在学校,只要不是班主任的课,他就不会待在教室里。老师几乎每天都在学校各个角落里找他;捉弄人,在同学们课间加餐的小蛋糕上抹青草膏,这些,都是常事。


终于有一天,班里80%的家长集体找到了董继宇,让他给个说法,让小A转学。


“作为老师,我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我请求这些家长,再给这个孩子一次机会。”董继宇说。


事实证明董继宇是对的,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帮助下,小A有了明显改善。


在董继宇看来,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应该被放弃。


有人说,“熊孩子”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熊家长”。但在董继宇眼里,只要老师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熊家长”也就不攻自破了。


那是一次国旗下的演讲,同学小B入选。


原本很普通的一件事,董继宇却受到了家长的质问:“为什么是小B,难道我家不比他家有钱吗?”


董继宇的回答很简单:“哪个孩子去,和家里有没有钱没有关系。这次是小B,下次可能是别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你的孩子也有。”


故事四

抉 择


时间很快来到了2014年,天立教育集团找到了董继宇。


“去办一所你理想的小学。”这是天立最打动他的一句话。


带着理想,董继宇从银都小学离职,成为了内江天立学校的校长。


“孩子每天都很乐意走进学校,没有那么多作业的负担,考试分数也不是评价好坏的唯一标准,最重要的是,他在学校里能感到自在和快乐。”说起理想中的学校,董继宇笑得像个孩子。

董继宇工作照


办学第一年,招生满员,教学成绩突出,一切都顺风顺水。但是,公立与私立体制的截然不同,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每周在成渝高速上的疲于奔波……逐渐浇熄了董继宇最初办学的热情。

“工作应该是快乐的事情,我想要的不是这样的生活,”董继宇说。于是,在天立的第4个年头,他毅然辞职,走之前,老师们抱着他哭,舍不得他走。“我都不敢去校园,怕看到孩子们哭”。


回到成都,他的“伯乐”吕静又一次抛来了橄榄枝。“我们俩合作多年,一起做个教育品牌,肯定行。”

就这样,几乎没有丝毫的犹豫,承载着董继宇教育梦想的尚高乐教育集团诞生了。


尚高乐目前有两个校区——南华校区和天府国际校区。在尚高乐天府国际校区,老师们年轻阳光的笑脸贴了满满的一面墙,上面,是尚高乐的logo——由英文字母组成的SUNGOAL。这个词意为“向着太阳的方向”,字面意思简单易懂。


当然,关于名字,董继宇也有自己的说法。


尚=“性尚”,崇尚每个孩子的个性

高=“高远”,就是希望孩子有高远的眼光

乐=“乐活”,不怕困难、积极生活的乐活精神


校区内的设计和陈设,和常见的学校很不一样,以大面积的白色为主,墙上偶尔出现老师和孩子的画作。在董继宇的带领下,我们一层楼一层楼的参观,很难想象,在这栋小小的独栋教学楼里,居然藏着篮球场,、攀岩馆、可以容纳超过百人的小剧场,无数个音乐教室、舞蹈教室、乐高教室、陶艺教室……


而这里陈设的作品,造型的精致程度,让人很难想象,这些都出自学龄前儿童之手,却又每天都在尚高乐真实地发生着……


视频加载中...


尚高乐校区实景

对话董继宇


产爷:为什么尚高乐校区会以白色作为主色调呢?


董继宇:在尚高乐,孩子才是这里的主体。现在很多学校、幼儿园都喜欢用彩色,各种各样的颜色。但其实,孩子才应该是最绚丽的色彩。


尚高乐教育陶艺室


产爷:为什么从学前培训作为尚高乐的起点呢?


董继宇:5-6岁的孩子,从游戏性学习到目标任务性学习,专注力、习惯、心里适应,孩子需要有一个很长的适应期,过渡不好,孩子很痛苦,家长也很焦虑。


根据多年的一年级一线教学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笑。因为一年级带得好,学校就让我一直带),我发现,在学前有过良好的指导和针对性教育的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孩子不累,也避免了家长的焦虑。


另外,我们也有一些市场调研,学前教育板块需求很大。



产爷:尚高乐坚持小班教育,但我们的基础教育都是大班制,孩子们能适应吗?


董继宇:小班化是形式上的小,方法就是合作学习,四五个人一个组,老师引导孩子们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后进了大班,老师没有特别关注到他,这个时候在小班里养成的自主学习习惯就发挥作用了。

尚高乐小班制课堂


产爷:尚高乐会怎么去帮助学生设立目标呢?出国?高考?


董继宇:我们更尊重孩子和家长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个性。高考也好,出国也罢,都有利有弊,中国的教育制度也在逐渐改变,国外也在学习我们中国教育做得好的地方。


尚高乐设置了法语、德语课,帮助孩子了解国外的文化,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了多项选择。


产爷:教育的家校统一,在很多公立小学演变成了家长辅导做作业、检查作业,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尚高乐需要家长配合学校做什么?


董继宇:我觉得家校统一有个“度”的问题。在小学低龄段,我们建议家长做一些陪伴,因为小学特别是一二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人监督、有人帮助。但是它有个度,作业全让家长来批改,那肯定就不对。


在尚高乐我们唯一要求家长的是每天陪孩子读半小时的绘本,一定要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偶尔也会有一些尤克里里打卡、英语打卡之类的,但不是每天。


学习尤克里里在尚高乐是必修课


产爷:小班化教学对学生人数会有限制,我们怎么筛选呢?


董继宇:尚高乐不会去筛选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不应该被放弃。目前来说,尚高乐报名是先到先得,未来如果需求太大的话,我们会考虑和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教育是学校和家庭双方的事,甚至可能学校教育只占30%,家庭占70%。家长和我们的教育思想契合,就能更有效的教育好孩子。


产爷:尚高乐的长远规划是什么?以及面临的难点?


董继宇:目前计划5年之内,在成都办1所小学,2所幼儿园,5个培训点。现在我们还不想谈太远的理想和目标,先把5年目标做好再说吧。


难点的话,师资是让我很头疼的一件事,想要保证教师团队的质量,就一定要有好的老师。而我们认可的很多好老师更愿意留在体制内的学校,吸引更多优秀老师加盟,是我们当下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尚高乐教育教师合照


产爷:我们一直在说好老师,你认为的好老师什么样?


董继宇:陶行知说:我们必得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的先生。好老师首先自己就得是个“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孩子有他们的逻辑、视角,如果老师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是很难和孩子对话。


所以,尚高乐的老师需要做到和孩子“在一起”,蹲下身和孩子交流、拥抱孩子、和孩子玩耍,都是最基础的,更多的应该是对孩子全身心的尊重和爱护。


其次,好老师一定要由内而外透露着阳光、亲和的感觉,这个不好言说,但是我能感受到。特别是对于低龄段的孩子,亲和力强的老师更容易和孩子亲近。


尚高乐老师和孩子们的互动


采访后记


采访董继宇,大多数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个听故事的人,听他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故事。比如他认为一个好的校长应该记住所有孩子的名字,比如他每天早上在学校大门口迎接学生的故事。


关于尚高乐教育集团本身的规划和目标,他反而说得很少,我姑且将其称为“无目的”教育。身边发生着太多为了追求高分、名校的教育故事,尚高乐这种没有参杂其他功利的因素,单纯地以快乐、能力、习惯为目标的学前教育方式,反倒令人感动,也深受一些教育理念超前的家长认可。


当然,对于这种教育的结果,我们也很好奇:孩子们真能像董继宇说的那样吗?在尚高乐的官微里有一些答案:



其实,在采访的过程中,产爷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名字往外冒——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记录的巴学园校长小林:为人亲和,耐心听学生“啰嗦”,鼓励孩子大胆创新、不怕跌倒,把午饭叫做“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常常对学生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小林校长就是日本最受欢迎的教育家小林宗作。正因为这种相似的感觉,我十分好奇董继宇的教育思想来源,他的回答也让我十分吃惊:没有刻意地学习,我就是觉得应该这么做。


或许,就好像他当初遵循内心走上教育这条路一样,一切都是油然而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听过很多伟大的人物故事,也见过不少普通人平凡的坚持。好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对于一件自己热爱的事情坚持下去的热情和动力也是相通的。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像董继宇这样的普通人,在默默坚持自己所热爱的,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