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刚命不随”的姥爷去世了,幽默感伴随了他的一生

2021-02-23     ins生活

原标题:“心刚命不随”的姥爷去世了,幽默感伴随了他的一生

撰文| 华明

编辑 | 阿越

出品 | 人间后视镜工作室

2月10日,83岁的王福祥先生在老家吉林白城逝世。他是普通的东北老头,也是耀杨的姥爷。他跳广场舞,捡破烂,看新闻,躺着,跟家人相处,老年生活没什么特别,只是他选择用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下那些日常,因此跟460万粉丝有了连接,被众人亲切称作“姥爷”。

过去的一年里,姥爷多病多灾,三次住院接受手术。去年2月份,姥爷偷摸着出门遛弯,他自知行动迟缓,想给背后驶来的出租车让道。路滑,他摔倒了,右胳膊先着地,导致肱骨骨折。接受手术后的大半年时间里,姥爷的右手依然无法伸直,有时他疼得龇牙咧嘴也不吭声。好不容易,致命的心率失常控制住了,腿部血管堵塞逐渐让姥爷行走不便,一走道就疼。姥爷看着医院拍的影像,笑称堵塞的血管是闪电,又感慨,“心刚命不随”。去年八九月份,姥爷接受了腿部手术,三个月后,又因肺炎住院了,猝不及防。

住院前,姥爷对耀杨说玩笑话,让他带着回老家。姥爷跟广场上那帮老头玩不到一块儿去。耀杨原本想着,等姥爷出院,去三亚为姥爷买套房,让他生活舒适一些。耀杨过去顾忌网上他人的目光,怕招来非议,但现在,他只想用赚来的钱给姥爷提供最好的东西。姥爷没能出院,但终归回到了老家。

姥爷买瓜都挑大个头的,爱人也要最好的。去年的2月10日,姥爷向粉丝们展示唯一一张19岁的照片,是在黑龙江双鸭山煤矿上班时照的。他调侃那时候的自己有着“羞涩的眉眼,略带一丝稚气”和“不拘一格的发型,沉稳中带点狂傲”。那时姥姥在吉林,出于想念,给姥爷寄了十多封书信,于是姥爷就回了吉林,“为了爱情,放了前程”。

在姥爷的回忆中,姥姥是挺美观的人,手巧,能用针线绣出花朵和鸳鸯。那时候他跟姥姥不是特别合适,但是姥姥当时是最好的。1957年俩人结婚,姥姥瘫痪后姥爷一直照顾着她,直到2007年,姥姥去世。虽然姥爷教导耀杨,找最合适的,别找最好的。但当耀杨问他,如果让他再选一次呢?姥爷还选最好的。

十几年里,孩子们想过给姥爷再找一个伴,但没太合适的。姥爷轴,犟,没什么朋友,也因为视频账号被许多人关注后,身边的人开始举着手机对着他,姥爷有些憋屈。他想过融入群体,总是失败,他索性一个人跳舞。拎着音箱在广场上外放舞曲被小区住户控诉太吵闹之后,姥爷就戴上耳机静默地一个人跳舞。

跟年轻时候相比,耀杨发现,姥爷这几年发呆的时间更长了。偶尔姥爷会孤独,不跟人说起,但情绪外露,总能被人发觉。偶尔姥爷也会心焦,可能并没有什么缘由,当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不被打扰后,姥爷又能自己恢复乐观。只是恢复所用时间有时是几小时,有时候持续一个月。

心情好时,姥爷跟人讲起当天发生的事情会格外有趣,大多时候他很乐观。“耀杨他姥爷”这个快手账号,是因为姥爷捡破烂回来不停叨咕碰着的趣事,不理会人是否愿意听,耀杨于是记录下姥爷那些家长里短和爱恨情仇。

去年十一月底,耀杨对快手描述过他眼中的姥爷:姥爷不抱怨人生,遇到困难迎面而上,不去思考为什么,不矫情,但是他并不是没脑子,是一个实干者。他对工作认真,顶着大雨捡破烂,不是缺钱,只是想去。

父母过世早,姥爷不识字,在舅舅们的救济下靠给人放猪、吃百家饭长大。后来姥爷在吉林农村种地,经常和牛羊在野草地上过夜。到长春市区后,靠着捡破烂养活家中六口人,那时候捡破烂还挺挣钱。现在姥爷不愁吃穿,依然跟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依然见着破烂就捡。捡破烂是姥爷的业余爱好,碰上较值钱的破烂,姥爷会留给环卫工人和靠捡破烂为生的乞丐。一天出门两三趟,在附近小区能捡上价值几十块的破烂,当作锻炼身体,姥爷就满意了。小区原本不允许捡破烂,但邻居们默许姥爷这么干,姥爷爱干净,不给人添麻烦。他将破烂整理成方块,叠放在院子里,做好防潮措施,攒够一定量再叫回收废品的人拉走。

他在快手上分享过一次“交易”过程,积攒了一阵的破烂总共换取205元。他还给院子里的流浪猫喂了粮。

工作认真之外,姥爷有自己的娱乐和审美。有时候他捡的衣服洗洗就穿,有时候买的贵衣服他也不穿。他喜欢买不常见的奇怪玩意儿,比如没人买的假的大金戒指,特大号葫芦,他觉得好玩买下后真派上了用场。

耀杨及亲友在讣告中写:幽默感伴随了姥爷的一生。在耀杨眼里,姥爷对生活的看法莫名戳人笑点,不是可以安排、设计出来的。姥爷生死都看透,只要求快乐,想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待着,或者选择一种他喜欢的方式一起生活。每天别人吃饭、遛弯、跳舞,他也吃饭、溜弯、跳舞,但他招人喜欢的点是,同样的事情,他跟别人做出来不一样。他对于事物的反应,对于生活的想法很特别。

耀杨还说,姥爷表演欲望强烈,不怯场。他看老年人拍的快手视频,加以比较后,觉得自己的视频更有趣。他配合年轻人玩耍,穿潮服,了解网络热词,大部分时候反应不强烈,但还是愿意去尝试。他任由小辈们开玩笑,笑骂他们“道反天罡”,意思是竟然敢如此逆转跟长辈之间的相处规矩,但在他那儿,这不是贬义。就在三个月前,众多亲友包围着姥爷,为他庆祝83岁生日。耀杨用手指沾着奶油往姥爷脸上抹了几点,逗他玩儿,姥爷一手抓住耀杨的脖子,将耀杨的头按进奶油蛋糕里。

在耀杨和亲友的眼中,姥爷一直简单,善良。他热爱拍段子,喜欢看粉丝欢乐的评论。他会因为黑粉的攻击而面红耳赤,也会因为街上有人认出他而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会逢人就“显示”自己的社交账号,也会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手。耀杨及亲友发布的讣告里写:姥爷着重交代,晚年的“网络生活”是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住院期间,耀杨不时在网络上代为分享姥爷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彻夜关节疼痛,发展到肺部器官炎症;炎症扩散;上海和北京的医院大夫会诊;确诊患上间质性肺炎。去医院的路上,耀杨问过姥爷,服不服老?姥爷说,到死也不服,能服嘛。住进重症监护室的两天里,姥爷托护士转达给耀杨一句话——他有点害怕了。转到普通病房后,姥爷在病床上用扎着针管的手抓水果吃,赤脚跷二郎腿躺着,还在病床旁挥舞毛巾扭秧歌,让粉丝们“别给脸丧丧的”(不要不开心),“马上老子要出院了,乐起来。”前两次住院,姥爷同样如此,总让人别惦记,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康复。

直到这回病情反复,身边病友们都已经出院,姥爷的状态变差了,耀杨知道,姥爷需要陪伴了。耀杨问姥爷怕不怕死,姥爷说,怕,转而又说,怕也没招。对姥爷而言,病苦是无可奈何、也许令人害怕但不能服的事情。

在最后的日子里,姥爷对一切都有所准备。耀杨跟姥爷确定,等到要依靠机器维持生命的时候就放弃治疗,维护最后的尊严。耀杨还为姥爷录下视频。姥爷说,在哪儿打滑哪儿卸犁,走一步看一步。他告诉粉丝们,认识看自己短视频的孩子们是最大的幸福,是最荣耀的,“姥爷,就开始走了。”讣告发布在快手上后,评论区里一些人无法接受,有人请求以后无论如何不要隐藏姥爷拍过的段子,更多人祝愿姥爷一路走好。

去年母亲节,姥爷在快手上讲述了一段过往:16岁时,他去大爷家跟着干活,干成年人一半的活,妹妹和母亲一块儿生活。某天,他收到妹妹托人捎来的信,得知母亲患病。等花费两天时间步行回到家中,见到西厢房里被子散落着,他知道母亲已经过世了。直到现在,姥爷依然很遗憾。

去年春节前夕,姥爷看望过逝去的祖辈和姥姥,站在雪地上跟他们对话:我来看看你,过年了,也不知道你在那边过得怎么样。你放心吧,我现在是挺好的,最好。现在咱们家里吧又添人了,咱们重孙子聪明伶俐。网络上很多孩子喜欢我们,照顾我,帮助我,陪我玩,开心。爷爷奶奶,爸妈,顺利的话,我来年还会回来看你们的。要是不顺利呢……不可能不顺利。我小王继续快乐地活着。我走啦,新年快乐吧。短视频末尾,姥爷独自在雪地上行走。

王福祥(@耀扬他姥爷)谈论他眼中的时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M8c3HcBDlXMa8eq-q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