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酸甜苦辣,人生百味杂陈”。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于是,我们总爱用入口之味道,代入百般人生。
开心是甜,失意是苦,嫉妒是酸,愤怒是辣。
按理说,味道是我们最熟悉的喻体,也是最有代入感的想象。
但有一味,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可要问它是什么味道,好像谁也给不出一个统一的答案。
越临近年关,它的出场率就越高——
年味。
年味是什么味,
奶茶味
“年味是什么味?”
用这个问题问小侄女乐乐,她告诉我,年味是甜的。
过年是包裹在寒假里的,如果说寒假是一杯奶茶,那过年就是奶茶味的硬糖。
前者是期盼了一学期才盼到的放纵甜蜜,后者就是加倍浓缩的快乐。
过年的时候,可能是忌讳,也许是习俗,大家都舍不得生气。
所有的争吵和矛盾,几乎都会被一句“大过年的”对冲掉。
视觉中国
于是,平时还哆哆嗦嗦的胆子,在过年期间就会急速膨胀——
平时“定量供应”的糖,拜年的时候一家摸一颗,含在嘴里能咂摸一天。
平时只能看半个小时的电视,除夕的时候能凑在爸妈跟前看到上下眼皮打架,也舍不得去睡。
平时磨磨蹭蹭挨顿训才能开始写的作业,过年这几天……连学校的寒假计划都给空出来啦!
更别说还有每一个小孩子在新年特有的权利:收红包(虽然红包的归属还是个迷)。
让人不得不高歌一曲:如果这都不叫甜,还有什么能比肩!
最后,乐乐趴在我耳边,小小的声音里藏着大大的野心:
“等我长大了,我就要规定一年过十个年。”
视觉中国
年味是什么味,
麻辣小龙虾味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向闺蜜二毛的时候,她摇了摇头:“过年明明是辣味的。”
“你知道吗?年假只有7天,但我妈已经给我安排了10组相亲。”
女生过了25岁,回家过年就变成了一场自卫防御战。
第一天尚且还母慈子孝,第二天就开始鸡飞狗跳。
超过早晨8点的赖床、在地上敞开的行李箱、行李箱里漏肩的衣服……
父母总能找到理由开启唐僧式絮叨,但凡你顶句嘴,一场小规模的家庭战争就少不了。
而结尾总是离奇地收束在“隔壁结了婚的孩子就没你这个毛病”,仿佛大龄单身才是原罪。
更别说来串门的邻居,拜年的亲戚……那都是父母一个战壕里的兄弟。
视觉中国
但这个辣并不是单单让人心底上火,它是“麻辣小龙虾味”的——
尽管入口的麻辣会给人火燎般的难受,但人们依旧为它着迷。
对于打工人来说,过年是唯一一个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地可以放下所有工作的节日。
因为就算你的领导是画饼大师,客户是绝世卷王,过年他们也得乖乖躺平。
“天大地大,过年最大”,这句话已经被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
过年还工作,整一年都得是奋斗逼,多不吉利啊。
视觉中国
至于那些催婚的苦恼,归根结底也不过是父母对我们孤身一人的担忧。
两代人的思想,在彼此较劲的沟通过程中,摩擦出火花,也是一件常有的事情。
而扪心自问,为什么在外能戴着假脸虚与委蛇的我们,唯独对父母却管不住自己的脾气。
不过是因为我们知道——
只有在父母身边,我们才可以永远当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
那些在外逞了一年的强,终于可以在家里卸下伪装。
年味是什么味,
咖啡味
对于我们来说,过年也许有千般滋味,但可能都逃不过幸福二字。
但在有些人的记忆里,过年其实是苦涩的。
志军爷爷和天心奶奶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他俩和那个年代的人们一样,也是到了结婚的年纪,经人介绍认识的。
在物质还不丰盈的年代里,他俩相识的过程还算是甜甜蜜蜜——
一颗糖泡在水里,还要两个人分着喝。
阿尔卑斯
结婚之后,因为志军爷爷是航天工程的研究员,工作性质特殊,一年到头很少在家。
而在那些志军爷爷“舍小家为大家”的日子里,家务事就全是天心奶奶一手操持。
怀孕、生子、育儿……相聚少有,分别常见。
也就是那时候没有“丧偶式育儿”这个名词,否则天心奶奶也得出来念叨念叨。
阿尔卑斯
对于他们来说,过年不是相聚的幸福,而是在合家团圆之下的分离之苦。
过年的氛围越浓烈,相称之下的冷清就越发苦涩。
志军爷爷只能把对奶奶的思念,写在信里,包在糖袋中,寄回远方的家。
阿尔卑斯
但这份苦并不像入口黄连般,从头至尾都难以忍受,它是咖啡味的一颗糖——
前调是苦苦坚守,后调是苦尽甘来。
熬过了那些苦苦支撑的时光,迎来的就是爱人常伴,子孙绕膝。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少年相爱,中年相持,老来相伴”。
在志军爷爷包了一锅咸汤圆的时候,天心奶奶会给他偷偷塞一颗,只属于他的“糖汤圆”。
阿尔卑斯
从小孙女手里拿来“麻辣小龙虾”味的稀罕糖果,志军爷爷也会把糖,偷偷留给天心奶奶。
阿尔卑斯
又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刻,一家老小齐坐一堂,这一刻,才懂得了年味的真正意义。
阿尔卑斯
小的时候,我们总以为穿新衣、放鞭炮,口袋里塞满压岁钱就是年味。
长大后才发现,一家团圆、有人“发糖”才是真正的年味:
这颗糖,是珍重,是爱护,也是对未来甜蜜生活的祝愿。
“又尝了一年苦辣酸咸,别忘了有人为你留了糖。”
又到了年末岁尾,别忘了和家里人说说心里话。
年味是什么味,
为爱发颗糖
这两年,因为种种不可控因素影响,过年多了许多新的形势。
但不管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还是“为爱留守就地过年”。
无论是“针锋相对的辣中带柔”,还是“阖家幸福的苦尽甘来”。
只要是一家人心连在一起,年也就有了滋味。
阿尔卑斯
昨天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地区的小年夜,春节也已经为时不远。
也许有些人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也许有些人已经决定就地过年。
阿尔卑斯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惊喜,一个用家书传情的机会,帮助大家把“心”寄到亲人身边。
他们上线了一组小程序——“六味家书”,里面载着“酸、甜、苦、辣、香、麻”六种人生滋味。
而志军爷爷和天心奶奶,就是这封家书的第一个用户。
37年前,他们各自把思念写进纸张,寄给远方的彼此。
37年后,他们也学会了更方便的“线上传情”。
寄信的媒介发生了变化,但彼此的感情依旧如初恋一般。
阿尔卑斯
我们都知道,含蓄是很多人刻在骨子里的品格,可能我们并不擅长在口头上表达爱意。
所以,就让我们把那些平时羞于表达的情话,张不开口的感谢,拉不下脸的道歉……
统统付诸于文字,再把这封载着你满满爱意的“家书”送给你最爱的他们吧。
阿尔卑斯
此外,阿尔卑斯也在“六味家书”中藏了许多精美礼品,随机掉落给每一个寄信和收信的人哦~
快来一键生成你的家书,来收获满满的爱意和惊喜吧。
纸短情长,望你珍摄。
一封家书,就是一份爱,信中包裹着来自亲友的浓浓情谊;
一封家书,也是一颗糖,在甜蜜的加成下拾起新一年拼搏的底气。
奔波一年,困苦遍尝。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也是时候吃颗糖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19352967_100264227-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