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A股市场未能维持连续上涨走势,而是出现震荡回调。沪指止步“八连阳”,12月的第一根阴线就此产生。
9月以来的三个月时间里,A股市场都遵循了在月初连续上涨之后,随后展开回调的规律。具体来看,沪指9月初六连阳,10月初五连阳,11月初三连阳。而在当月的第一根阴线出现之后,就会开启回调。
我们并不清楚12月份是否会遵循这个规律,但在连续上涨之后,作为行情的主线——科技板块内部开始分化,虽然轮动依然有序,但获利盘出逃的迹象十分明显。从近五个交易日的资金流向来看,科技板块是资金流出的“重灾区”。个人认为,高位科技股的风险已经积聚到了必须释放的时刻。
此前,我们谈到,市场进一步上涨需要两个前提,一是作为本轮反弹行情的主线,科技股不能“倒下”。现在来看,科技股继续高举高打的可能性并不大。至于另外一个前提,逆周期调节和基本面改善的信号得到进一步强化,暂时也没有形成。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来看,在稳增长层面,并没有什么超出预期的措辞。
那么,两个前提条件都没达成,A股市场也就失去了短期继续上涨的动力,短线回调的风险反而更加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2月11日,两市已有551家上市公司公布业绩预告,其中预喜公司数量达266家(含预增、略增、扭亏、续盈),占比48.28%;预亏公司数量165家(含首亏、续亏、预减),占比29.95%;略减公司数量25家,占比4.54%;另有95家公司业绩情况不确定,占比17.24%。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上市公司业绩明显分化。年末了,各种雷都出来了。业绩变脸、商誉减值、债券违约……今年也许会比去年少一点,但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所以,该躲的雷还是得躲,机构投资者也不例外。
短线“减仓”的信号出现了
12月12日,A股市场走势依然分化,“八连阳”的沪指没能延续上涨势头,而前一交易日回调的创业板指则略有上涨。
截止12月12日收盘,沪指收报2915.70点,跌幅0.30%;深成指收报9836.23点,跌幅0.17%;创业板指报1720.99点,跌幅0.16%。
12月12日盘面上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
一是,科技股内部的分化更加明显。之前,我们提出一个观点,科技股是这波反弹行情的主线。如果主线走弱了,那么反弹可能也就要结束了。从12月12日的市场表现来看,之前强势的无线耳机概念股虽然风光不再,但国产芯片又崛起了。科技股内部的热点切换比较流畅,看上去还是不错的。
但问题在于,12月12日涨得比较好的芯片概念股,要么是低位补涨、要么是冲高回落,除了少数几个新高的品种之外,真正强势的并不多。这种走势意味着,在经过12月以来的持续上涨之后,不少科技股已经收获了较大的涨幅,获利盘出逃的意愿增强了,短线上涨的动力变弱了。
二是,12月12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4488.7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的4665.88亿元略有缩量。即使在北向资金连续净流入的示范作用之下,增量资金入场的节奏还是犹豫犹豫的。
在技术层面,我们一直期待本轮反弹行情能够出现放量突破的标志性阳线,但截止12月12日收盘,这根阳线却苦等不来。
最后一个,应该是最最重要的。从今年9月份开始,A股市场的走势呈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月初连续上涨,沪指也是连阳,而一旦上涨停止,出现第一根阴线之后,接下来就是震荡回调。
12月以来,沪指已经走出“八连阳”,12月12日又出现了本月第一根阴线,意义重大。如果上述规律再次应验的话,对于12月中下旬的行情就不能那么乐观了。至少,对于那些高位的科技股,减仓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