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是谁设计的?从瓦匠工成为二品大官,后代子孙都继承了技艺

2019-07-01     林间野史

北京有许多的旅游景点,去过北京的人,有两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一个是去爬长城,另一个则是天安门升国旗。站在广场上,就能感受历经600多年岁月的天安门,依旧在诉说着传奇故事。

很多人站在天安门时,能感受到它宏伟的气势,但很少有人能想到当初是什么人设计了天安门,给世界留下了宝贵遗产。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把都城定在南京,直到燕王朱棣从侄子手中夺了皇位后,他开始了迁都的工作。在朱棣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

朱棣从南京到北京的随行人员中,有一个蒯祥的人,这个其貌不扬的人,谁能想到他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重要的一笔。因为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

蒯祥到了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今之天安门),历经四五年时间,承天门终于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楼形状与今日大致相仿,但规模较小,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原名“承天门”。

承天门建成之后,朝廷文武百官无不称赞蒯祥的工艺水平,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

蒯祥除了设计了天安门之外,在京40多年时间里,他还负责兴建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的设计和修建。1457年7月,承天门不幸被大火烧毁。

承天门烧毁八年之后,明英宗命令当时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修。白圭虽然是工部尚书,但是设计和工程上的事,他未必很精通。于是,白圭就去找了蒯祥,请他重建9开2层的木构城楼。

与此同时,蒯祥还参与了两宫、五府、六衙署等,还于1464年亲自主持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建造。

蒯祥对朝廷的功劳实在太大了,慢慢的他从一名瓦匠工逐步晋升,直至被封为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禄。在古代的时候,工匠地位往往不是很高,但是蒯祥却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据明史及有关建筑专著评介,认为蒯祥在建筑学上的创造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计算,在建筑物竣工后,实际的尺寸比例和图纸上的相差无几。

这对于工程设计师来说,太难了,就算现在高科技发达的情况,也很难做到,但是蒯祥却能做到。

在《宪宗实录》评说蒯祥时说道,他不仅木工技术纯熟,还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意识。据记载,蒯祥能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合二为一,一模一样,技艺可谓是炉火纯青。

明成化十二年(1481年)三月,蒯祥死了,享年84岁。过去的老北京,有一条蒯侍郎胡同,据说蒯祥曾在这里住过。在他死后,他的子孙后代大都继承他的技艺,直到晚清时,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有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科技如此发达,却再也不能做出古代的那种器物了。后来才知道一点,古代的很多技艺都失传了,没有得到继承,科技做成的产品,终究只能现代工艺品。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HSFqGwBvvf6VcSZ1pC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