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万里,烁石流金。2019年8月3日,“2019武汉消化肿瘤论坛暨消化肿瘤新进展学习班”在汉口泛海喜来登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由湖北省肿瘤防治联盟、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和湖北省抗癌协会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涛教授担任本次大会主席。30余名国内著名消化肿瘤专家教授及300余名省内外同仁共聚一堂,通过专题讲座、病例分享、嘉宾视角、多学科综合诊疗(MDT)等方式将会议内容精彩呈现。
本次论坛主题为“精准联合、并驾齐驱”,紧密围绕消化肿瘤新进展,保持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学术风格,为丰富充实会议内容,增加学术深度和广度,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前临床消化肿瘤学领域的新观念、新进展和新信息,本次会议分为主会场和肠癌、肝胆、胰腺及“星火计划”项目启动四大分会场进行。
开幕式
8月3日上午8:30会议正式开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腹部肿瘤科主任、本次大会主席张涛教授主持开幕式。张涛教授首先感谢和欢迎省内外专家同道冒着酷暑来到武汉,参加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指出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始终面向基层、面向中部、面向全国,坚持以科研创新与临床精准治疗为导向,始终秉承仁爱济世、协诚人和的院训,始终愿意与百姓共冷暖,与同行共交流,坚定不移地做医疗卫生事业的领头人,并感谢协和医院副院长夏家红教授,分管领导季湘年副院长和肿瘤中心主任伍钢教授的大力支持。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梁军教授代表CSCO致辞,他首先祝贺会议顺利召开,指出协和医院是一所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医疗机构,肿瘤中心在最近的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参与了CSCO多个专委会和学术活动,体现了良好的专业水准和合作精神,希望以后一如既往和CSCO一道,为推动中国的肿瘤防治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夏家红副院长代表医院领导致辞,他首先代表医院感谢各位专家同行的积极参与,介绍了协和医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成绩,肯定了肿瘤中心的工作,期望肿瘤中心在各位专家和同道的帮助和支持下,发扬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传统作风,取得更大的成绩,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张涛教授
梁军教授
夏家红教授
主会场
01
第一节
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蔡晓红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安汉祥教授。
毕锋教授、蔡晓红教授、安汉祥教授
01
张苏展教授:结肠癌精准医疗2019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CSCO结直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张苏展教授立足于基因检测技术指出,结直肠癌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针对不同基因的靶向治疗是现代结直肠癌治疗的新方向。结直肠癌基因检测不仅要检测EFGR、VGFR,也要检测HER-2扩增、BRAF突变、NTRK融合、PI3KA突变、RAS突变,这样才能达到精准诊治。
02
梁军教授:胃癌的免疫治疗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CSCO副理事长梁军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胃癌免疫治疗的最新临床研究,着重讲解了胃癌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以及联合治疗方案,并强调更多地重视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PD-1/PD-L1的检测以及免疫治疗可能延长胃癌患者的PFS、OS,其与其它治疗方法合理结合是胃癌诊治的发展方向。
03
王理伟教授:胰腺癌临床研究新思路新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CSCO胰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王理伟教授详细讲解了胰腺癌内科治疗的新进展,并从现有药物的新组合应用、抗胰腺癌间质与微环境治疗、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这四方面为大家做了非常全面的阐述。特别指出,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白蛋白紫杉醇联合S-1或者吉西他滨、Nivolumab、PD-1 抗体 SHR-1210、铂类、奥拉帕利等药物均对胰腺癌治疗有效,未来治疗就是结合分子分型、基因以及免疫改变作出联合治疗。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胤瑛教授、武汉市第一医院邵永胜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徐细明教授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蔡君教授对第一个环节进行了提问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术气氛异常浓烈,在场听众无不受益匪浅。
01
第二节
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袁响林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和山东省肿瘤医院牛作兴教授。
袁响林教授、林小燕教授、牛作兴教授
04
梁后杰教授:胆道肿瘤内科治疗进展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肿瘤科主任,CSCO胆道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梁后杰教授对胆道肿瘤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GC方案作为胆系肿瘤的一线化疗方案,地位现仍无法撼动。GS,GEMOX和XELOX有望作为GC的替代方案用于BTC的一线治疗。吉西他滨或5-FU单药可用于不能耐受联合化疗的患者。这为患病人数较少、恶性程度高、治疗方法较少的胆道肿瘤诊疗提供了新标杆。
05
戴广海教授:胰腺癌内科治疗新探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戴广海教授详细讲解了胰腺癌药物治疗发展的10年之路,并对胰腺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最新临床研究做了详细地解读。戴教授指出,对于中国晚期胰腺癌,AS方案后的S-1维持治疗具有良好的有效率和耐受性。这为胰腺癌一线治疗后新的治疗提供了策略。
新疆肿瘤医院曲颜丽教授、恩施州中心医院陈典教授、咸宁市中心医院舒诚荣教授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爽教授作为讨论嘉宾首先围绕第二节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讨论,会场发言积极,讨论热烈。
01
第三节
主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杨继元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殷先利教授和江苏省肿瘤医院朱军教授。
杨继元教授、殷先利教授、朱军教授
06
白莉教授:晚期免疫治疗困境的思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白莉教授着重阐述了目前免疫治疗存在免疫微环境复杂以致于人类对其认识尚不完全清楚、患者个体差异大、患者可能出现免疫耐受等困境,提出对应该加深治疗免疫认识、个性化免疫检测、精准性免疫治疗的方法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引经据典,启发思考。
07
杨建伟教授:mCRC BRAF突变的分子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
福建省肿瘤医院杨建伟教授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BRAF突变95%为BRAF V600E 突变,致MAPK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易发生不典型转移,手术复发率高,是预后不良的因素,其对常规治疗以及EGFR单抗治疗无效。BRAF突变型mCRC患者接受三药化疗联合Bev是可选择的方案。2019 v1 NCCN指南中推荐西妥昔单抗联合抗-BRAF和抗-MEK抑制剂用于BRAFV600E突变mCRC的治疗。这为临床难治性mCRC提供了一剂良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戈伟教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李道俊教授、国药东风总医院匡黎教授和襄阳市中心医院龚志敏教授积极提问,思维碰撞的火花,在这一刻间欣然绽放。
中午的卫星会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陈永顺教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刘秀峰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红利教授做了精彩的讲课。
最后,张涛教授对上午的会议进行总结,他指出这是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感谢为之精心准备的各位专家、学者,是他们对学术的不懈追求才使本次会议分外精彩!他们的辛苦付出不仅提高了消化肿瘤领域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更开拓了青年临床工作者的视野!同时,他对一直关心和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同仁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希望明年再相聚。
(杨盛力、胡悦 文/ 会务组 图)
会议精彩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