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又到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路上早已不见牧童和酒家的身影,但是,现代人对于先祖的追思却不曾停止。而清明祭拜的形式,也因为科技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未来的互联网世界里,追思是否可以超越时空?
过去:古人清明寄哀思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清明源于寒食节,寒食节期间的习俗,就包括祭扫坟墓。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
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正是在这种风俗下,才有了大诗人杜牧流传千古的清明佳句。
现在:科技为清明传统添新意
在当代,传统文化的仪式感日渐式微,清明也不例外。现代人被忙碌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累,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祭拜先人这种仪式并不特别在意。唯一庆幸的是,科技拉近了年轻人和清明传统的距离。
近日有新闻报道称,兰州某地推出二维码扫墓,通过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为先人献花、点蜡烛、撞钟、上香、祭酒,也可了解到更多的历史故事。
其实,二维码墓碑起源于英国,用智能手机扫描一下就可以看到逝者照片或视频,了解他/她的生平事迹。逝者家人还可以对网页内容更新维护。
眼下离清明越来越近,
但现在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应避免人群外出聚集。
为巩固我市疫情防控成果,避免清明节期间因集中祭扫活动引发输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兰州市民政局下发《关于2020年清明节期间暂停祭扫活动的通告》,从即日起至4月15日,全市所有骨灰堂、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现场祭扫,暂停举办集体公祭、骨灰树葬、骨灰撒散等聚集性活动。为满足民众需求,倡导文明祭扫方式,由兰州市凤凰山殡葬服务有限公司研发,经兰州市皋兰县民政局支持搭建的“报恩堂生命纪念园线上祭祀平台”成功上线推出。
该款免费云端祭扫平台主题为“追忆时空”,平台分为“致敬英雄”、“通告”、“私人纪念馆”、“留言”等几个区域,让广大民众不出门、不扎推、不聚集,即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情谊,同时,自己个性化表达哀思的页面和形式,可通过网络在亲友间转发,达到家庭微信群、网络追思会、制作思念卡、敬献鲜花、书写寄语等祭奠的直观效果。
云端祭扫平台不仅可以祭奠先人,更可致敬英雄,为抗疫过程中牺牲的英雄搭建纪念堂,对他们表达缅怀。需要祭奠的民众,可扫码登陆“追忆时空”祭扫平台,创建私人纪念堂,通过“寄语”,随时写下对故人的思念,通过家庭追思、经典诵读、网上祭祀等文明方式,寄托哀思,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感情与现代文明融合,让哀思在云端寄托,让回忆在云端保鲜。
云端祭扫平台测试初期就得到众多民众的关注与支持,应邀测试使用过的民众纷纷表示,网上祭祀首先既避免了人员聚集,又保证了防控安全;其次,云端祭祀不烧纸不放炮,既保护环境,又绿色环保;第三,祭祀本身表达的是缅怀与哀思,既让网络与文明融合,又很好地满足了人们抒情畅怀的需求。无论传统扫墓还是现代“云祭”,最重要的是真实而虔诚的一颗“心”,给哀思一个去处,让我们抗疫+祭祀两不误,文明有序度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