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黔东南的一线景点被大家熟知的时候,黔西南显得格外安静。
而真正被称为“十万大山”的地方,就深藏黔西南。
打卡完龙宫和黄果树瀑布,我们一口气狂奔了230公里,在夕阳刚落下去不久,抵达了兴仁县。
之所以不顾天黑都要在兴仁刹一脚,是因为在贵阳第一次吃烤豆腐的时候,有人说,兴仁有一家烤豆腐,是独家好味道……垂涎数日,终于得尝。
兴仁县城不到,但找这家店却费了点事儿,因为在小巷子里,无意间错过了两次。我们停下车,杜记烤豆腐的店门外,已经点起了好几台炭火炉子。
小豆腐真是一种极其可爱的食物,整整齐齐方方正正的一摞,老板娘直接用小袋儿拎上桌,等待着铁锅慢慢加热。
烤豆腐有诀窍,刚上锅不刷油!烤到微微泛黄再翻面,轻轻点一点油,等到小豆腐变得气鼓鼓,就可以再翻面了~开吃的时候,白嫩嫩的小豆腐变得外皮金黄酥脆,一口下去,内里居然饱含浆汁!
烤着小豆腐,吃着肉,不觉间就到了10点,本以为小县城没有什么夜生活,却发现店里坐满了觅食者。
有带女儿来夜宵的妈妈,有转场喝第二顿酒的年轻人,还有絮絮叨叨的中年好基友……来到店里的每一桌客人,似乎都是老板娘的熟人。不用招呼老板娘,自己找位置坐下,等老板娘端来烧红的木炭,烤一块小豆腐即可。
40块不到,我们两个人吃到打嗝儿。
在小豆腐的温暖下,这一晚很快就入睡了。
远离了城市的光污染,透过窗户就能清楚地看到月光和星芒。
距离兴仁1小时左右的万峰林,是藏在“天坑”里的桃源,中国最美五大峰林之一,这里还有中国最美少数民族村之一的“纳灰村”。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曾引得徐霞客到访的万峰林,早晨薄雾缥缈,淡淡的雾气在北纬25°的阳光下,一点点褪去,挡不住山峰苍翠、气势磅礴。
云贵川地区湿气重,早早地就跑到太阳下,晒去这一身的湿润感。
对万峰林的好奇来源于大量的小说故事,黔西南地区向来充满了神秘气息,流传的故事也数不胜数,加上三叔和霸唱的“盗墓”类小说多年熏陶,面对无人机无法进入的十万大山,我忍不住浮想联翩……
峰林环抱之下,纳灰村和将军桥,仿佛度假村一般安静……
纳灰村是布依族聚居地,灰瓦白墙的民居错落在田野和峰林之间,标准的“莫兰蒂”配色。
有名的“坐唱八音”在村子中心那棵千年古树下游荡,身着民族服饰的阿婆三三两两在路边,纳鞋底、搓水烟,煮粉的雾气沿着房檐飘散,散落下淡淡的温暖羊肉汤味道。
一间小小的民俗展览室里,陈列着布依族小巧的银饰和精巧的器物,历久弥新的彩色织线在讲故事。
到万峰林一下就不想赶路了,尽管纳灰村地处丛山深处,但 万峰林 的存在和村民用心的经营,让这里充满了舒适感。
我们在这儿找了一间民宿,背靠山坡,面朝八卦田,目之所及就是群峰。
云贵高原通透的天空下,躺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白天喝茶、看书、闲聊,晚上拉开窗帘,星空就在床上。
在万峰林停留的日子里,总有种被大自然轻轻包裹的感觉…睡得好、心情也好…
原本以为万峰林并非旅游胜地,基础设施不会太完善,没想到如今大量的民宿兴起,这里变成了黔西南一处隐秘盛景。
从上纳灰村远远望去,就能看见万峰林的群峰中,有一个小小的山头挺立其间,因其颇有“不畏强敌”之意,被称为“将军山”,而附近的石桥得名“将军桥”。
我们在万峰林的时候,恰好遇上周末,纳灰村旁的将军桥一改往日悄无声息的模样,热闹非凡。
马路两边云集了各色摊位。
炸小鱼、炸酥肉、烤点心、炒松子,把马路牙子安排得满当当,行人穿梭其间,沾染上一身食物的香气……
一路走,一路迎来摊位上热情的招呼,大方的老板们忙不迭地把试吃送到眼前。
现烤的白白胖胖的鹅蛋,说剥就剥,拳头般大小的蛋直怼眼前,“自己家喂的粮食蛋,香得很!”
水果也很奇特,加上方言难懂,路上一大半的水果都叫不出名字,唯独这个心脏果让我一下就记住了,也不知道吃了能不能补补心眼儿……
从贵阳开始,这一路给我的幸福感在万峰林达到了顶峰。
香气弥漫的田间、炊烟袅袅的村落、舒服的床褥和脸上慢慢晕开的高原同款腮红,都让人想把更长的日子“消磨”在这里。
我们遇见了很多在外打拼后回到这里的年轻人,有的是故土难离,有的是胸怀大志,而更多的人,只是因为这里有过去、有现在、更有未来。
在离开的时候,我趴在车窗上,直到脖子拧疼才依依不舍……
无论是氤氲着炭火星的小豆腐
饱含怀念和情愫的民宿
还是雄奇险峻无法靠近的峰林
都让我们在离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不断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