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居家办公3天,发了7次火,还打了1次孩子,我怎么这么焦虑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公司迫于疫情的发展,都采取了让员工居家办公的方式。在办公环境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H是一家公司的文案策划,这几天也收到公司的通知要居家办公。本以为不用去公司了,就不用来回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坐地铁,可以多陪陪孩子,但是,宅在家里办了3天工,突然发现自己性情大变了。
为什么呢?因为她发现自己在家里办公变得特别容易焦虑,动不动就跟老公火,对孩子也不像以前那样和蔼可亲,甚至有一次没忍住还打了孩子一次。
她自己粗略的算了一下,居家办公的3天里,一共冲老公发了7次火,莫名其妙的打了1次孩子,自己无缘无故关上电脑的次数就数不胜数了。
她非常奇怪,为什么以前性情温和的自己,怎么开始居家办公以后,反而变得如何容易焦虑呢?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居家办公的情绪焦虑这个话题。
02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焦虑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在《理性情绪》一书中给出了焦虑情绪的概念:焦虑情绪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
有人并无客观原因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常常无缘无故害怕大祸临头,担心患有不可救药的严重疾病,以致出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等症状。这种异常焦虑,属精神病的一种表现。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审判过程中以及服刑改造过程中都会伴有焦虑情况出现,严重者也可造成情绪、情感障碍。
同时,作者指出,大脑的某些状况会直接引起焦虑体验或加重焦虑情绪,这些状况包括以下三种。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缺乏或失调。杏仁核(am ygdala)和蓝斑(locusceruleus)等脑结构过度活跃。
情绪焦虑的我们一般会有如下几种表现:
精神上:思维无法集中、将未发生的小概率灾难事件放大、患得患失……
躯体上:坐立不安,心悸、腹痛、耳鸣、幻听……
神经上:身体抽搐、尿急尿频、偶尔口吃……
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扮演的单身妈妈就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典型。
陶虹扮演的妈妈,既是金牌讲师,也是单身母亲,双倍的压力让这个角色的行为和动机都显得偏执,也让她几乎时刻处于焦虑之中。
女儿高三学习生活的一切细节,都必须牢牢掌握在她的手中,出现一点偏差她都会陷入焦虑。
她每天都在设想女儿高考失败的情节,都在幻想可能出现的意外,甚至有时候还会无缘无故的担心自己身体出现大问题,孩子没人抚养等等。
在高考的誓师大会上,女儿写下了自己的心愿,但是她非要让女儿改成“高考七百分”,如果不改就又陷入争吵;
女儿从第一名下降到第二名,妈妈严厉地数落道:“这次考成这样了,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高考呢?”仿佛第二名就已经万劫不复。
这都是她内心焦虑的外在体现。
03
那么,产生这种莫名焦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主要是我们大脑里面的“杏仁核”在发挥作用。
“杏仁核”是我们大脑的情绪反应中心,是我们24小时全天无休的监视系统,密切监督着我们的安危,并掌管着大脑中超过千亿的神经元。这个器官,帮着处于原始状态的人类成功躲过的各种灾难:早期人类的生存面临各项威胁,比如饥饿的老虎和阴险狡诈的毒蛇等,焦虑的大脑,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即便是轻微的风吹草东,也会让我们躲得远远的。
然而当下的生活中,“杏仁核”这样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武器,却经常让我们小题大做。
如今,我们周围的危险,可能是领导的一顿训斥,可能是同事的一句抱怨,或者是早高峰的一次堵车。但对于“杏仁核”来说,这些并不是以好坏来形容的,而是决定生死存亡的瞬间。
“杏仁核”不会冒险,也不会区分真实与想象,一旦他发现问题,你的情绪只能听命行事。
这也就不可避免的让我们产生了莫名的焦虑。
约瑟夫·李窦在《脑中有情——奥妙的理性与感性》中有过一段关于我们大脑的的描述,非常形象:
人类天生为了应付过去老祖宗的遭遇危机而做准备,这些准备有时候会让我们陷入麻烦,因为这会害我们对于现代世界里的事务产生出莫名的恐惧感。
所以,我们了解了“杏仁核”的工作原理以后,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们会莫名的焦虑,主要是我们自我保护的预警系统在发挥作用,这种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我生命的一种保护,不过在当下不经常面临生存的危机的我们看来,是一种莫名的焦虑罢了。
03
那么,我们在居家办公的过程中,如何克服焦虑情绪呢?
在这里,给你三种方法:
第一:降低自己的“敏感值”,增强“钝感力”,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劳动
居家办公的过程中,我们之所以特别容易焦虑,甚至孩子的一点顽皮就容易让自己勃然大怒,陷入焦虑,主要是由于自己的情绪敏感值较低造成的,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要增强自己的“钝感力”,较少不必要的情绪劳动。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有一本非常有名的书《钝感力》,在书中,他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对日常生活过于敏感,培养迟钝的能力也是一种获得幸福的有效手段。
缺乏“钝感力”的人,很容易给人造成容易焦虑的印象,他们经常觉得生活特别的丧,一点小事就能触发崩溃的开关。
对此,美国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说: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有一项非常艰辛的的劳动,情绪劳动。刚开始,情绪劳动只针对对面部表情要求比较高的职业,比如教师要付出耐心的情绪,空姐要付出微笑的情绪,法官要付出冷静的情绪劳动。后来,霍克希尔德教授又把情绪劳动的范围扩大了,不管任何职业,只要涉及情绪波动,都需要付出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由两方面的落差决定。一方面是你真实的情绪,另一方面是你表现出来的情绪,当两者的落差较大时,你付出的情绪劳动就大,反之就付出的情绪劳动就小。
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增加的自己的钝感力,尽量减少由于情绪落差所带来的情绪劳动。
热剧《庆余年》中的王启年就是一个“钝感力”特别强的人,这也就早就了他乐天派的性格。
一次,范闲因为被长公主陷害而陷入恼怒,正好碰到王启年过来给自己送情报,无缘无故的就对王启年发起了火,说他财迷等等,甚至还要动手打他,但是王启年丝毫不恼怒,不仅仍然把情报送给了范闲,还将肖恩的一些情况详细的告诉范闲,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范闲佩服的说,还是王启年你厉害,我就做不到你这样“乐天派”,王启年开玩笑的说,我又不傻,不能你发火我就恼怒吧,这样我老婆会不高兴的,哈哈。
居家办公的我们,很有可能遇到旁边孩子吵闹、父母过度关心、甚至是老板发无名火的情况,我们这时候就要适时的降低自己的敏感值,增强内心的“钝感力”,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劳动,缓解由此引发的焦虑情绪。
第二:有意识的设置自己的“心理方案”,不断给自己创造“心流体验”,用积极β波、α波、θ波来对抗可能产生的焦虑
居家办公的过程中,我们之所以焦虑,有时候是因为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或者工作不能让我们产生足够的兴奋度而导致的,这时候,你或许可是试着给自己制造“新流体验”。
心流的概念,最初源自Csikszentmihalyi 于1960年代观察艺术家、棋手、攀岩者及作曲家等,他观察到当这些人在从事他们的工作的时候几乎是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这些人参与他们的个别活动都是出于共同的乐趣,这些乐趣是来自于活动的过程,而且外在的报酬是极小或不存在的,这种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Csikszentmihalyi 认为是一种最佳的体验。
著名脑科学研究学家罗尔·克肖在《反焦虑思维》一书中,提出利用心流体验来对抗焦虑的方法。
他说,心流对消除焦虑有重要作用。它可以让你保持理想状态,刺激身体和精神上的愈合过程。你越经常进入心流状态,你越能朝气蓬勃地生活,消除焦虑的最佳途径就是试着将心流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在心流过程中,大脑产生所有的脑波——β波、α波、θ波、δ波和γ波,而你的意识则会关闭所有的判断。α波可以镇定你的神经系统;β波让你进入警觉的放松状态,如打网球的状态;θ波会阻断你内在的自我批评、犹豫不决或负面的思想。你甚至感觉不那么疼痛了,因为在那种状态里,大脑会释放天然的止痛药,这样,你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焦虑。
居家办公过程中,你一定要想办法创造自己的心流体验,让自己的工作有成就感,爱上自己的工作。比如,每天最难投入工作的那段时间就做你认为你最喜欢的工作,来平复你的心情,或者完成工作以后立即发到领导那里,有领导的表扬来给你带来成就感,以此来对抗所产生的的焦虑情绪。
第三:通过有“计划”的呼吸来缓解已经到来的焦虑,通过完善自己的焦虑“内存”来对抗可能发生的焦虑
有“计划”的呼吸
有计划的调整呼吸是缓解“焦虑”的有效手段。
冷静且有“计划”的呼吸,可以影响我们的血压,释放身体里的荷尔蒙,调节血液的“酸碱值”,通过身体的一系列的改变来影响我们的情绪。
你可以这样做:
清晨或者是焦虑的时刻,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有计划的呼吸。找个地方,闭上双眼,然后想象一下你的呼吸路径,并跟着这条路径走,从丹田中上来,从嘴巴中呼去。
你可以想象自己躺在宁静的沙滩上,阳光温暖了你的全身,或者你可以想象躺在舒服的床上,或者是你想去的任何地方,然后像刚才那样呼吸。
你的大脑会因为特定的模式而活跃起来,因此,你连续几天或者几星期选择相同的地方,一旦你再进行呼吸练习时,大脑就会自动的想象出你的情景。
完善自己的焦虑“内存”
当你身边的人,或者自己踩了焦虑的雷区时,请极力抗拒你的冲动,不要一味地说“一切会没事”,这种话没有一点说服力。反之,你可以成为他们的记忆库,这更能有效地表达善意,同时也更有建设性的替代说法,完全可以取代“我早就跟你说过了”这种话。
你可这样问:“上一次你处在这样的情境时,你还记得发生了什么吗?”如果他们不记得,你就提醒他们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圆满的事情。这不是不是缓解他们的焦虑,而是通过展现你的同理心帮助他们把问题聚焦在终点上,到那时,一切都会圆满。
当他们听到你说“我总是为了最糟糕的情况做准备,但后来我真希望我没有在这件事上浪费这么多时间”。你这么说,他们内心的焦虑会有效得到减缓。
这样做,他们不用深入挖掘恐惧,而是将注意力转向另一个关注点,借此替自己省下绕下一趟远路的旅程。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居家办公的焦虑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说了什么是焦虑情绪,然后分析了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了缓解居家焦虑问题的三个方法:
第一:降低自己的“敏感值”,增强“钝感力”,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劳动
第二:有意识的设置自己的“心理方案”,不断给自己创造“心流体验”,用积极β波、α波、θ波来对抗可能产生的焦虑
第三:通过有“计划”的呼吸来缓解已经到来的焦虑,通过完善自己的焦虑“内存”来对抗可能发生的焦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roONHAB3uTiws8KfY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