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军队驻扎在京城九座城门,哪座城门没有驻军?

2021-05-17   勇哥读史

原标题:八旗军队驻扎在京城九座城门,哪座城门没有驻军?

1644年,清朝八旗军队穿过山海关,浩浩荡荡地开进关内,占领了京城,并逐渐统一了中原。清朝终于取代了明朝,成为又一个大一统王朝。

在清朝入关、统一中原的过程中,十几万八旗军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1645年开始,为了维护统治,清廷陆续将八旗军队派驻到全国各地,如独石口、张家口、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热河、密云、江宁、西安、太原、德州、杭州、福州、荆州、开封等地。另外,清朝在京城驻扎了一支八旗军队,保护京城的安全。

当时,京城有9座城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9座城门紧紧围绕着京城,形成一个面积约为62平方公里的内城。在内城的核心,是皇帝、后妃居住的紫禁城,即现在所称的故宫博物院。

为了管理9座城门,清廷设立了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负责9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以及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

毫无疑问,指望九门提督率领的几千禁卫军就能确保紫禁城安然无恙,是不太现实的。有必要在禁卫军之外,再设立一支武装力量,作为有效的补充,同时又监督禁卫军。于是,清廷将内城里的汉族居民全部驱赶到外城居住,内城腾空后驻扎八旗官兵,分设在9座城门内外。

具体来说,八旗军队是这样分布的。

两黄旗驻扎在北方:镶黄旗驻安定门内外,正黄旗驻德胜门内外。

两白旗驻扎在东方:镶白旗驻朝阳门内外,正白旗驻东直门内外。

两红旗驻扎在西方:镶红旗驻阜成门内外,正红旗驻西直门内外。

两蓝旗驻扎在南方:镶蓝旗驻宣武门内外,正蓝旗驻崇文门内外。

为了便于管理,清廷又将驻扎在京城的八旗军队分为左翼和右翼。从坐北朝南的角度来看,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位于左边,被称为左翼;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位于右边,被称为右翼。这与八旗军队行军作战时的布阵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显而易见,只有位于正南方的正阳门,没有固定驻扎八旗军队。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很简单:正阳门的地位太特殊了,作用太重要的,不能固定驻扎八旗军队。

正阳门又叫“前门”,“大前门”。民国初期,英美烟草公司生产一种香烟“大前门”,与“老刀”“大英”“哈德门”“三炮台”等品牌齐名,在上海滩风靡一时。正阳门在9座城门中地位最高,是清朝的国门,代表着清廷的“脸面”,只有皇帝的龙车有资格从正阳门进出。每年,皇帝去天坛祭祀和去先农坛耕地,都是由正阳门进出。

正阳门的规制最为隆崇,城楼、箭楼、瓮城都是9座城门中最高大雄伟的。就连瓮城内的关帝庙,也是正阳门关帝庙规模最大。

正因为此,正阳门由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轮流守护。这就是说,不管是镶黄旗,还是正黄旗;无论是镶白旗,还是正白旗,都能够参与到正阳门的守护任务中来。这就杜绝了固定驻扎八旗军队后产生的弊端。

至于汉军八旗,是没有资格守护正阳门的。他们主要是负责外城七座城门:镶黄旗汉军负责守护东便门,正黄旗汉军负责守护西便门,正白旗汉军负责守护广渠门,正红旗汉军负责守护广安门,镶蓝、镶白二旗汉军负责守护左安门,镶红旗汉军负责守护右安门,正蓝旗汉军负责守护永定门。

八旗军队驻守9座城门的制度,从清朝初期延续到清朝灭亡,近300年间没有大的改动,只是1699年进行了一次微调。

1699年,康熙皇帝下令,除了正阳门保持原有制度不变外,其余8座城门中,负责门务的官员进行互调。即守门兵丁不变,由其他旗的官员担任城门领、城门吏、千总等职位。具体调换是:镶黄旗与正蓝旗对调,正黄旗与镶蓝旗对调,正白旗与镶白旗对调,正红旗与镶红旗对调。

清朝初期,内城与外城有着严整的布局。内城的八旗驻军不得擅自外出,外城的汉人居民不得擅自进入内城。直到康乾盛世以后,部分内城旗人迫于生计,搬迁出了内城;原来居住在外城的汉人居民,也搬进了内城。此后,八旗军队驻守9座城门的制度,渐渐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