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永远都存在着两个特殊的定律:
第一,就是“二八定律”,表示市场上只有20%的人能够赚钱,而另外80%的人则是在亏钱的状态。所以,真理永远都是站在少数人一边的。
第二,就是“零和定律”,所谓的零和定律就是指市场上的盈利永远都是等同于亏损的。简单的说也就是市场上盈利+亏损=零的道理。
那么两者相结合你就会发现,股票市场就是一个20%的少数人群赚着80%多数人群财富的结果。并且20%所赚取的财富是非常庞大的。
原理明白后,目标就很明确了。想要在股市里获得投资的成功,就得争取做20%的少数人,并且得与大部分的散户有着“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考逻辑”,以及“不同的操作方式”。
只有这样的与众不同,你才能够达到出其不意的结果。
所以,让我们来仔细扒一扒,瞧一瞧,在股市里,大部分的散户是如何思考,如何操作的呢?
第一、大部分的散户都是无法接受慢慢变富的事实。(占比99%)
我们可以发现,100个散户里有99个基本都是喜欢短线频繁交易,追涨杀跌的操作策略。他们往往以月,周,甚至天为获利单位,追求一个快速见到盈利的结果。
那么这样的操作模式带来的结果一定是输多赢少的。
因为在股市里,短期的风险非常大,而长期的风险相对较小。一个突如其来的利空或者一笔横空出世的大资金都有可能会改变短期的走势,因此你交易的频率越多,交易的周期越短,意味着你亏损的几率越大。
从交易的频率的数据统计来看:
市场上大部分的散户年换手率可以高到7-10倍;
而一个基金经理人的年换手率则是3-5倍;
一个牛散的年换手率为1-3倍;
最后巴菲特的年换手率仅为0.3倍。
这样一比较,你就会明显的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第二、大部分的散户都是根据不确定性进行交易,而没有根据一个规律和确定性。(占比99%)
我们可以发现,在股市里大部分的散户都是根据自己的一种预测性,甚至是情绪化进行频繁交易的。
就好比,当散户看到了一个利好,就会蜂拥买入,期待利好兑现。但是往往股市里的利好的出现都是有滞后性的,大部分的机构和主力都会在事前布局,在利好落地以后出货,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纷纷接盘。
又好比,在熊市的下跌末期,甚至是一个底部区域之中,市场的情绪是恐慌的,消息面是偏利空的,所以散户就会被这种吓人的报道和周围的情绪所影响,认为会有更低的股价,更大的危机出现,从而纷纷割肉,止损,甚至极度看空。
这就是散户情绪化操作经常容易追涨杀跌的原因,因为冲动就是魔鬼,在一个人情绪失控的时候,他们做出90%以上的决定基本都是错误的。
什么是确定性,举个例子:如果人们预测盈利(每股盈利)是5元,结果是5.5元,出现这种情况时,股价往往会大幅上涨,但是这样的不确定性很高,甚至持续性很低!因为你无法预计下个周期的季报,中报,年报是否预增!
但是如果每股净资产是10元,而一只优质股在熊市里遭到严重错杀,跌至净资产附近,甚至跌破净资产的时候,那么未来几乎不可能跌到8元,甚至6元以下,但是未来回到10元,甚至超过10元的概率则相当大,这就是确定性!
所以,成熟、优秀的投资者都是根据确定性投资,而不是根据不确定性和预测性投机!!
第三、大部分的散户是没有一个成熟、完善的投资策略和交易系统的。(90%)
通过市场调查研究表明,对于那些成功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往往会有自己的一套投资策略和系统,并且常年不变,不断进化和改善。也就是说,对于这些人来说,也许10年~20年都会用着同样的一套系统和策略进行交易和买卖!
而对于大部分的亏损散户来说,他们常年会追求一个新的投资策略和投机方法,并且观察他们,你会发现,他们的交易模式和操作系统经常是在变的。今天可能因为MACD的交易策略来投机,明天可能就因为KDJ的方式去博弈,后天又会变为一些图形和其他指标的方式去买卖。
但是长期持续下去的结果就是,自己所接受的“技术”越来越多了,可失败次数也随之提升,最后发现,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还消耗了资金。
其实,真正有效的方法很简单,也万变不离其宗。要知道股票市场在世界上成立了几百年,早就有上千,上万,甚至上百万中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基本都是为投机者服务的,不可持续。而真正能够流传的,有效果的基本都万变不离其宗,很简单,很有效,也长期不变。
第四、自律!(90%)
我发现,大部分散户的毛病就是不够自律。可是在股市里自律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发现了如何去辨别机会和风险的时候,接下来靠的就是耐心地等待,而这个等待的过程就是靠着自律去维持的。
高手与普通散户操盘的角度完全不一样。
个股价值是什么?技术形态是什么?在中国股市就是臆淫。股票的上涨只取决于主力是否引导拉动。 散户的操盘逻辑:是按照表面的东西操作 K 线形态、主力提供的价值报告,简单、粗暴、单一。 高手的操盘逻辑:透过表面的现象,遵循内在操盘逻辑要求买入,不受表象的东西影响。 逻辑是规律和规则的推理,其实也是一种因果思维。
高手买入一定是在思维的认识上,在其操作系统的多个角度确认逻辑成立后,才是出手的时候,绝不是去单一的分析这只股表面的“价值和前途”而出手。 “逻辑”对主力与高手很重要,不同高手的模式和体系,不同层面的主力,必然会有不同的逻辑。 原因就在于:对象和目的不同。
比如:游资要收割散户,有的大主力要收割游资,有的小主力要偷袭基金,有的高手要借力游资收割散户等等。 对象和目的决定了不同的操盘思维与逻辑。而在逻辑的层次,也存在共性和个性的区别。也可以说是宏观与微观区别。 共性自然是宏观层面。
不论什么主力或是高手都必须对大环境有客观的把握,追逐的都是大环境的安全,这叫顺势。顺势是共性,没有安全的环境,任何主力都不敢妄动,再大的主力,逆势而行已必死。 主力和高手会有自己对宏观逻辑的标准。 个性属于微观层面。 微观方面的差异就非常大了,就是上面所述层次、对像和目的不一样,战略和战术也不一样。
炒股本身是诡道之术!而太多的散户迷于“价值”与“技术”,自然被主力牵着走。 比如:我的逻辑就是向游资借力,我的钱在股市就是一滴水,不会有任何作 为。但是,如果我能傍好游资这个大款,游资的作为变为我的作为,这就是借力。
游资主力的运作方式是“造龙造妖吸货出货”,游资的逻辑是强盗逻辑,是要收割散户。
大盘环境安全,游资主力活跃出手,我就出手;游资主力不活跃,休息了,我就潜伏下来。 “个股”对于游资,不过是为实现收割散户这个目的的“诱饵”。 我出击的“个股”,是因为主力向它发动了强烈的进攻,主力吃肉,我也想吃而也。
而很多散户思考的则是,这只股票的“价值”或形态上“该涨了”吧? 你看,我在分析的层面,根本不想与你去讨论个股的前途与价值.这就是我的买入逻辑,我只考虑“当下”的问题。 当然,这个买入动作,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信号或方案来支持,为的是追到主力真正进攻的个股,这属于逻辑的细节。 你也要明白,主力与主力之间的博杀,市场始终在变化,这个变化是风险与机会之的不停转换,今天是机会,明天可能就是风险。 明白“买入逻辑”的问题了吧!
下面再说“卖出技术”的问题。 确实技术不是用在买上,是用来鉴别“卖”的。 买的背后是严格的逻辑,不是单一的技术。 技术太单薄支撑不起买的行为。 但是技术可以帮我们指导如何卖——防范和鉴别主力的出货与洗盘行为,这才是技术要做的事。
比如用技术判断 K 线形态、分时图走势,拉升与下跌的量堆变化,均线变化从而判断多空双方势力的变化执行卖出、减仓与清仓策略。 所以,在卖的问题上,高手是以技术为先,而散户是以臆测为主。 炒股切记不要臆测。我一直说,散户永远在明处,主力永远在暗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必须执行技术纪律来解决这个不足;若是用臆测,你能算过主力吗?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交易是一个太容易成功的地方
当然,这种成功是指阶段性的成功,是指蕴藏着更大风险的成功。
交易难吗?很难。亏损的人会告诉你怎么怎么难。但同时也有大把的人对此不屑一顾,他的不屑是有道理的,因为他正在挣钱,而且可能是大把的挣钱。翻了多少倍或连续多长时间赚钱都在此列。市场中一定存在大量这样的人。
我们一定要明白,交易实际上是个很容易获得成功或至少是成功感的地方。你最初做股票时,有没有赚过钱?即便你对个股茅台——交易的究竟是飞天茅台或者迎宾茅台都不清楚的时候,也不妨碍你从其中大把的赚钱。
名利在交易中,其实是能够很快体现的,甚至在你自己都很懵懂的时候,好运夹杂着金币从天而降,把你的虚荣心与所谓江湖地位垫的很高很高。你可以参加实盘大赛,获得个头衔;你可以笔耕不缀,常年在媒体上发表高见;你也可以口出大言,比如打死做个死多头,而且绝不认错,从而成为名嘴;也可以执迷不悔,长期重仓买入某支股票后,突然一飞冲天后成为巴菲特的门徒。我这样说,好像有些狐狸吃葡萄的感觉。但你细想下,市场中那么多人,必然有很多人偏执、张扬,或者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姿态来反复呈现。他们可以在市场中一次次赌,一次次预测,一次次口无遮拦后又自圆其说……。市场涨涨跌跌,只要他们坚持,总有正确的时候,甚至一半的时候都是正确的。于是正确的时候是他们的水平,而不正确时只是主力的洗盘或不可理喻。
所以每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有大量闪耀的明星涌现,而且他们都往往带着真实的业绩——大把的金钱或不可思议的准确预测,当真实在你的面前反复呈现时,不由让你相信,深深的敬佩。
我有个朋友,很早就做程序化交易了,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他也是比较有钱的,但即便如此,输输赢赢,最后也没能走上持续盈利的台阶。但也有学员用比较简单的模型搞了3年,2年多都是赚钱的。于是他很自然的相信他已经找到成功的法门,坚守简单就是有效,而其他人为什么没有成功,是他们没有坚持简单。即便老柯讲了很多例子,但他只从例子中找寻自己为何成功的缘由,那么他如何会得到警醒?如何会相信他需要大的改变,从而才能得到提升呢?不能!因为他正在成功,他正在赚钱……。你如何能对着一个赚钱的人告诉他他正蕴藏巨大的风险,这很像对着大火吹风,欲望之火不会熄灭,反而是恣意狂傲。
失败,亏损的人往往是清醒了,但这些人摔的越重是因为他们曾经爬的很高。而爬高的人是只会眼睛看着天,而不在意自己已离地3万3千3的。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清醒的人往往是趴在地面上的,而最需要警惕的气球上的“成功者”却还在往泡泡里面灌氢气。
交易为何会蕴藏那么多失败,因为它一直在用成功引诱你。就像我第一次打保龄球,就曾击出过全中,而很多次练习后,我也不过偶尔全中。一个起点太容易的运动,往往意味着你要达到成功彼岸的困难越大。交易最大的困难不是它太难,而是它从最初就太容易,太容易入手,也太容易取得成就。
交易从不介意让你在第一次重仓持股后就大获全胜,也会某段时间很顺从配合你的大胆预测,让某个3年交易经验的人获胜2年半,或者让一个初入股市的阿姨从5万变成2000万……。交易有时候是如此的友好,以至于让人相信财富就是滚雪球,雪球从天而降,接下来的就是雪崩。
真实的成功往往是不堪的,是跌打滚爬耗尽气力后的登上一个新台阶,而非腾空一跃一日千里,艰难背后的攀爬往往是真实有效的,但这就需要自我的反复警醒,需要在越是取得成绩的过程中越是步步为营,谨小慎微甚至如履薄冰。需要不断自我推倒与改良,在否定的废墟上不断的重建。成功没有终点,我们终究只在路上。
高手高至独孤境,万千苦难难以歌
一位交易场上的幸存能手,归纳了几项交易规则,恰正符合了上述征人条件。谨罗列于此,但愿投资人能因而增加获利,远离苦痛。
无论新手或老手,往往都忽略了成功交易的心理要素。交易无疑是全球最具压力的工作之一,几与吞火表演或拆除炸弹无异。
交易绩效有时宛如云宵飞车,时而攀高,时而剧降,总是夹杂着欢乐与哀愁。一个不留神,市场便可能瓦解投资人心理,蹂躏投资人灵魂。只要进场交易,这类的经验便无可避免,但是投资人尽可学会如何应付这些情况,甚至学习从中获利。
1、只靠自己。当交易时,千万别想依靠他人,成就自己。投资人想依靠的人,可能根本不是一位成功的交易员。当然也有例外,但机会不多。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做得更好。
绝不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他人,这点无比重要。无论沦落到何种地步,自己必须为自己的决策负起全责。只有自己承担责任,才能改正错误,也才可能不重复犯错。
2、以长期目标为焦点。避免根据短期绩效调整交易方式。因为短期而言,任何交易方式均可能亮丽一时,然而长期累积结果,却可能糟透。另一方面,最佳的交易方式,也难免三不五时的亏损。因而,若以短期绩效,判断交易方式好坏,很可能剔除了最佳的交易方式,终而导致亏损。
3、不自我中心。以自我为中心,正是顶尖交易员的致命伤。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别再因而成为牺牲者。以自我为中心的交易员,是无法面对亏损的。他们几乎禁不起连续几次的亏损。这导致他们往往以非常短期的绩效,评估交易方式的好坏。市场没有立即顺着自己的交易走势,便急急出场,无异是投资大忌。
4、在能力范围之内交易。交易不能影响正常生活。如果无论获利或亏损,投资人总是情绪紧崩,就千万别进场,因为一时的情绪极易导引出灾难性的策略与谬误的判断。投资人最严重的错误之一,便是获利后就加码。这种事最糟糕不过,因为欢乐后,紧接着而来的,往往便是亏损。在亏损之前加码,便会使得亏损较获利加快一倍。交易金额应保持恒常,毕竟,缓步稳健者,才会是最终赢家。
5、无论获利亏损,都别情绪化。交易就像打高尔夫球。每个高尔夫球员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成绩也就时好时坏。当成绩好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像老虎伍滋,以为已经找到了打球诀窍,不会再打进砂坑或水塘。不幸的很!下次他就发现自己进入了砂坑,大喊再也不打球了。
其实,交易心理才是在这些市场获利的关键。只有那些精确了解这些规则,及市场与投资人心理尤其自己心理的投资人,才能更有获利机会,而且同时还保持着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