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了房子,10年后会更贵还是更便宜?看完你就知道了

2019-11-27     交易华尔街

如今的这个房地产市场,我们已经嗅到了一股不一样的气味,它与过去截然不同。所以说未来,这个市场很可能处在一个平稳的发展状态,它不会再那么的招摇,处在一个舆论的焦点中,而是会风平浪静的。

稳稳的行驶在大海里作业,想在这个市场中借投机炒房来赚钱的人,恐怕要大大的失望了。

每年,有许多人去买房子。这些买房的购房者,其实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买房是用来居住的;二是买房是用来投资的。

买房住与买房用来投资,看似都是买房子,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把房子当作了房子,买的是它的居住属性;另一个是把房子当作金融产品,是为了赚钱用的。


10年后,买房居住与买房投资的购房者,心态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业内人士称,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一个不适合投机,也不适合炒作的时代,10年后,房产税必定已经出台,房子空置率可能也得到了改善,房价有可能不升反降或者是小幅上涨,波动不会太大。

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会是买房时机。这个判断的原因是:一旦房地产市场过冷,调控松绑时机就会到来。但很多炒房客及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时间就是金钱,着急抛售房产换资金,不会继续等,很有可能会选择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择时让利换成交。真等到调控松绑了,他们反而不着急了,降价更不可能。

对于以上观点,总结一下:今年买房尤其是下半年买房,不但不吃亏,可能会是捡漏时机。未来十年房价不会暴跌(排除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枯竭、人口流水出现的经济萎缩),尤其是人口不断增加、买房需求不断增加的一二线城市,继续等下去并不聪明。

同样的一个市场,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苦苦地寻找答案,并纠结于此。其实大可不必,就像有人吃惯了大鱼大肉,回头再去吃素,必然不会适应。而有人看到前些年房地产带来丰厚的回报,一些人靠着房子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躺着就把钱给赚了",自然是想着进去再分"一杯羹",至于"这杯羹"会不会是"残羹",他们也不在乎了。

实际上,未来的楼市既不会像大佬们说的那么差,也不会像涌入的人群想的那么好,保持稳定才是它最大的可能。什么是稳定?大涨不是稳定,大跌也不是稳定,小涨小跌才是楼市的需要。


而当确定好了房子后,对于下面这3方面也要注意:
学会砍价

不管什么时候,买东西的话,一定要学会讲价空间,不管是其他还是房子都一样。再定房前,一定要提前了解一下同地段的大概房价。而不是听到特价或者优惠就盲目购买,更能比较一下其他房屋价格。

交房时间:

对于房子的具体交房的时间,银行贷款能够接触、房子里是否有租客,都需要提前了解,不然就可能出现延迟交房的情况。而且最重要的是,房子有房产证才是最重要的。

各类费用:

二手房交易的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多的税费,还有交易的过程也比较负责。所以对于这其中的各项费用就比较了解。另外呢,中介费用也一定要在合同上提现清楚,这样的话,可以避免后期中介乱收费了。


全民租房
从买房时代到租房时代过渡的过程中,除去房价的不断上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量,那就是收入水平相对越来越低。

一个行业从兴起到鼎盛再到平庸,前后基本上就是十年的时间,之后就会变成我们常说的传统行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沉淀下来的传统行业越来越多,新兴行业寥寥无几,而且越往后,新兴行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

最后我们会发现,真正赚到钱的只是少数人,全民赚钱的年代早就消失了,大家只能在传统行业内部拿工资混混日子。

未来北京的工薪阶层想要买房只会越来越困难。

对于有改善需求的人来说,由于收入水平能很快触到天花板,所以改善换房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日本的很多人买房都会很谨慎,据说跟找对象一样,国内很多人想不通。这其实就是日本房产市场的状态导致的,多数人买了房子根本不考虑换房,原因在于日本人的收入大都很稳定地维持在低收入水平,日本房价也不会像国内这样经常大涨,所以改善置换是非常奢侈的状态。

租房常态化,是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我们的大城市也即将步入这种阶段。

更确切一点说,应该是全民租房常态化。不仅是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会转向租房市场,那些有房一族未来在提高居住品质需求的推动下,也会更多地转向租房市场。


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与学历、财富、职业等不一定划等号,但素质的养成和表现总是有规律可循的。小区居民整体素质高,必然会对小区的安全环境、物业管理服务、孩子教育等方面带来积极作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小区,我们可以不串门,但不可能不通过声音、噪音、气味等传递和联系,这些都会对居家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所以,购房置业选择“居住环境”尤其重要,这些都需要把功课做在前面。选择居住环境除了前面讲的“交通、商业学区配套、小区化绿化率等因素外”,小区居民、楼上楼下小邻居概念更需要引起重视。买新房,可以向销售人员打听一下楼盘主要买入群体职业、教育层次,买二手房,可以到物业管理中心了解一下小区整体情况,向居民了解一下邻里居住情况。

选邻择伴而居,更是一种家庭模式的外延。与邻居虽不处在同一屋檐下,但时时碰面、推门可见、楼道可听、隔楼可感。对人的影响更是循序渐进和深层次的,特别是我们处在一个精神文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的时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CHGuW4BMH2_cNUgH2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