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选择五线重点还是一线普通?家长从自身考虑,不必舍近求远

2020-07-12   布丁妈妈私享会

原标题:小学选择五线重点还是一线普通?家长从自身考虑,不必舍近求远

同事小夏怀了二胎,老大也该上小学了,她最近很是发愁不知道如何取舍:可以把老大送到一线城市的奶奶家,也可以把他留在身边,虽然是个小城市,但因为他们的房子是学区房,毫不费力的就能进这里的师大的幼儿园、小学,可以说是一路绿灯,什么都不用考虑了。

而去奶奶家就只能进普通的小学,在大城市,一个名牌小学的门槛高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只有两条路,第一是去上价格不菲的国际小学,第二是孩子极其优秀,有拿得出手的含金量的证书,比如说什么舞蹈大赛的冠军、专业资格的棋手之类的,这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是基本达不到的。

小夏很是纠结,向我们这些孩子大了的宝妈来求助,同事们大多数都觉得不必舍近求远:

第一、孩子这个阶段是属于身心共同发展的阶段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阶段其实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是情感发育的阶段。很多父母因为忙而把孩子委托给长辈代管,等孩子回来后却发现孩子跟父母根本就没有情感链接。

孩子幼儿园到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成长期,这个期间是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共情感的发育的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如果仅仅是因为学习而把孩子送走,那么即便是将来取得了一定的所谓精英教育的成功,但实际上这个孩子跟父母的情感缺失是无法弥补的。

第二、孩子的学习好坏是习惯而不是分数

很多大城市,因为本身教育资源很丰富,对孩子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全面综合发展,系统的学校教育的基础反而不是很强大。

第三、综合考虑孩子的将来

在考试要求相对高的比如山东、河北两省的孩子,到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里的大学都毫不逊色,非常有竞争力。因为孩子考试将来是要回学籍地考试的,一般解决一线城市的户口也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度过了幼儿园、小学,那么等回到环境相对差、教育方式相对有出入、教育要求又很高的就会非常不适应。

等到好不容易适应环境了,同学们就都已经开始进行到下一个学业阶段了,孩子的学业就会变得压力很大、心理脆弱的孩子很可能在关键的时刻就放弃了。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应当担负太大的心理成本,就是说如果让孩子被迫在性格养成的阶段离开最亲近的人,对孩子来说造成的是一生的心理上的无助。

学业上在大城市虽然教育资源相对优质些,但并不适合中国教育的大环境,可以说,在高考这条路上,孩子拼的是吃苦精神、是耐力,不可否认在大城市的良好的教育氛围、充沛的教育资源的熏陶下,很多孩子也是非常优秀的。

反过来说,他们在条件艰苦的其他省份,就未必竞争得过农村孩子。而且,现在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在网络上非常丰富、同时很多线下的优质培训学校也在各地开设,即便是小城市,整体的教育水准也是在持续上升。表现为:

第一、远程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了便利

在疫情期间,很多学校被迫更改了教育方式,孩子们虽然不适应。但是在本质上说,这是在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律性。完全依赖老师的监督学习的孩子,经过这次疫情的考验后就会掉队,再回到学校取得好成绩的还是自律性强的孩子。

也就是说,这次疫情把一个平时被忙碌所掩盖的事实提到了表面上:教育的根本是让孩子学会自律,而不是被动接受他律。

第二、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共享

通过网络,孩子可以自选更加精华的课程,能够让以前接触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来共享,也就是说,孩子教育这个方面一定要有干货才能吸引到用户。

相比较而言,网络教育的成本要远远低于线下教育的成本。家长在线下教育上都肯一掷千金,现在有更多的优质网络教育课程,会大大的降低成本,质量也会更加优质。

第三、培养自主学习是个必然的阶段

网络教育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就是说孩子没有太强的自制力,容易被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讯息所干扰。但是这个考验是必须经过的,如果怕孩子学习不专注家长就一直在旁边盯着孩子,其实是意义不大的。

每个成年人都有自控力,而这种自控力也不是被动形成的,主要还是靠自觉性才能实现的。所以家长可以跟孩子共同明确这个话题,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

总之,对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的培养是心理健康和学业优质都不能放松的。孩子能在父母身边带的就一定要带,父母无非就是辛苦点,但对孩子来说如果被迫离开,将是一生无法弥补的缺憾。而学习这件事,父母越早教会孩子自律、自主学习,孩子的成绩才能越优秀。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