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到宝妈群里娇娇妈在向大家求助;她自己说自己家闺女上午学画、下午学跳舞,晚上还要弹钢琴,女儿很享受学习的过程,但是孩子爸爸首先就觉得女儿太辛苦,后来自己娘家妈妈也说娇娇妈太要强,孩子那幺小,学那么多东西都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
娇娇妈很纠结于在家里根本都没有人支持她,所以非常苦恼向宝妈们请教是否有体会过类似的体验。群里的宝妈们对这个话题纷纷吐槽,结果是惊人的相似。
几乎家家都有猪队友,有的是老公还好沟通点,而要是长辈,简直就是系数堪比辩论赛,往往争论着孩子的话题就扩大,有的脾气大的还引发家庭矛盾,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翻起一大堆,而孩子被大人激动的情绪搞得手足无措,瑟瑟发抖。
老人的观念跟父母的观念的冲突点更多的是孩子对学习的坚持程度:
第一、认为孩子太小学不了什么
特别是非常固执的老人,认为原来条件也不好,一家有4、5个孩子,也都长大了,按部就班的上学读书,成绩也不错。
用老人的话来说就是原来的孩子也没有经过什么特殊培训,照样也是培养出来了大学生,而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各种培养,其实是剥夺来了孩子的天性,连玩的时间都没有。
收效并不像爸妈想象的一样乐观,往往是孩子每天累得不得了,甚至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了厌倦、特别是有的孩子不感兴趣的课程,对孩子来说副作用太大。
第二、认为这些东西跟学校要求学的无关
很多长辈的观念中,辅导班的选择只能是跟学习有关的内容,比如什么奥数、英语、写作课之类的,对孩子的兴趣发展并没有放在首位上,功利性、目标性很强。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跟孩子兴趣密切相关的内容就被选择性的忽视了,再加上孩子的兴趣爱好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的,刚开始还能学进去,但一旦过了新鲜感,就很少能够坚持下去。
第三、认为兴趣培养成本太高
孩子坚持不下去,对家长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本身家里人就不支持,说白了每节课的费用还不低,而且孩子学了一半就学不下去了。
这时候一直主张学习这些内容的家长就非常的恼火:每周要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带孩子去上课、课后还要进行辅导。同时孩子还半途而废的话,对家长就是非常大的挫败感。这时候往往是非常委屈:费力不讨好的事下次再也不要去做。
像娇娇妈这样的抓狂的妈妈有很多,如果孩子听话、懂事、能坚持下去还好说,但更多孩子是坚持不下去的,这就更考验妈妈的耐心和选择兴趣培养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就是全面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综合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学习的促进程度,毕竟现在市面上的教育机构是良莠不齐的,很多理念都是在误导孩子的。
因为有些内容家长是辅导不了的,比如说家里没有人懂的音乐方面的知识,那么孩子学得到底对不对就无从判断。或者现在很火爆的编程类的课程,如果家长不是懂得其中的原理,基本上是白花钱白耽误时间。
当然不是非得家长精通了才能去学,毕竟大多数家长从事的都是跟这些专业无关的,这样就有个问题是家长该如何帮孩子取舍这些培训课程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呢?
首先,家长的心态不能太求完美
这是家长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说自认为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忽视了孩子不是天才,不可能是全面发展的。
这样面面俱到的培养孩子的音乐、美术、体育、舞蹈等等的全面开花的辅导方式,也许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孩子不觉得,这时候家长一定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去帮孩子筛选出来到底是哪些项目是孩子坚持得很轻松、又不反感的。
说实话任何一个科目学到没有新鲜感后都是靠着惯性在支持,家长要求我学我就学,反正自己也不反感,孩子们基本是这种心态。
适当放弃某些孩子表现平平的内容,或者是他不太感兴趣的内容是家长必须在孩子上小学前就要决定下来的,毕竟还要进行课业的学习。
其次,选择的原则是孩子主动要求学的
在孩子自己意愿非常强烈的情况下,再增加些科目对孩子来说不是负担。有的孩子在同学的影响下想学编程之类的内容,这类内容相对到高阶后比较专业性强,家长要跟孩子打好招呼,如果学的话家里只能帮他出学费,具体的指导什么的给不了他,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因为这些课程的内容说实话是可深可浅的,没有自己的方法学到最后也是被牵着鼻子走,如果不是从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来说,学到一定程度能达到考试要求就可以了。
最后,家长的态度要统一
对于长辈的态度不能抵触,长辈是过来人,无论想法如何都要征求长辈的意见。可以跟长辈商量培养孩子的重点、跟长辈交流学习才艺的好处,也可以让长辈去体验孩子的成功。
我们闺蜜的孩子就是特别喜欢学拉丁舞,而爷爷奶奶非常反对,认为女孩子学那个有伤风化,父母在中间两头为难,后来女儿通过自己 的努力拿到了全国比赛的大奖,颁奖那天爷爷奶奶也去看了,看到孙女如此优秀,也就不再反对了。
孩子有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有些孩子真的是很享受这种兴趣带来的乐趣,家长不能剥夺这种孩子的需要,所以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而不是棍子打死所有。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