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不雅假视频案胜诉,曾被对方敲炸1000万,如今终于真相大白

2020-01-02     圈外观察室

前段时间,网上流出一则不雅视频,很多人将其与演员王凯挂钩,一时间各种不堪入目的阴谋论甚嚣至上,对他的声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就在今日,#王凯不雅视频案#终于真相大白。

经律师事务所披露,经鉴定,不雅视频内人物图像与演员王凯面部特征不一致,并非王凯本人。而以此影片要挟王凯的经纪人,妄图敲诈勒索1000万人民币的被告人,也面临着5年牢狱之灾,总算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也还了王凯一个清白。

其实,王凯自初入行以来,出演了不少经典角色。他是《北平无战事》的方孟韦,是《琅琊榜》的靖王、也是《伪装者》的明城,更是《欢乐颂》的赵医生。

虽然这些角色各不相同,但是不得不承认,王凯把每一个形象演绎得都相当成功。

但是,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恐怕还要数"娘娘腔"陈家明。大概就是从那时起,网络开始有了质疑他性取向的声音,这也一直王凯困扰至今。

一个入戏的"娘娘腔"

很多人天生就是吃演员这碗饭的,王凯就是如此。

打小,他就对表演充满欲望,即便是在学业最紧的高中时期,也会把升学压力放到一边,"不务正业"地组织同学们排话剧。

悲剧艺术的巅峰之作《雷雨》,就是他最早的启蒙作品。后来回忆当年的自己,王凯还表示:"那时候心气比谁都大,表演欲特别强,还演了周萍。"

不过,不同于其他出身于演艺世家的演员,王凯在表演这条路上,并不算一帆风顺。

青年时期的他,一直以为演员都是天生的,直到后来才知道有专门教授表演的学校。

一次偶然机会,他有幸去北京拍摄了一个广告,结果因为形象气质佳,被导演询问是北电的还是中戏的。

就是对方这看似不经意的几句话,在王凯的心里播下了表演的种子,让他坚定了当演员的信心。

之后,他毅然决然辞掉了新华书店的"铁饭碗",北漂进入中戏培训班学习表演。

出于对表演的热爱,王凯曾接下一个与他本人形象360度反差的角色——《丑女无敌》中的陈家明,并一签就是四季。

作为演员,他是成功的。

电视剧播出不过两季,王凯饰演的"娘娘腔"陈家明已经深入身心。

他原本的朋友对其表现感到诧异,表示不认识这样的王凯。

父母也因为他对角色的精彩演绎,怀疑他的性取向。

就连他自己,也沉浸于角色无法自拔,整部戏结束之后长达一个月时间,举手投足仍然有娘娘腔陈家明的影子。

他说,那段时间,陈家明好像长在了自己的身体里,挥散不去。所谓入戏,大致就是如此。

很多人因为这个角色,把王凯等同于是娘娘腔的性格,殊不知,生活中的他是一个阳光大男孩形象。

在参加某次采访时王凯表示,自己其实并不喜欢陈家明这个角色,当初演这部戏也是生活所迫,在他眼里,角色并没有高低之分,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角色演好。他的确这么做了。

为了演好陈家明这个角色,王凯特意与身边类似性格的朋友接触,向他们学习日常的生活习惯和处事特点,包括一些小动作,"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人物存在,陈家明只不过是放大和集中了他们的个性",王凯曾如是说道。

因为陈家明,王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连鲁豫这样的名主持人也夸他豁得出去,称赞他演技逼真。

但热爱演戏的王凯认识到自己不能再演这样的角色,如果一旦被形象固化,将意味着会被大家认为只能演绎这种类型,从而失去尝试其他表演的机会。

为此他推掉了很多同类型的角色,却发现并没有其他的角色上门找他,但是他依然在坚持,哪怕几个月没有戏拍,他都不给自己退路。

大器晚成的"小鲜肉"

因为对表演的热爱,他不断坚持,终于等到了《知青》中齐勇这个角色。

为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对整个表演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到了百分百入戏。

据悉,《知青》的拍摄周期长达7个月,横跨8个省市,从三十几度的酷暑到零下四十度的寒冬,当有的演员临阵脱逃,他却凭借着一股倔劲坚持了下来。

剧中有一场暴风雪的夜戏,需要王凯在零下四十几度的环境下躺着一动不动,但是为了能够让整个表演更真实,王凯主动提出要求剧组使用鼓风机对着自己吹。

导致最后,即使王凯贴了暖宝宝带了四副手套,演完后双手还是僵到没有知觉,脸上也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渣。

不过对于这段经历,王凯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辛苦,而是从中体会到了勇气的价值,他意识到"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其实只要让自己坚持一下,咬咬牙,一切都会过去的。"

他在《知青》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态度和扎实的演技,让制片人侯鸿亮对他刮目相看,"他是个非常认真扎实的演员,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于是,在《知青》拍摄完成的3年后,侯鸿亮亲自带着剧本邀请王凯出演电视作品《北平无战事》,与刘烨、陈宝国、倪大红等7位影帝同台飙戏。

"为什么演员一定要多接好戏,好戏的其中一个因素是什么,因为好戏一定会有好的演员,你一定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好的东西"。深谙这个道理的王凯,始终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在剧组不断学习。

在拍戏之余,他认真观察老戏骨们是怎么备戏、怎么演戏,为了尽快跟上大家的步伐,他早早地就将自己的剧本背得滚瓜烂熟。

以至于后来,当导演要求将一场"方孟韦"大闹"五人小组"的戏份提前三天拍摄时,他一气呵成地演了下来,10分钟的台词完全没有任何错误,而且最后一滴没有经过设计的眼泪,更是成为了意外的点睛之笔。

为了让角色演好,他喜欢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体验人物的一生,哪怕常常会有陷入其中难以自拔的情况。

在刚拍完《琅琊榜》时,王凯曾发布过一则微博,表示自己已经分不清楚,到底是自己进入了角色,还是角色进入了自己,入戏太深,让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办法走出来。

每每回忆起《琅琊榜》的兄弟情,王凯仍然抑制不住热泪:"你说现在这个社会,还有谁愿意为了一个不知死活的人拼命?没有了,所以靖王是我的理想人格,我希望自己有靖王的品格,但又没有。所以能够在戏里完成这样的角色,有一种梦被实现了的感觉。"

后来他在《伪装者》中出演的明城,也因为表演的太好,满眼里都是对靳东的爱,导致不少网友假戏当真,将他和靳东评为"男男CP",导致其性取向再次被质疑。

事后,在接受采访被问及此事时,王凯只是委屈回应""我不是故意的啊。作为创作者,我肯定要扎实演戏,在拍戏的时候我真的半根CP的弦儿都没有。"

随着这两部剧的爆火,三十几岁的王凯终于成为了当红"小鲜肉",收获了不少"靖王妃"。不过王凯却表示"有一点点心酸,有一点点失落"。

毕竟当时的他,已经33岁,却还被人叫成小鲜肉,有些许不是滋味。

不过,虽有失落,他也认可成名晚对自己也是一种帮助。

在《可凡倾听》中,王凯曾说:"观察生活是演员一辈子的功课,所以你成名越晚,你前面积累的东西就越多"。

对他而言,他并不拒绝成名,毕竟演戏都想要获得观众的认可,"我很享受被拥簇和被高高捧起的感觉。"但是相比于成名这件事,他更希望的是能够演绎好自己手中的角色。

所以,《欢乐颂》《如果蜗牛有爱情》,展现了他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两部剧里,完全看不到之前那些角色的影子,他变得平易近人,甚至十分的撩人。

他认为自己演这样一部戏就像是在"玩"一样,无论是什么样的角色,都要用人物本身的性格去思考如何演绎,相当"入戏"。

之后,他回归自己"男子汉"角色,又出演了《大江大河》。

为了准确表达出人物的生活,王凯专门去当地学习怎么喂猪,还努力减肥瘦到皮包骨,只为更好地展示人物状态。

即使只是自己的背部镜头,他依然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力求整个情节的连贯性,让人物更加饱满立体。

据他自己表示,拍戏那天自己的戏份其实不多,但是表演完这段戏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心情去吃饭,反而陷入了无尽的失落和空虚。

而当拍完整部戏之后,王凯深陷在角色中难以出来,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接工作,只想好好休息,想办法找回自我。

最终,这部剧让王凯获得了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虽然最后惜败给了老戏骨倪大红,但是剧集却获得了最佳电视剧,这无疑也是对王凯的一种认可。

结语

很多人以为,王凯是娱乐圈突然生长起来的力量,殊不知,他的成功,从来不是一夜爆红。

入行十几年,从最初的娘娘腔角色被人误解,到如今的百变男神,王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地耕耘。

虽然因为"丑闻"一度被大家怀疑,但如今王凯终于澄清了误解,大家也看到了一个醉心于艺术的好演员。

相信他未来的路一定会走得更顺更好,毕竟,热爱表演,尊重观众,是王凯作为演员,最宝贵的财富。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圈外观察室】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UfUaW8BMH2_cNUgE2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