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溆江是名80后,现为义乌工商学院机电信息分院的一名教师,属技能人才引进。
”
余溆江
浙江省“客车模具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浙江省首批“金蓝领”高技能人才赴德国焊接培训班成员
焊接工程师、冷作工技师、焊接高级技师、模具钳工高级工
浙江省首席技师
浙江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拔尖技能人才”、浙江工匠
“只要手上有技术,没人会瞧不起你”
1997年,余溆江考入金华市技工学校(现改名为金华市技师学院)钣焊班,学费是父母去亲戚那里借来的。
“只要手上有技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没人会瞧不起你。”没有埋怨,也讲不出大道理,老实巴交的父母在儿子离家前安慰了几句。
余溆江的学上得不轻松。第二年实习课学习加工工件,刚开始,他制作的工件总分在80分左右,中等水平,但余溆江觉得不够好。为此,当别的同学在双休日回家或逛街时,他仍在操作间反复打磨操练。到了期末,他制作的加工件拿到了高分,直到现在还被学校以样本保存。
技多不压身。当时,余溆江学的钣焊专业涉及焊工、冷作工、钳工等三个工种。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这个专业的学生只能参加冷作工一个工种的等级考试。余溆江却跟学校争取,同时参加三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试,最终,学校为他破了例。毕业时,他顺利拿到了中级冷作工、焊工、钳工三本职业资格证书。
“技术活很精细的,不能相差毫厘”
2002年,余溆江到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工艺研究所工装模具车间上班。当时,这个模具车间几乎汇集了全公司的精英技术人才,余溆江在学校里的那种优越感荡然无存。
“要虚心,要刻苦!”他很快调整好心态,每天早上班、迟下班,“粘着”师傅不断学习。“技术活很精细的,不能相差毫厘。”面对如此苦学的徒弟,经验丰富的师傅也是毫无保留地教。
第二年,师傅就推荐他参加了金华市模具钳工技能比赛,余溆江一举拿下了第二名。紧接着,余溆江又多次参加了各类技能比武,并先后获得了钳工高级工、冷作工技师、焊工高级技师等技能等级证书。由于技术业务突出,再加上勤勉肯干,他很快成为工装模具车间最年轻的主管。
在他担任车间主管不到一年时,公司给他下了一项高难度任务。公司急需研发一款全承载车身结构大型合拢模具,技术难度非常高。之前,此类模具大多从德国进口,价格在200万元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坚,余溆江带着他的团队在极短时间里只用50万元就生产出了完全符合要求的模具。
“技术工要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1年,余溆江作为全省首批“金蓝领”高技能人才,赴德国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德国人对技工的重视程度及精益求精的态度令人叹为观止,氛围好,待遇高。”在一个月中,余溆江学到了先进的焊接技艺,并考取了欧盟焊接证书。
余溆江深知,技术研发凭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技术要传承,师徒传帮带是一个途径。”2011年,“浙江省余溆江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据介绍,这是浙江省首批、金华市唯一以工人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
几年中,余溆江依托自己的工作室,开展了不少专项技能培训,还积极到市里组织的培训班授课,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能手。
今年10月,余溆江通过人才引进,任职于义乌工商学院机电信息分院,完成从车间焊工到大学教师的蜕变。
“希望用自己的实践激励他们,技术工人也有春天。”余溆江说,下学期就要开始坐班当实训老师了,心里既忐忑又有些激动,“只要肯学,我有信心把他们教好”。
作者:林晓燕
编辑:石薇 责编:张丹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PqQP28BMH2_cNUgga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