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我们讲了私域流量的构建以及重要性,但是,其重要的不是在构建,而是在后期的维护。也就是用户精细化运营,这也是私域流量的本质。
那么,怎么才能把私域流量打造成品牌或者个人的信任流量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持久性复购和转化。
首先,我们可以将用户(粉丝)做一个定义价值分层。当然,不同的层级用户,都是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分层,从而更加有效和针对性的制定出精准的用户运营策略和落地方案,这样才能达到运营的资源高效化,而不会成为一个无头苍蝇。
不过,用户分层目前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比,主要靠实际的运营情况和粉丝属性等情况来进行价值分层。
但是,在这里笔者还是利用RFM价值模型以及用户的生命周期两者的部分概念,做一个分层详解:
一般分层:新用户—普通用户—活跃用户—价值用户—付费用户—沉睡用户
与之相对应的是:
(1) 新用户=新注册的用户
(2) 普通用户=不长登陆,偶尔间歇性的参与
(3) 活跃用户=对产品以及核心的功能会频繁使用,并在3个月内持续的活跃用户
(4) 价值用户=已经符合转化用户的特征表现
(5) 转化用户=产生了商业价值,并且进行消费
(6) 沉睡用户=3个月之内已经没有任何的互动用户
当然,以上说法比较笼统,仅供参考之用。
不同的企业产品对用户分层的定义和分类都是有所区别的,去落地实施的时候,主要还是去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避免用户重复标签,多次被打扰,所以需要设定标签的归属要优先。
但是,从这其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无论是做什么用户运营,始终都是奔着一个目标而去,那就是把普通用户渐次的逐渐变成付费和复购用户。同时,尽可能的去延长用户的生命周期,并且在这周期当中尽可能的让其产生最大的商业价值。
有的人看到这里就会觉得,是否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用户做价值分层就可以了?其实不然,价值分层并不是最终目的,价值分层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通过层级的分类去做精细化的用户运营,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全体去针对性的投其所好。
毕竟,每一个群体的喜好都不一定会相同。
总之,一句话,用户被吸引过来了,那么就尽可能的想尽一切办法将他留住。
因此,这个时候价值分层的目的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级的用户,去制定最佳的方案策略。
新用户运营方案:
初来乍到的用户,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个危险期,因为他们稍微有一点不满意,那么就会转身就走,不带一点留恋。因此,不仅要做好产品体验,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运营的最大手段和限度去激活用户。
普通用户运营方案:
第二阶段用户已经成为普通用户了,这个时候,运营的目标则是要重点放在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要注重去培养用户的习惯,而不是要让用户主动去习惯。只要做好这一阶段,那么就会让普通用户变成活跃用户。
活跃用户运营方案:
到了活跃用户,那么用户就必然对产品有了一定的活跃贡献值,这些用户就会乐于参加一些与产品相关的核心功能。
并且,也喜欢在个人的社交账号去进行互动和分享交流。
然而,要注意的是,任何用户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周期历程,也就是在“经验”之后,则会销声匿迹。
因此,这个时候运营的手段就很重要了。所以,想要让这批用户的周期边长,则需要一些“刺激”手段,并配合一定适当的转化策略。
价值用户运营方案:
不得不说,价值用户也算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这个时候,不仅可以运用其他层级的运营层略进行交叉运营,同时,还需要积极并适当的去激发这些用户的需求意愿。
转化用户运营方案:
转化用户,不用说肯定是对产品有了很大的认同感,这个时候就可以成为产品的裂变传播源泉,只要找准用户的推荐冬季,那么就可以有效的对用户进行引导,从而让用户去主动进行转发和传播。
沉睡用户运营方案:
至于沉睡用户,有两个特性:其一对产品无感;其二“喜新厌旧”。对于沉睡的用户运营策略,基本上的手段都是对用户进行召回,也就是通过私信、电话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联系。
当然,还需要在事先设置好预警流失机制,这样有助于提前采取预流失措施方案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