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被列入不良贷款人名单、买房无法办理贷款、被当成“老赖”……近期,多名网友向《湘问·投诉直通车》栏目反映称,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他们被耒阳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耒阳农商银行)“贷款”几年至几十年不等,有人甚至被村民当成“老赖”,严重影响征信记录和日常生活。
投诉
名下莫名多出贷款 逾期未还被列不良征信记录
2019年3月,网友黄先生的父亲突然得知,有附近村民从张贴在耒阳农商银行新市支行门口的一份不良贷款客户名单上,看到了黄先生父亲的名字和地址信息。
“父亲从未向该行贷过款,且26年间也未被银行催过款”,据黄先生向记者提供的一份个人信用报告显示,其父名下共有6笔农户贷款记录,共计借款1.16万元,借款时间从1994年到1996年,金额从1000元到3000元不等,现全部逾期未还。
“从新市支行出示的贷款原始单据中发现,借款人身份证号码和住址与我父亲的身份证信息不符,签字也非本人。”黄先生表示,发生此事后父亲已向耒阳农商银行多次反映情况,银行方一直以年代久远需查清上报为由回应当事人和家属。
然而事情过了11个月,黄先生父亲的不良征信记录也一直未恢复。在此期间黄先生的弟弟还接到了自称农商银行的催款电话,对方要求尽快还款,称父债子偿。
类似这样“被贷款”的遭遇也发生在网友刘先生身上。2019年6月,刘先生计划在耒阳市区买房,向开发商缴纳1万元定金后,被开发商告知无法办理商业贷款,理由是他信用不良,有一笔逾期15年贷款至今未还。
“多方查询得知,这笔5000元的贷款是一名和我同音不同字的借款人在耒阳农商银行夏塘支行借的,银行说是2009年,信贷系统上线时注册错误导致。”刘先生回忆道,虽银行为他修改了信息,但也延误了购房贷款的办理时间,导致向开发商缴纳的1万元定金至今未被退回。
调查
因张冠李戴他人征信 耒阳农商银行曾被媒体曝光
据了解,耒阳农商银行是由原耒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改制组建的,2013年8月27日正式对外挂牌开业。记者通过梳理《湘问·投诉直通车》栏目数据发现,近期,共有7条关于“耒阳农商银行”的投诉。其中不少网友反映,从未在耒阳农商银行借款,却有该行逾期未还的信息,有的是借款人名字与自己同音不同字,有的是借款人与自己同名不同人,他们不约而同都面临购房贷款无法办理、征信记录不良等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耒阳农商银行同样因张冠李戴致他人征信错误问题,被湖南电台938潇湘之声曝光。2019年11月,衡阳市民谭先生反映耒阳农商银行将他人逾期未还的贷款记在了姐姐名下,造成不良信用记录。耒阳农商银行回应称,可能是系统上线时自动抓取信息出现的错误,承诺一个月之内处理到位。
回应
系信贷系统上线时注册错误导致
2020年2月17日上午,记者就黄先生的遭遇,电话联系了耒阳农商银行客户服务部梁先生,他表示目前已受理黄先生父亲的申请,正在做异议调查,初步判断此笔贷款不是黄先生父亲所借,系信贷系统上线时注册错误导致,预计将在3月初处理好此事。
随后,记者继续追问梁先生该行是否还有类似情况出现?梁先生向记者表示,有可能出现。“主要是八九十年代到零几年的信贷流程不规范所致,当时未要求留身份证号,因此系统上线时,在自动抓取过程中对同名同姓的可能出现了错误,又因年代久远和信息不齐全,导致调查时间较长。如有错误,在收到客户反馈后,我们将核实清楚后就会恢复征信。”
3月7日,黄先生告诉记者,查询父亲名下的不良信用记录仍未被更改。
律师说法
律师提醒: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湖南联合天成律师事务所蔡卫华律师表示,耒阳农商银行在审批贷款流程上,存在多种违规行为,如不核实身份证信息、不面对面签订贷款合同及办理手续等。耒阳农商行内部人员也可能存在利用他人信息,套用贷款等违法犯罪行为。
蔡卫华律师提醒,如耒阳农商银行无法核实解决问题,建议当事人向湖南银监会等监管部门投诉,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其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相关链接
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提速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农村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机遇。然而前景美好、现实堪疑,目前,个别农村金融机构仍面临信贷风控审查不严格,贷款实际用途管控不严格,贷后管理不到位、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
据统计,2019年《湘问·投诉直通车》平台涉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的投诉量比往年有所增长,永兴农商银行、溆浦农商银行、邵阳农商银行、武冈农商银行、株洲农商银行等均被网友投诉过。部分投诉摘选如下:
1、永兴农商银行未经本人授权办理虚假贷款
郴州网友李女士投诉称,2004年永兴县农村商业银行未经过本人办理了一笔1万元的农户贷款,征信一直体现为逾期状态,影响现阶段的贷款需求,2018年底经过几个月的沟通,实际借贷人已将贷款归还,但不良征信记录一直拖着未处理。
永兴农商银行回应称,实际借贷人为李女士堂兄李某,经沟通协商,李某于2018年将此笔贷款还清本息,并承诺将因此笔贷款造成的不良记录转移至自己名下,李女士的征信异议处理申请将提交上级部门,约5个月后可处理好不良征信记录转移。
2、怀化溆浦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违规操作造成他人贷款
张家界网友张女士投诉称,其名下有一笔2005年12月20日在溆浦县农村信用社办理的农户贷款,共9000元,当时她本人在张家界,贷款出现在溆浦,匪夷所思。
溆浦农商银行回应称,是信贷系统上线时,由于信息录入错误,将同名同姓的张女士信息误录入至此笔贷款。
3、投诉武冈市水浸坪农商信用社
邵阳网友戴先生投诉,2019年2月接到武冈市农商银行水浸坪支行办事员的电话,被告知2009年在该行有笔5万元的贷款,本金加利息已将近10万元。经查询得知,该笔贷款是他人冒用戴先生的身份证号所为。
武冈市农商银行回应称,真实借款人另有其人,系原水浸坪信用社放款责任人数据录入错误造成,将尽快督促真实借款人处置该笔贷款,还戴先生清白。
点评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我国大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了不少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的情况。
但农村金融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为何同样的情况频频发生?究竟是系统问题,还是银行管理存在缺陷?储户资金安全和银行管理秩序又如何得到安全保障?
张冠李戴,将逾期未还的贷款记在别人名下,这不仅背离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初衷,更给社会埋下了金融风险。相关部门需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银行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健全银行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上多多发力,促进其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 余茜 谢龙彪)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AcQw3AB3uTiws8KD6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