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过这个美味,就抓住了黄龙秋天的尾巴

2019-11-08   美食延安

将吃蟹当成一件风流雅致的饮食消遣,相传是从晋朝开始。那时的风雅人士把吃蟹和饮酒、赏菊、赋诗联系起来,于金秋时节汇聚亲朋好友,饮酒食蟹,成为抒发闲情逸致的一种文化享受。宋代大文豪、美食家苏东坡在《后山诗话》写下“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尝过这个美味,就抓住了黄龙秋天的尾巴

吃螃蟹最讲究的要算是上海人,有传说某上海人坐火车,在上海上车后开始吃螃蟹,到南京下车正好把一只螃蟹吃完,肉吃完了,壳还是拼成一个完整的螃蟹模样,上海人的精细与讲究足可一见。

近几年,大闸蟹居然“安居”在陕北的一个小县城,优哉游哉地繁衍生息。这个县便是有着“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美誉的黄龙县。大闸蟹“迁户”黄龙,无疑给以美景和旅游出名的黄龙县增加了一道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

又是一年金秋,菊未黄蟹已肥。近期,黄龙县瓦子街镇小寺庄村大闸蟹养殖基地格外热闹,大闸蟹养殖户刘岐军正在池中忙碌地往外捞蟹,成熟的大闸蟹个大、背青、腹白,挥舞着硕大的蟹螯,像举着两只大钳子。

刘岐军介绍说:“蟹塘是今年四月份才建成的,当时投放了3.5万蟹苗,成活率很高,成熟的大闸蟹至少有一万只,现在已经卖出去五千只,蟹塘中还有五千来只,要在上冻前全部卖掉。”

“销售有困难吗?”记者问。

刘岐军说:“常言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这地方虽然偏僻,但是好东西不愁卖。一开始是黄龙、宜川的市民来买,因为我们的包装盒上有电话号码,后来就不断地有延安、西安等大城市的人打来电话,要我给他们快递过去,这不,前天就有一个西安的客户一次要了8盒,一盒8只,我按每盒400元卖的,他还说不贵,夸我的大闸蟹就是好吃。”

“那你现在大部分都销往什么地方?”

“西安的比较多,我的大闸蟹算是见过世面,爬上都市人家的餐桌啦!”刘岐军自豪地笑着说。

据了解,瓦子街镇小寺庄村因为土地比较薄,可种植的农作物比较单一,瓦子街镇党委、政府通过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今年实施了小寺庄村集体经济壮大项目,发展170亩水产养殖基地,刘岐军的蟹塘是其中的50亩,因为管理精心,今年大闸蟹成功上市,纯利润可达30万。另外120亩为二期,预计明年将投放蟹苗。

崾崄乡蟹农李喜军也同样每天都在池塘里忙活着,他喜滋滋的捞出体大肉肥的“龙蟹”让人拍照。2016年初,李喜军开始养殖大闸蟹,经过三年的养殖,李喜军成为黄龙县大闸蟹养殖大户,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今年李喜军又扩大了养殖规模,经过细心喂养,他家的大闸蟹成活率高、品质好,迎来了丰收年,集中连片的120亩池塘也成为白城桥村的一道风景。

李喜军说:“我今年有23个池塘,总共放苗子放了40000多只,今年成活率很好,大概就是40%左右,商品蟹能产16000只左右,一只这几年卖价50块钱左右,那么毛收入就是70-80万吧。”

在养殖大闸蟹的同时,李喜军计划向冷水鱼养殖、垂钓园、农家乐等方向发展,打造“一条龙”式营销。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据统计,2019年全县大闸蟹养殖面积461亩,全县7个乡镇都有养殖。其中崾崄乡和瓦子街镇建立百亩养殖园区,投放蟹苗35万只,预计产值650万元。黄龙县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水质清澈无污染。采用优质山泉水实施微水流生态养殖的大闸蟹品质上乘、膏脂丰满,深受市场青睐。

来一波美图,看看“她”优美的样子

脐间积冷馋忘忌,

指上沾腥洗尚香。

专家、养殖户和大闸蟹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