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演技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具体特征?它从哪里来?
直到认识了王劲松老师,看到他塑造的无数个经典荧屏角色,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渐渐清晰起来。
王劲松老师
演技就是演出了人物的魂,超出了观众的期待,让我们在人物角色身上看到了那种纠结,困惑,时而欣喜,时而悲伤,却又无法言说的那种莫名的情感。
王劲松老师在一次介绍自己时候说到,我扮演过一些观众熟知的角色,但观众并不知道我花了多长时间完成它们。回忆一下时间短的:《琅琊榜》中言侯12天,《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中蝎子19天,《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荀彧20天,《猎毒人》中楚会长7天,《麻雀》中李默群13天……这是我在剧组拍戏的时间,但真的只需要这些天数就可以吗?当然不是。
结合王劲松老师所扮演的这些经典角色,包括今年热播的《破冰行动》里面的林耀东这个角色在内,总结起来,演技有以下三个特征:
好的演技是由内而外的
王劲松老师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能感觉到,人物形象从内到外所散发的那种迷人的气质,人物外表越是平静,他的内心就越是热烈,越是波涛汹涌。
比如林耀东这个角色,他刚出场的时候,一身黑衣,步伐缓慢,气场很足,从他的眼神,步伐,语气中,均能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气场。
王劲松饰演林耀东
比如《北平无战事》里面王蒲忱这个角色,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只是抽烟,就能感受到那种平静如水下面蕴藏的犹如浪涛一般的不平静。
王劲松饰演王蒲忱
因此,第一点就是由内而外,先有了内在,才有了外在。外在的细节,来源于内在的汇聚,只有内心聚集了充足的情感,才会有那喷薄而出的一瞬间。
好的演技能胜任任何起伏的角色
王劲松老师饰演的每一个角色,几乎都是带有起伏的人生状态的,无论是古装片中,他在《大明王朝1566》饰演的杨金水,《琅琊榜》中饰演的言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饰演的荀彧,还是现代片中,他饰演的蝎子,林耀东等人物形象,都是人生中充满起伏,带有跌宕状态的角色。
王劲松饰演蝎子
在每一个角色中,他都演出了这种跌宕感,激荡感,起起伏伏的颠簸感,就像一艘行驶在大海上的小船,随着风浪的变化,气候的不同,他的人生时而低落,时而潮起,时而显赫,时而卑微,这种微妙的情感,被他细心而又严谨地捕捉到了,非常自然形象地演绎了出来。
比如他饰演的荀彧这个角色,是一个有着自己理想的人物,他希望曹操能够带着大家一起中兴汉室,回到辉煌的大汉王朝,然而,在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与精力,帮助曹操统一北方,几乎就要统一天下的时候,他才看到了曹操的野心,他的内心里那种无助感,失落感,是非常强烈的。
王劲松饰演荀彧
可以说,他的内心,对曹操是又爱又恨,在前期对曹操的坚定支持,至死追随,到后期的犹豫迟疑,为汉朝尽忠而死,里面有眼神的变化,语气的变化,动作的变化,以及与曹操对话时候,一个是肺腑之言,一个是言而又止,这种纠结的情感,前后的变化,被他演绎得惟妙惟肖,这个人物对他来说也是驾轻就熟,他的演技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好的演技是同样的角色总能演出新意
对于好的演员来说,他出演的任何角色,都是不重复的,即使演绎两个性格相似的角色,他也能演出不一样的感觉,让观众从中发现他的演技,并深刻地记住,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比如他在《猎毒人》中饰演的楚天南,与他在《破冰行动》中饰演的林耀东,这两个人同样都是毒枭,本来属于同样的类型,但是,在他的精彩演绎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的气场,神色,台词,都是完全的不同。
王劲松饰演楚天南
要知道,王劲松老师在演绎楚天南这个角色的时候,只用了7天的时间,在里面演绎了一个父亲与毒枭合二为一的角色,在表现毒枭的凶狠的同时,也表现了父亲对于女儿的爱,尤其是最后那个脑中风病人拿枪的动作,堪称经典。
在《破冰行动》中,他饰演的林耀东这个角色,同样表现了父亲对于儿子的关心,演绎出了那份亲情,尤其是他给儿子一粒粒地扣上扣子,那个瞬间同样经典。此外,他表现出了林耀东那种为自己辩解的借口,他在和良叔对话的时候,说他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建一个巨大的祠堂,才从事贩毒,那段对话也是演绎得淋漓尽致。
那么,好的角色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呢?他的演技是来源于哪里?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王劲松从1987年开始学习表演,至今已经32年,他从一名话剧演员做起,一点一滴打拼,积累,不断完善自己,至今已经演绎过100多部作品,这背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坚持的背后,是因为热爱。正因为热爱这个行业,所以他非常尊重这个行业,因此,看到有人不尊重这个行业,他就会怒不可遏。
今年6月13日,在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上,王劲松怒气冲冲地说:“演员是剧组与观众的对话,我真的很遗憾,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职业成了一个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什么?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你多不要脸哪?”。
他之所以会对于当今一些小鲜肉的做法很看不惯,那是因为他知道,他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珍惜每个表演的机会的,不会把背台词当做一个需要人督促提醒的事情,更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尊重,不认真而给这个行业丢脸,让这个职业蒙羞。
内在的文化修养
王劲松老师特别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他喜欢读古诗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作为嘉宾参加《邻家诗话》节目,陶冶情操。他还喜欢品茶,在茶文化中,培养自己的那种悠然意境。
在他的多部影视剧中,都有他品茶的经典画面,比如在《琅琊榜》中,他饰演的言侯与夏江那段品茶的画面,堪称经典。茶能够让画面瞬间静止下来,品茶的动作,既可以看作是动,也可以看作是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一动一静之中,那种意境就出来了。
王劲松饰演言侯
为什么他会如此注重文化修养呢?因为只有自己内在的修养提升了,对于人物的理解才会加深。比如言侯这个角色,如果只是单纯地根据剧本去理解,去演绎这个人物,很有可能会出现行到而神不到的局面,空有其形,却丢了其魂。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想象力。它也来源于内在的修养。比如他在演绎林耀东这个角色时候,好几次出现他擦拭眼镜这个动作,虽然很细微,却很有节奏感。他在和林灿对话时,他伸手去抓那个缕缕清香,猛地一抓,握在手里,然后又慢慢松开,任其飘走。
王劲松饰演林耀东
类似于这样的神来之笔,在他的影视作品中,还有很多。这种想象力,就来自于艺术修养。
正如黑格尔如说,一切艺术的本质,在于它们把人表现给人。
如果按照教科书中去演,是具有一种规范理念的,却会缺少一种艺术的美。而有了想象力,创造力,就会去填补这个教科书演绎中留下的缝隙与空白,随着演技的不断提升,这种缝隙与空白会越来越少,这个人物形象也会越来越立体,饱满,既有骨骼,又有血肉,还有了灵魂。
这个时候,无论是《破冰行动》里的一个茶杯,《北平无战事》里的一根火柴,《猎毒人》里的一把手枪等等,都能成为他发挥演技的绝佳道具。就像武侠小说里面修炼的最高境界一样,心中有剑,手中无剑,一草一木都可为剑。
王劲松
因此,他每次都能捕捉到人物的魂,那种内在的品质,其根源就在于这里,他不仅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行业,而且是把演艺事业作为一个文化事业去积累,努力,沉淀,爆发的。
对于角色的敬畏感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王劲松老师说到,对于自己饰演的每一个角色,无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都会保持一种敬畏感。比如演绎完每个角色之后,都会认真地与他告别,留一件他的东西,保存下来。在演绎完林耀东这个角色的时候,就专门留下了一件林耀东穿过的衣服,作为纪念。
这是一个老戏骨的肺腑之言,也是他总能够演绎出不同角色精髓的秘诀所在。
王劲松
演员很多,像王劲松这样的很少,他与每个角色交朋友,把自己代入那个角色,出色地演绎出他的灵魂,然后,他再从这个角色中走出来,回归生活,继续为下一个角色做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努力,坚持,内心的那份敬畏,尊敬。先做人,再做事,这是他交给我们的,也是我们在人生中需要一直追问自己,并不断加以践行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