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竹鼠!某养殖场出现的一幕让人心痛!

2020-04-17   柳州潮生活

说起竹鼠,柳州人并不陌生,过去几年,竹鼠养殖因成本低利润高,迅速在乡镇农村得到推广,成为不少人脱贫致富的“网红”项目。

然而,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或将成为它命运的拐点。

4月8日晚,《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布,竹鼠却没有出现在名单中。

曾经火热的竹鼠养殖扶贫项目,能否继续饲养、销售,如今仍面临着未知数,养殖户的心依旧悬着。他们除了等待,似乎别无他法。

然而,有些人似乎已经等不下去了。

贵港某竹鼠养殖场里“尸体”散落一地


养殖户下狠手砸毁养殖栏


近日,小编看到网友在群里

转发一些和竹鼠养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不免让人有些心疼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有些养殖户依旧在等待“宣判”的时候

有些养殖户似乎已经等不及了

因为承担不起养殖成本

入不敷出让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


等待宣判的竹鼠


小编相信,连月来,竹鼠养殖户都在焦虑中度过吧。


据悉,广西是竹鼠养殖大户,全自治区有10万人从事竹鼠养殖产业,存栏1800万只,产值20亿元,占全国的七成。


疫情放生后,由于竹鼠被列入禁食野生动物的范围,养殖、销售等受到限制,许多养殖户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竹鼠市场自春节前就停止了交易,在交易陷入停滞的同时,日常的饲喂仍得继续,养殖规模稍大的养殖户每日开支甚至达到了几万元。



在过去两年中,竹鼠养殖的形式可以说是一片大好,甚至作为贫困地区脱贫的优秀案例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栏目。



风向的转变是从新冠疫情爆发开始的,先是人们自发对“野味”生出了抵触的心理。
随后在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表示,此次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该项决定中,包含着一条“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规定。

可怜的竹鼠!某养殖场出现的一幕让人心痛!

此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三有动物”


“全面禁食三有动物”也就意味着,无论是人工繁育还是野生的竹鼠,都不再被允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对于竹鼠养殖户来说,手头的损失是避不开的,但更让他们忧心的则是竹鼠养殖这一行业未来的走向。



同样持此种想法的养殖户则寄希望于将竹鼠纳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经过30年的发展,竹鼠的养殖技术已经不成问题,那人们最关注的竹鼠本身的安全性呢?

在过往的研究中,竹鼠曾被证实与一种叫“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病菌有关,另有研究表明,竹鼠是此种菌类的天然储库。

但除此之外,直到钟南山院士公布竹鼠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来源,有关竹鼠携带病毒、病菌的发现并不多。

这是因为,他们并不具备线上出售竹鼠所需的检疫证明。

当然,并不是人家偷懒不去办,而是根本办不来。事实上,包括竹鼠在内的大多数野生动物,目前并没有一套可适用的防疫标准。

但在现实操作中,农业农村部颁布的检疫标准基本都是针对家养动物设定的,绝大部分野生动物并不存在专门的检疫标准。


对于目前的形势,柳州的养殖户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养?希望政策快点落地,以及相关的财政补助。

4月10日,广西林业部门回应“竹鼠、蛇类等特种养殖怎么办”称,目前,有关部门正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研究解决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转产、关闭、综合利用及补偿等政策措施。竹鼠等最终如不能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广西有关部门将帮助受影响的合法养殖农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对依法退出给予相应的补偿,有序引导从业者转型、转产。

编辑:阅亮

来源:柳州播报综合网友爆料 Vista看天下 微评柳州 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