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印象中,"斋"通常为一种建筑,多为文人学者书房的雅称——书斋。当然,斋也可能跟宗教有关,比如伊斯兰教的"斋月",佛教居士的"吃斋念佛"等等。
在河南的商丘古城南门外,有一个景点叫"八关斋"。走近一看,才知道其中有一个古老的建筑——石幢(chuáng)。据了解,石幢是古代祠庙中刻有经文﹑图像或题名的大石柱,下面有座,上面有盖,形状跟宝塔比较类似。
八关斋这个石幢,兴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应该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石幢,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映入眼帘的有上下两截,通高有2.7米,外面有玻璃罩子盖着,上书题目为《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
"八关斋"这个名字,就是由《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而来。说到"八关斋",就不得不提佛教里面的"八戒"。八关即八戒,为佛教用语,是指佛教男女信徒一昼夜中所必须遵守的八条戒律: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涂饰香及歌舞观听;七不眠坐高广华丽床座;八不食非时食。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明白为何《西游记》中的唐僧会给天蓬取名"八戒"了。
八关斋这个景点,面积不大,大概几分钟就可以转一圈。即便如此,管理者还要收10块钱的门票,是什么原因让参观者心甘情愿掏腰包呢?这也跟《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有关。
从《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内容看来,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当时的汴梁节度使田神功患有"热疾",睢阳(商丘)当地人建议举办八关斋为其祈福,因为田神功在"安史之乱"时救过睢阳。
想当初,田神功也是叛军中的一员,但其在跟随南德信、刘从谏等叛将攻打睢阳时,突然间反水,杀了南德信、赶跑了刘从谏,解了睢阳之围,顺势归降了唐王朝。后来,唐王朝又封他为汴梁节度使。
从某种程度上看,田神功其人正好符合了佛教"因果报应"一说,当地民众也愿意为其举办"八关斋"祈福,但这不是今人去观看《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大多数人是冲着《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上面的字去的。
《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晚年所书,当时颜真卿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从《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上面的字来看,其笔法老辣却不失生涩之气。与其以往的书法作品相比,比《勤礼碑》多了几分自在,比《多宝塔碑》多了几分凝练,是颜真卿书法"不落窠臼,浑然一体"的重要表现,对于书法爱好者极具参考价值。
自唐代以来,《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曾被拓印过许多次,最著名的应该是元明时的拓片,如今被收藏在故宫,去一次要60元。而石幢原版就在"八关斋"这里,10元就可以观摩。你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