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与帝舜考:上古传说中的帝喾和帝舜是同一个人吗?

2019-12-08   青阳帝君

帝喾之名初见于春秋时史料中。

《礼记·祭法》云:“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而《国语·鲁语》则云:“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上面说法提取后如下:

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

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

考究:

上面关于商人的说法实际上只有两种:商人禘喾(禘舜)而郊冥,祖契而宗汤。

商人禘喾很好解读,这和商人先祖契为帝喾之子有关,《史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然而关于商人的另一种说法“商人禘舜而祖契”,就就变得难以理解了,难道帝喾和帝舜是同一个人?或者有虞氏和商人有相同的祖先?又或者商人就是有虞氏?

上面关于有虞氏的说法合并后则是:

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或郊喾)而宗舜(或宗尧);

在《礼记·祭法》中,褅 、郊、 祖、 宗应是四种基本的祭祀形式。郑玄注云:“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禘谓祭昊天于圆丘,郊谓祭上帝于南郊,祖、宗谓祭五帝、五神于明堂也。

为何有虞氏用褅和祖来祭祀黄帝和颛顼,而对尧舜、帝喾用郊和宗呢?

郑注《典瑞》云“有虞氏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用有德者而已”,也就是说虞氏所禘、郊、祖、宗的人都不是他的祖上,只是尚德,所以祭祀他们。而“自夏已下,稍用其姓代之”,就是说用自己的祖先代替了有德但不是自己祖先的尧。

那么郊尧、宗舜郊喾、宗尧又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上有虞氏是商均之后,商均为帝舜之子;如果这里把“舜继帝位与尧有关”的说法去掉,而不看做前后相序,把帝喾和帝舜看做是一个人,把郊、宗看做尧、舜(喾)的互换,那么郊尧、宗舜郊喾、宗尧就可以理解了,即关于有虞氏说法应该是:

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宗喾),或郊舜(郊喾)而祖尧;

上古传说中的帝喾和帝舜是同一个人吗?

帝喾、帝舜是神话传说“五帝”中的二帝。帝喾又名帝俊,《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说云“帝喾名夋也”;《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亦云“帝喾姬姓也,其母不觉,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王国维先生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中指出“夋”即《山海经》中的“帝俊”帝喾即帝俊已经获得学界广泛认可,而且学者们同时还认为,帝俊即帝舜,帝喾、帝俊、帝舜是同一神。

帝舜即帝俊的说法,郭璞注《山海经》时就提出了。如《大荒东经》“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郭璞注“俊 亦舜字假借音也”。又如《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丘方圆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郭璞注“言舜林中竹一节则可以为船也”,显然郭 璞认为这里的帝俊也是帝舜。

帝俊即帝舜,郭沫若先生是极力主张的,他提出的理据主要有三:

1.通过古音通转,认为帝舜妻娥皇(倪皇)即帝俊妻娥皇(羲和),女英(女匽、女莹)即帝俊妻常羲(常仪)。

娥皇女英

2.《礼记·祭法》云“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而《国语·鲁语》则云“殷人帝舜而祖契”(见上面叙述)

3.《楚辞·天问》叙舜事于夏桀之后于殷先公先王之前,叙舜事提到的璜台为简狄事,叙象事又在殷之先 公先王之间。这些都表明,舜即殷祖帝喾(帝俊)。

杨宽先生《中国上古史导论》同意郭沫若先生的看法,又补充了三条证据:

1.《山海经》商均(义均、叔均)为帝俊之后,而《国语·楚语》等又认为商均(义均、叔均)是帝舜之子。

2.帝舜、帝俊都属东夷之人,舜卒于鸣条,而鸣条又是商人发祥地。

3.重黎既为帝喾之臣,又为帝舜之臣。 此外,丁山先生又认为“帝舜、帝喾、帝颛顼”三人,宜是帝俊一名所分化。郭沫若先生和杨宽先 生的观点为许多人所接受,但同时也有人认为帝喾与帝舜并不能完全视为一人。

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

帝喾和帝舜相同点分析:

一、帝喾(帝俊)和帝舜来源都是东夷部族;

帝俊部族是东夷以“鸟”为图腾的远古同一部族,帝俊的神系的成员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五采之鸟,相向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这里的五彩鸟,便是神话中的“凤鸟”,与帝俊有关,应是帝俊部族的崇拜物。战国以来,人们称日中神鸟为“俊鸟”,何新《诸神的起源》云“俊鸟”便是帝俊,为太阳神的代名词。帝俊之“俊”又可写为“”,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实为一个鸟的形象。

舜,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东夷部落首领,“三皇五帝”之一。《孟子·离娄下·第一章 》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二、妻子中都有娥皇之名。

帝喾(帝俊)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帝舜,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妻子有二,娥皇、女英;帝喾(帝俊)和帝舜妻子都有娥皇之名!

三、帝喾(帝俊)后代三身国姚姓与帝舜姓氏相同。

《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上面同时有帝俊和舜之名,“舜之所浴”中的“舜”同“俊”之名。

四、帝喾(帝俊)后代有叔均、义均,与帝舜后代为商均(原名义均),二者之间几乎可以划等号。

《海内经》: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今本竹书纪年·五帝纪》帝舜有虞氏篇:(帝舜) 二十九年,帝命子义钧封于商商均,原名义均,因被封于商,所以被称为“商均”。商均后来成为夏代虞国开国之君。

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五、帝喾(帝俊)后裔商族的来源与商地有关,帝舜后裔商均封地同样也是商。

《史记·郑世家》: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季曰实沈;居旷林,不相能也,日操干戈以相征伐。后帝弗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阏伯,子姓,名契,商丘人, 帝喾之子、帝尧的异母弟,生母为简狄;他是是商族部落的始祖、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先祖。

《史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

《今本竹书纪年·五帝纪》帝舜有虞氏篇:(帝舜) 二十九年,帝命子义钧封于商;

后人考究帝喾和帝舜为同一个人:

三国韦昭认为“舜”当为“喾”字之误。殷墟甲骨卜辞载商人高祖夔,据王国维考定,“夔”为“帝喾”之名,因形讹而成“夋”。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喾、夋二神,同见于《山海经》神话中,唯“夋”写作“帝俊”,为全书中最主要最显赫的一个上帝神。“帝喾”只偶尔提到两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一神。自晋郭璞至近代学者多认为“舜”自“夋”音变而出。是“喾”与“俊”、“舜”原由同一神“夔”分化出来已可论定。可参阅《山海经》郭璞《注》、郝懿行《笺疏》、毕沅《新校正》、王国维《殷先公先王考》、郭沫若《古代社会研究》、《卜辞通纂》、袁珂《山海经校注》。

其后唯“喾”与“舜”进入历史文献中。喾保持了其东方鸟夷商远祖地位,大都说他与简狄因玄鸟生契。舜除《国语》(韦昭已改为喾)中仍保持其为商族始祖神地位外,其余文献皆与尧并举,成为“三王”前的二帝,失去商祖身份。后因与夏禹、后稷等全境诸族融合成华夏族,帝喾便被编排入黄帝世系中(见《大戴礼记·帝系篇》)为玄枵之孙,成为与颛顼并列两系中重要的一系,而且把他编排为尧,挚、契、稷之父,即尧族、商族、周族都成了他的子孙。因为此世系编成于周代,所以把周稷列为长子,商契列为次子,就把这原来对立的主要的东、西两族融合成亲兄弟了。可见帝喾在民族融合中被安排的地位相当重要。到《五帝德》提出第一种“五帝说”,他便为五帝之一;第二种、第三种两“五帝说”没有他;第四种“五帝说”又有他。至于他与高辛氏的关系,正如颛顼和高阳氏的关系一样,也是到《五帝德》、《帝系》中才合而为一的。以后遂成了历史的定说。

参考资料

《礼记》

《国语》

《史记》

《山海经》

《孟子》

《今本竹书纪年》

《大戴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