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燃的一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搞笑中带着辛酸,辛酸中又带着几分温馨。庆幸的是,结局里,主角哪吒和敖丙都留住灵魂,没有灰飞烟灭,以后还有复生的可能性。
除去男主哪吒让人喜爱,男二敖丙分明更让大众怜惜和心疼。
同样是国漫电影,不少人会拿《哪吒》和往年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作对比。
不过我却在里面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同样是牺牲族人利益,违抗族人安排,为什么敖丙得到大众的喜爱,而《大鱼海棠》的女主椿却被大众骂惨?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人物背景和个中因缘。(以下包含部分剧透,不喜者慎看。)
回顾两部动漫,我们可以发现敖丙和椿两者,虽然来自不同的动漫,但是从小生活背景有点相像。
敖丙自小活在海底龙宫,身边只有师傅和族人陪伴长大。他从小一心练功,不谙世事,最终成长为一位翩翩公子。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为不曾与外界有过接触,没有见过人世间的黑暗,敖丙心思单纯善良。
他知道自己跟人类有区别,所以出门都用长袍裹住容颜,不被人类看见自己额头的龙角,害怕暴露龙族身份。
虽然明知自己身份不能暴露,但是在海边看见有妖怪要吃小朋友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就上前救助。
当哪吒挑衅他的时候,他知道哪吒并非自己对手,所以没有对哪吒痛下毒手,而是步步谦让。
当他在海边认识哪吒这位新朋友以后,他带着几分期盼又有一丝紧张,高兴地跟自己的父亲和师傅分享。
电影通过这些画面,向我们勾勒出一位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形象。
椿和她的族人是有异于“神”和“人”的“其他人”,掌管世界规律。跟敖丙相似,椿是活在大海底下的少女。
椿从小就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海底,没有跟外界接触过。在她成人礼当天,根据族规,她要通过“海天之门”进入人间巡礼,观察世间万物。
在人间的最后一晚上,椿落入人类渔网,后被一位少年救助。而少年为了救她,牺牲了生命。
椿回到海底,魂不失守,第一件事就是扑倒母亲怀里痛哭一场。因为善良,所以无法承受别人这么深的恩情。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椿是一个从小就被家族保护得很好的人。当她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是寻找父母的怀抱。
总结:敖丙和椿同样来自海底,在族人的呵护下成长。两人心地善良、不谙世事。
两个人同样善良的人,在电影里,都被安排了“救命恩人”。这个救命恩人,是改变他们人生轨迹的存在。
《哪吒》里面,敖丙被妖怪石化,哪吒击败妖怪,取来解药,救了敖丙的性命。敖丙记了这个恩情,并告诉哪吒,愿意付出一切满足哪吒的愿望。
当敖丙知道哪吒是魔丸转世以后,他心想自己救不了哪吒,便一心去救哪吒的父母和师傅。但也因此而暴露自己身份,使龙族陷于险境。在师傅申公豹的唆使下,他决定活埋陈塘关。
到这里,敖丙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报恩”心理。
救哪吒父母和师傅,是报答哪吒的救命之恩;活埋陈塘关,是报答龙族和师傅的养育栽培之恩。
我们可以理解为,敖丙一直在为其他人而活。
在分析椿的生活背景时,我们提到,椿被一位少年“以命相救”。善良的椿承担不起这份恩情,决定“以命偿命”。她找到灵婆,用自己一半的生命来交换该少年的重生,并为其取名为“鲲”。
灵婆嘱告椿,逆天改命,是要遭天谴的。
但是椿不顾劝告,一意孤行。
在天谴来临之前,族人发现椿的秘密,大家纷纷劝阻椿,但是椿并不为所动,仍然执意守护“鲲”。期间发生意外,爷爷为救受牵连的湫而牺牲生命。
在这里,敖丙和椿的轨迹已经开始分岔。
敖丙一直在为他人而活,他听从父亲和师傅的教导,努力修炼。他要报恩哪吒,也要在取得师傅同意以后才动手。而他拯救哪吒亲人,是出于报恩心理,要为哪吒守护他的亲人。哪怕到最后,活埋陈塘关,也是听从师傅指示,是为了担起肩上振兴龙族的使命,是为了维护族人利益。
反观椿,她心底善良,被父母保护得很好,但是她一直很有自己的主见。从灵婆的嘱告,到湫的担忧、父母的阻扰,再到族人的阻止,所有人都在告诉椿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但是椿为了心中的报恩情结,一意孤行。她的想法很单纯,“以命还命”,她没有顾虑后果,也不去为此担忧。她以为自己能承担后果。
爷爷的牺牲,并没有让她放弃救鲲,反而更加坚定信念。
在这个时间点上,两个同样善良的人,怀抱着同样的报恩目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敖丙毫无主见,盲目听从他人安排;而椿一直在坚持自己的选择,不顾劝告。
故事的最后,两人身上承担的责任已经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敖丙活埋陈塘关失败,族人计划的成败危在旦夕;椿引发天谴为族人带来洪水之灾。两个人都想以死谢罪,但是故事的发展又有所区别。
敖丙活埋陈塘关失败,想死在哪吒手下,以此逃避现实。但是哪吒的一番话激活敖丙尘封的自我意识。
敖丙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故事发展到这里,敖丙和族人的计划都还没有完全失败。哪吒要去承天雷,敖丙还可以继续当他“迷途知返”的“灵珠”。
但是他放弃了所有人为他规划好的人生道路。他用凝聚着族人最坚硬的鳞片化作的“万龙甲”,替哪吒挡了天雷。“万龙甲”破裂以后,敖丙用肉身与哪吒一起抵抗天雷。最后两人双双牺牲,只留下灵魂。
这是他第一次在为自己的选择而努力。这一份牺牲,其实是“自我救赎”。
族人和师傅的所作所为是一场“逆天改命”的阴谋,而他只能顺从。
但是当他与哪吒一起抵抗天雷的时候,他终于冲破环境和经历所打造的无形囚牢。这一刻,他不再背负族人沉重且不正义的希望。他只是作为敖丙本身,在做一个正确的选择。
反观椿的情况,洪水泛滥,族人无辜受到牵连,曾经美好的家园遭到天崩地裂的破坏。族人只好迁徙离开这个世世代代传承的桃源。族人都不待见椿。
而椿是怎么做的呢?把“鲲”安顿好,然后融入爷爷化作的海棠树,牺牲自己的生命,制止了这场天灾。
即使在生命的尽头,椿也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
她制止天谴,但是这一切举措只能说是“亡羊补牢”,造成的伤害以及无法弥补。她只能阻止情况继续恶化。
所以椿的牺牲,其实是一场赎罪之行。她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以命抵命。可是她给家园带来了不可逆的破坏,而重建家园的重责又落在族人的身上。
可以说,在这个故事里,椿的族人一直在无辜受罪。
敖丙的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做一件伤天害理的事情,而敖丙在自我意识觉醒后,不再同流合污,中断了族人的计划。
虽然他伤害了族人的利益。但是因为他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正义性质”,所以他没有招来骂名。
另一方面,敖丙的牺牲具有“自我救赎”意义。敖丙从“盲从”到“觉醒”,从不谙世事到掌握自己的人生,是一个人的自我成长。观众在里面能看见成长的无奈和悲痛,也更加理解敖丙这个角色的塑造。
而椿的族人由头到尾都是受害者。因为椿的一意孤行,族人的家园遭到巨大的破坏。可谓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而椿这个角色也并没有完成“迷茫到成熟”的转变过程。她由始至终都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复活“鲲”的使命。即使全世界否决,她也要执行到底。最后她也自认为自己承担了责任,以生命换取家园安宁。
她做事情太不顾虑后果,每一次都是由爱她的人替她埋单。第一次是爷爷,第二次是青梅竹马的湫——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椿的复活。
椿完成了自己的目的,但是付出代价的却是身边的人,虽然她并无心伤害他人。
也因为如此,椿这个角色的塑造迎来了大众的不满。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牺牲族人利益,而敖丙比《大鱼海棠》的椿风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