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为什么私域流量取代了增长黑客?

2019-08-07   龙秘书官方号

“我不是劝你非要做私域流量,但希望你明白,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

如果你是电商、品牌、营销、零售、新媒体等从业者,今年,你应该不止一次听到过私域流量的概念。

根据新榜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9内容产业半年度报告》,“私域流量”这一概念热度迅速蹿升。

新榜公众号数据库中包含“私域流量”一词的文章,提及量和阅读量在上半年出现大幅增长,其中阅读量较年初增长了6倍。

大家争相探讨的私域流量,究竟是什么?

本文将尽可能尝试解答大家对私域流量的疑惑,欢迎你继续往下看。


“私域流量的本质不是流量,而是用户的精细化运营”


火归火,其实很多人对私域流量存在误解。

什么是私域流量?我们从属性上进行了三项规定:为自己所有,能够反复触达,能够免费使用。



私域流量的本质和价值是什么?在光大证券流量专题电话会议上,我们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私域流量本质是SCRM,即社会化用户关系管理。通过对用户关系的管理,提升转化率和复购率,从而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最大化用户终身价值,最终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利润水平。


私域流量这个概念本身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很多人陷入僵化的流量思维跳不出来,但私域流量的核心其实是用户关系,关键是转化和复购。

对私域流量的另外一种质疑声音是新瓶装旧酒,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每一个新概念的火爆背后都有更深层的原因。私域流量的兴起是一种更深层趋势的表层体现,也是一种长期焦虑的解决方案。

2018年,有两个词格外火爆,分别是增长黑客下沉市场。增长黑客言必称AARRR模型,炫耀最多的是增长获客数据。下沉市场则瞄准“五环外人口”的数亿低线城市和乡村市场。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十年后的历史视角回顾2018,这两个关键词构成了移动互联网黄金时代的末日狂欢,成就了最后一批小巨头。几亿用户的庞大体量激发了资本、创业者和媒体的想象力,但下沉市场其实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后一波流量红利,显而易见的是所谓下沉市场用户的素质、收入和消费能力远远比不上一二线城市。空间自然不小,但是否优质则根本无人提及。

然而,即使这些并不算优质的流量和用户也已经再无后续。日前,QuestMobile发布的最新报告让人大跌眼镜,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不仅仅是见顶,而是开始减少。报告显示,2019年二季度月活用户规模相比一季度减少了200万。这标志着中国移动互联网过去10年来用户的高速增长成为历史。



“商业竞争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才是未来十年最底层的趋势”


经营困境不是互联网的专利,“生意难做”已经成为很多老板的口头禅,其实是生意年年难,今年格外难。因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惨烈,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流量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而用户喜新厌旧愈演愈烈,几乎毫无忠诚度可言。

稍稍对宏观经济数据有所了解,你就能对经济形势有更深刻的感悟:

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再次达到两位数,高达10.6%;2012年跌破8%,为7.9%,2015年跌破7%,为6.9%;此后逐步下滑,2018年增长率为6.3%,但仍未筑底反弹,2019年Q1增长率为6.4%,Q2降为6.2%,Q3、Q4呢?

对经济形势有直接反映的“口红效应”逐渐显现,根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发布的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化妆品大涨14.6%,建筑及装潢、家具则暴跌,而整体增长率远逊于去年。



GDP的增长率就是蛋糕做大的速度,但蛋糕不可能无限变大的。

每个人分到的蛋糕都在增加的时候,可以不太在乎别人拿得多还是少。但存量时代,蛋糕不再变大,有人多分就意味着有人少分。未来竞争的激烈程度只会有增无减,每个人守着自己的地盘,生死相向。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才是未来商业竞争的最大现实。

增长获客的重要性被大大高估了,良好的转化和复购才是让你的企业能够滚雪球的关键。


你怎么办?

每个领域,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你都有海量的竞争对手。

存量经济时代,打破粗放式增长思维,转为精细化运营思维,从转化和复购的优化中提升用户的终身价值,提高经营效益。

市场营销的眼光不应该再只盯着多少新流量进来,而是高成本获取的流量是否利用好、留得住、有复购。效率的提升从来都是企业竞争生死存亡的关键。

怎么通过优化转化和复购实现业绩提升,其中的命门是用户关系,这才是私域流量的关键逻辑,也是我们近期着力研究的问题。

容易的事情做完了,要做好啃硬骨头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开头就说:

“我不是劝你非要做私域流量,但希望你明白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


你可以继续认为私域流量是新瓶装旧酒,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视而不见,也可以和我们一起探讨存量时代的精细化运营之道,积极为正在进行中的“新常态”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本。

8月中旬,龙秘书线下课小试牛刀,帮50余家企业的创始人、中高管,梳理了企业私域流量体系搭建的思路。

通过分析企业案例,我们也更直观的了解了团队构建私域流量的误区和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