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爱因斯坦
2019年,有两部国产片大火,一部是刚刚引爆朋友圈和话题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另一部是大年初一上映,号称开启国产科幻片新纪元的《流浪地球》。
这两部影片都创造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
《哪吒之魔童降世》仅用五天,票房就已经突破10亿,超越《大圣归来》,上映八天,累计票房超过15亿,打破《疯狂动物城》纪录(15.27亿元),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票房最好的动画片。影片在超120万人评价基础上,评分不降反升,豆瓣8.7、淘票票9.6、猫眼9.7,位居2019所有剧情片评分第一名。
《流浪地球》是2019年春节档最大的票房黑马,首轮档期为2月5日—3月5日,后延长2个月,继续从3月6日至5月5日,累计上映90天,最终中国内地累计票房为46.55亿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7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10位,远超《阿甘正传》《碟中谍4:幽灵协议》《星际穿越》等好莱坞大片。
今天,我们不来讨论这两部影片的精彩内容,而来看看两名创作者背后的故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原名杨宇,出生于1980年,今年39岁,本科专业是医学。
2001年,大三学习期间,对动画制作产生了兴趣,从此弃医从影,自学MAYA(三维动画软件),入行CG(影视动画设计)。
200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动画广告公司工作。
2008年,第一部作品《打,打个大西瓜》问世。期间经过父亲离世、辞职、资金不足等艰辛历程。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战成名,这时候年轻的创作者“饺子”也从当年的22岁,到现在的39岁,整个动画的制作过程长达19年。
再来看看《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1963年出生,电力专业毕业,并从事相关工作。
1985年参加工作后开始兼职写作历程。
1996年,开始创作11年后,首部科幻作品《鲸歌》在《科幻世界》世界发布。
2019年,坚持创作24年后,才凭借《流浪地球》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科幻作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两位创作者从开始创作到功成名就,都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饺子”从开始创作到第一部作品问世历时7年,刘慈欣从开始创作到第一部作品发表历时11年;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之时,“饺子”的创作年龄已经达到19年;《流浪地球》上映之时,刘慈欣的创作年龄更是达到了24年。
那么,是什么让两位创作者从名不见经传到家喻户晓,身价过亿。其实,是他们坚持了一种,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复利思维”。
复利思维其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
比如一张纸的对折,每一次都是把之前的结果翻倍;
比如滚雪球,雪球粘上的雪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大的雪球又能够粘上越来越多的雪,如此不断重复,雪球会大到不可想象。
也有人用形象的曲线表现了这种思维模式:
放到职场上来说,只要你选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并在这个反向上持续努力,当积累到一定时间的时候,你肯定能够获得裂变式的成功。
不懂得“复利思维”会给职场人带来很多弊端,严重的阻碍职场人的成功,具体说来,有下面3个:
第一:害怕目标太遥远而不敢迈出第一步
职场上,我们经常羡慕别人的好工资、好职位、好的交际能力,但是当有人告诉你通过学习,你也可以得到这些技能的时候,却感觉自己跟这些好的品质遥不可及而主动放弃。
M在一家公司负责文案工作,工作3年,但是始终在做着一些跑腿打杂的工作,没有丝毫进步。
其实,并不是M天资不够,他也是名牌大学毕业,大学期间还多次获得奖学金。
但是,刚到公司时,看到前辈的文案如此华丽且逻辑清晰,就感到自己肯定达不到前辈的高度,几次领导安排老员工带他,都被他以太难为理由婉言拒绝了,所以到现在还干着边缘化的工作。
其实,M就是害怕目标太遥远而不敢迈出第一步的典型例子。
“拿出胆量来”那一吼声是一切成功之母。——雨果
如果M能够胆量来迈出第一步,说不定经过3年的努力,自己已经成了单位有名的笔杆子。
第二:做事3分钟热度,做一段时间没有效果就放弃了
很多职场人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有时想学写作,业余时间利用写作赚钱;有时想健身,拥有一个完美的身形;有时又想学习音乐,做个音乐达人。甚至一开始就进行了不菲的投入:买了一大堆书籍、报了写作班,办了健身卡、加入健身俱乐部,甚至买了钢琴等等。
但是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以后,自尊心受挫,结果往往3分钟热度,轰轰烈烈开始,寥寥草草结束,虎头蛇尾,缺乏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毅力。
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复利”的事情是很需要时间的,而且越是开始的时候,越是收效甚微,比如跑步、健身、写作等等。
很多人都是败在这没有效果的3分钟里,最终导致自己默默无闻,平庸的度过自己的职场生涯,跟“精英”二字无缘。
第三:不懂“临界点”效应,在成功的前一天放弃
有些人选定了努力的方向,也确实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却在马上就要收获,马上就要看到效果的时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
也就是说没有冲破自己的“临界点”,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过程。
中国有句老话“行百里半九十”,就是说走一百里路,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因为很多人坚持到九十里就放弃了。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的,也是最痛苦的,但是为了看到美好的太阳确必须经过这样的过程。
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很多职场人就是缺乏到达“临界点”的死撑的力量,最终让自己在在距离成功最近的位置倒下。
下面,教你3个方法:
第一:运用“SCQA”分析,发现问题,帮助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
SCQA是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通过问题寻找方向的模型。
S是英文Sense的缩写,意思是场景或主题;
C是英文Conflict的缩写,意思是冲突;
Q是英文Question的缩写,意思是解决问题;
A是英文Answer的缩写,意思是答案。
“SCQA”是利用问题思维,找到努力方向的具体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努力的方向,找到滚雪球的那个最高的山坡,防止出现方向性的问题,导致自己徒劳无功。
具体到职场中,你可以这样做:
首先Sense,找到你工作的主要场景,也就是你的工作环境,是室内的,还是室外的,有没有长久的空余时间等。
第二Conflict,找到你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点。比如,想实现财务自由,但现实是工资比较少;你想拥有好的身材,但现实是你是一个胖子。
第三Question,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解决工资少、身材差的问题,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可能会出现如下选项:我可以靠副业赚钱,也可以跳槽;可以锻炼、也可以节食等等。
第四Answer,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分析前面几个最终确定你的努力方向,比如写作等。
通过“SCQA”模型,可以精确的寻找到我们优势和不足,并通过矛盾点的分析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二:运用“蘑菇定律”,度过成长开始时的艰难期
“蘑菇定律”最早是由20世界70年代国外一批年轻的电脑程序员总结出来的,原意是指长在阴暗角落里的蘑菇因为得不到阳光又没有肥料,经常自生自灭的。只有他长到足够高壮的时候,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就像复利曲线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一样,是长久的、只有微小增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而痛苦。
周星驰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内地移民家庭里,住在九龙穷人区,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家五口挤在一间狭窄的木板房里,睡的是“上下铺”的碌架床,把豉油捞饭当作为天下美食。七岁的时候,父母离了婚,他跟着母亲,姐姐和妹妹过日子。
为了维持生计,甚至做过几份工作,比如卖眼镜、买电器、去酒楼卖点心等。
成名前的周星驰更是做着很多“跑龙套”的工作,在那部著名的《射雕英雄传》里演了个没有一句台词就让梅超风一掌劈死的小配角。当时他觉得,导演设计自己被人一掌打死,有点不太真实,于是设计了反抗的动作,反复跟导演商量,才同意被两掌打死。
直到1990年《赌圣》在香港上映,才逐渐开始了有人关注的明星生涯。
周星驰说,正是那些成名前的黑暗日子,练就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为以后的电影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职场上的我们,要想获得最终的成功,就必须经历漫长的“蘑菇”时期,被放在阴暗的角落里,做些跑腿打杂的工作,甚至还要向蘑菇的培育一样被浇上大粪,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和指责。
但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就像一把宝剑,在成为宝剑之前,它肯定也只是一块普通的铁块,只有放到熔炉里烧红,再用铁锤猛烈的反复击打,最后再经历淬火的考验,才能成为一把宝剑。
第三:对无关紧要的事情说不,培养自己高效的执行力
《麦肯锡思维与工作方法》中指出,提高自己执行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对无关紧要的事情说不”。
很多人都想坚持复利思维,但是很多时候,琐事干扰了自己的注意力,导致自己执行力不断下降,最终导致任务的完成困难重重,所以有效提高自己的执行力至关重要。
你可试着用下面3个方法:
给执行设置“Deadline”,克服拖延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最后通牒效应”,是专门给不会规划时间的人准备的名词。
不少人在紧急任务面前还好,但对于不需要立即完成的任务,就习惯性拖延,总是要在最后期限才能完成。
我们可以利用“最后通牒效应”,通过给自己设定最后时间节点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在完成任务之前,合理制定带有一定挑战的目标和计划,对自身可支配的时间进行管理,设下“Deadline”,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任务完成。
培育创造性的执行力,增加长久坚持的能力
创造发源于专注,因为对某件事的喜爱,在深入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就更容易增加执行力。
创造的过程是为长期的坚持做铺垫,因为兴趣所致,才能把外人看来枯燥的工作坚持下去,比如写作,过程极其痛苦,但是如果有兴趣并沉醉其中,就很容易完成自己的任务。
不给自己找借口
麦肯锡公司对每一位奋斗的职场人说“既想要把事情做得好,又要保证省时高效,就不能给自己找任何借口,留任何后路”。
如果一个人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功,就必须戒除“借口”这个毒品。职场人一旦沾染这个毒品,事业上的成功率就会大打折扣。“借口”是执行的敌人,要想成功就不能给自己找借口,留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