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太多事情都是解释不清的,比如:这个床单是什么做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西瓜最近又产生新的迷思,这个装猪油的盆又是怎么做到全国统一的?看到这个搪瓷盆是不是觉得很熟悉,黄色蓝边,盛开的花朵,外加一定要掉漆的盆身。童年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这样的搪瓷盘,用来装熬好的猪油。
四川人对猪油的印象很多都是来自家里的搪瓷盆,雪白的猪油晶莹柔软,带着浓厚的味道。猪油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只需一勺就能让整道菜变得格外的美味。
几十年前,猪油属于稀罕物。现在家家户户吃上猪油都不难,但对于那时候的人们来说,一盘猪油炒菜就是难得的美味了,若是还能吃到一份猪油渣,当真能乐一天。猪油不仅承载的是四川人的童年记忆,还记录了一种四川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熬猪油是四川人的狂欢
小时候的厨房灶台旁总是放着一个搪瓷盆,不管灶台被柴火熏得多黑,但是搪瓷盆永远是最干净的,因为里面装着的猪油最牵动家人的心弦,以前的长辈们买猪肉都愿意要肥肉而不是瘦肉。一是因为瘦肉的价格高,二是因为肥肉的用处实在多一点;熬猪油、炒菜、防止铁锅生锈......
正因如此,熬猪油则成了许多四川人小时候喜欢厨房活动的原因之一,因为每一次都能第一时间吃到刚出锅的油渣。
关于熬猪油,每一个四川人都有自己的心得,无论是直接下锅熬还是加水熬,怎么熬还看是看个人喜好,熬猪油不算难,就看你有没有耐心了。
安静的厨房里,看着肥肉在锅里不断出油,慢慢变成金色,透明的油在锅里冒着泡泡,发出的滋滋啦啦的声音,那种声音特别好听,是记忆里只有家里的厨房才会有的声音。
刚熬出来的猪油是流动的浅金色的,很有光泽,慢慢冷却的猪油逐渐凝固,像起了一团白雾一样,变成柔软滑嫩的固态,看起来朦胧而又美好。
猪油统治了四川人的童年
每个四川人的记忆里都留有一抹猪油的芳香,不管是炒啥子菜,只要加了猪油,这一盘菜就是顶级盛宴。
猪油有一种点石成金的魔力,能把各种平凡食物变得熠熠生辉。最简单的,就是在煮饭时加一勺。哪怕是陈米,加了猪油煮出来的饭,也像是打了一剂玻尿酸,油润圆滑,粒粒分明!
然而令四川人念念不忘的还是猪油拌米饭,焖好的米饭盛进碗里,趁着热气拌上一勺猪油两勺海鲜酱油,撒上点睛的葱花,搅拌均匀,香味扑鼻,一个字“绝”。看着猪油在热腾腾的米饭上逐渐化开,口水还没流出来,眼睛已经馋了。
平平淡淡一碗汤面,放上一勺雪白猪油,在高汤的热力下待它慢慢融化,香气就出来了。顺滑的面条在漂着油花的汤里根根分明,撒上葱花放上青菜,吃完面再来一口汤,咸鲜适口,浓厚味美。
或者来碗拌面,热烈的猪油香气让柔韧的面条根根挂上喷香的猪油,最后一碗普通的拌面,其实也没那么普通。
没吃过猪油的人,不懂人间至味。猪油不管是拌面还是做菜哪种食物挨着它,都能升华。
掰开粽子,糯米和肉馅都是油光可鉴,咬破汤圆,黑芝麻带着油脂流淌出来,咬一口红烧肉,汁水顺着缝隙渗进胃里......万千美味的背后,都是猪油在推波助澜。
除了猪油,猪油渣也一样美味
除了猪油,熬猪油后剩下的油渣,绝对不是糟粕,那是一种能让人幸福感爆棚的食物。
白花花的肥肉慢慢挤出身上所有的油分,再凋零成一小团黄褐色的猪油渣。
迫不及待的拿起一粒放进嘴里,猪油渣极端的脆,轻轻一咬,咔嚓一声,天崩地裂,小小一团猪油渣像喷泉一样,深藏在里面的猪油在嘴巴里溅出,油顺着喉咙滑下去,干涸已久的肠胃顷刻间被欢快地滋润了、,仿佛要把心都融化掉。
金光闪闪,油光灿灿,刚出锅的猪油渣,可以直接拿来吃,蘸盐或者蘸糖都可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正是让有过猪油渣体验的人流连忘返,不过除了这种吃饭,聪明的四川人还有对待猪油渣更智慧的烹饪。
猪油渣包子
猪油渣混沌
油渣炒莲白,剁碎了的猪油渣融合了莲白的鲜甜,莲白上泛着油光,看起来简单,吃起来口感丰厚,能下好几碗饭。
很多不爱吃蔬菜的人,在油渣莲白的面前都直接打破了所有的原则。
猪油带给我们的记忆总是很美好,但是对于父辈来说,猪油可能是对生活富足的向往,也是生活中难能可贵的小确幸。而对于我们来说猪油更像是家的味道。
现在长大了,我们可以选择的食材也越来越多了。猪油渐渐的被菜籽油替代,再也没有守着父辈熬猪油的时光,也没有一碗猪油拌饭开心得手舞足蹈的时光。现在猪油成了曾经幸福的缩影和唤醒童年时光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