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十大帝王陵墓

2019-08-08   丹枫飞云

1、周代邢国君主墓

邢国墓地,又称邢国君主墓、邢侯墓,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是一处由商代遗址与周代墓葬共存的文化遗存,其重点保护区域为北至中兴路,南至建设路南侧,东至太行路,西至滨江路西侧,总面积10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域范围内密集分布着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邢侯及邢国贵族墓葬,1993年邢台市发现邢侯墓,2006年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邢国是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的第四个儿子的封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为邢侯,在今邢台市。1993年发现邢国墓地,据调查有墓葬500余座,车马坑50余座,此外还揭示先商时期的文化遗址3000多平方米,也包含有商代中、晚期遗址。其中发掘的M10号邢侯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金器、漆器、玉器、编钟、车马坑等。

M10号邢侯墓出土的象首龙虎钺

M10号邢侯墓出土的邢侯编钟


2、战国赵王陵

赵王陵又称三陵陵墓、温窑灵台位于河北邯郸县与永年县西北交界处,紫山东麓的丘陵地带,距邯郸市区20公里,属三陵乡境内,有5座较为集中的陵丘,它们相距不过2至3公里,其中,在邯郸县境内共三大墓丘,从东至西编号为1、2、3号;另两座在永年县,编号为4、5号,它们是中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帝王陵寝,称其为赵王陵,2001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王陵出土的青铜马

3、战国中山王墓

中山王墓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村,是战国时期中山国陵墓,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鲜虞仿照东周各诸侯国建立的国家。1974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三汲乡的南七汲村发掘一号、三号、四号、五号和六号等战国时期墓葬,也出土了为数庞大的车马坑与陪葬墓,并同时发现中山国的都城灵寿古城,中山王陵墓共发现两处﹐一处在灵寿故城以西2公里处﹐东西并列两座大墓﹐西侧的一号墓已经发掘﹐可以确认是中山王的墓。另一处在城内西北部﹐南北错列3座大墓﹐已发掘的六号墓在最南端﹐墓主人未能确定。。

中山王墓出土山形器

4、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

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在河北省满城县县城西南 1.5公里陵山主峰东坡。 据《史记》《汉书》记载,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立为中山王,在位42年,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是中山国第一代王。 1968年发现,同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联合发掘,并出版《满城汉墓发掘报告》。该墓随葬品丰富,年代明确,对研究汉代的历史和考古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汉中山王墓

定州中山汉墓,1995年考古工作者曾对中山汉墓进行系统发掘,初步断定此墓为东汉晚期墓,亦有学者认为可能是中山孝王刘兴墓。中山汉墓由前室,东西耳室、中室、后室组成,由于墓室被盗严重,墓内仅出土部分玉衣片,器物金饰片、马车铜饰件和陶器等少量文物。但最为难得的是,在后室顶部发现有汉隶文字,飘逸灵动,纤细优美,时隔两千年,保存如新。汉中山王墓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庄子汉墓是东汉中山简王刘焉之墓,发掘于1959年。1975年,经省政府拨款,将黄肠石建成石刻回廊,并定名为“定州石刻馆”,又因为刘焉墓所在地位于北庄子村北附近,这些出土的石刻便被称为“北庄子汉墓石刻”。

6、北朝墓群

北朝墓群分布于磁县的东部,墓葬密集区位于磁县的东南部区域,南北绵延达15公里,东西约14公里,1988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向误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家”和曹军粮墟。经发掘证实是东魏,北齐贵族墓葬群。经七十年代以后的考古发掘,这些墓分别为东魏昌乐王元诞墓,宜阳王元景植墓,司马氏太夫人墓,愍悼王妃李尼墓,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北齐高以欢第九子武皇帝妻茹茹公主墓和其十四子高润墓等。

7、唐祖陵

唐陵位于邢台市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魏家庄镇王尹村村北200米处。为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祖陵”或“唐陵”。1982年7月23日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9月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刻于唐开元十三年的《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详细记载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实,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权威的实物证据。

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令长孙无忌和邢州刺史、赵州刺史一起规划建设大唐祖陵,历18年至高宗麟德元年完成。唐高宗特敕二祖陵墓配守卫,并诏令州县官员代表皇帝每年巡祭祖陵。同时追封二祖为宣皇帝、光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对原籍祖陵更加重视,开元十二年(724年)诏令象城、柏人、任县三县民众大规模整修、扩建唐祖陵及附属建筑光业寺,725年完工后,唐玄宗下诏改延昌陵为建初陵,延光陵为启运陵,唐祖陵的每年一祭升格为“每年四时八节陵区所在地官员、百姓一同祭祀、进食”。《元和郡县图志》载:“皇十三代祖宣皇帝建初陵,高四丈,周回八十步;皇十二代祖光皇帝启运陵,高四丈,周回六十步。二陵共茔,周回一百五十六步。”

唐祖陵石狮—雌狮

唐祖陵石狮—雄狮

唐祖陵石马

8、宋祖陵

宋祖陵遗址位于保定清苑区望亭镇东安村南300米处,当地村民称为“御坟”,历史上又称作“宋三陵”。 东安宋祖陵是河北省唯一一处北宋皇陵。2008年列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东安宋祖陵遗址指以赵匡胤之高祖赵胱、曾祖赵琏、祖父赵敬的陵墓为主体的赵宋皇家祖坟。赵匡胤称帝后追谥其高祖赵雕为文献皇帝,庙号僖祖,墓为钦陵;曾祖赵琏为惠元皇帝,庙号顺祖,墓为康陵;祖父赵敬为简恭皇帝,庙号翼祖,墓为定陵(后改为靖陵)。

宋祖陵石麒麟

宋祖陵石虎

9、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与清西陵打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0、清西陵

清西陵(We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 1961年,清西陵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与清东陵打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河北省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帝王级墓葬,有以上10座,按年代顺序为:

1、西周:邢国君主墓——河北邢台

2、战国:赵王陵——河北邯郸

3、战国:中山王墓——河北平山

4、汉代:中山靖王墓——河北满城

5、汉代:中山王墓——河北定州

6、北朝:北朝墓群——河北磁县

7、唐代:唐祖陵——河北隆尧

8、宋代:宋祖陵——河北清苑

9、清代:清东陵——河北遵化

10、清代:清西陵——河北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