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平台上,有个已上岸的研究生学姐撰文千字,只为客(feng)观(kuang)陈(tu)述(cao)没有科研经历的同学有多么不靠谱。
言语之激昂,观点之锋利,让闻者却步,听者恐慌:本科没有学术成果的人,是不配考学硕的!
“先不说训练科学思维这些别的东西,老师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肯定都喜欢一上来就能上手做实验,而不是还得从头带的师弟师妹。”
在这位学姐的笔下,这些人不是“忘关仪器”,就是“不洗做完反应的瓶子,还得师兄师姐专门收拾善后,而且还屡教不改。”
反观那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他们熟悉实验室操作的基本常识,知道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和注意事项。
就在没有科研成果的同学经历从0到1的过程时,那些有过科研经历的同学,已经在往更高的层面上努力了。
技术可以慢慢学,但好习惯很难养成!——这句话是这位学姐流露的真情实感,但也暴露了有无科研成果,已然成为彼此之间差距逐步拉开的重要苗头。
不可否认的是,在很多学校的学硕复试成绩打分表里,“科研成果”这一项都能以较高的分值拔得成绩占比的头筹。
一来是因为,相较于四六级证书以及普通的资格证书,做成一项科研成果所付出的精力要多出许多,而且并非每个人都能被本科老师选中,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能够做科研本身就已经意味着他们的能力经过了一轮筛选,且得到了认可。
二来是因为,相较于专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学硕更看重学生的学术经历,有过学术经历的同学能够比那些学术小白更快上手,不用导师操太多心,这样的学生给谁都拒绝不了!
然而我要说的是,上文只呈现了一部分事实。本科没有学术成果的人,怎么就不配考学硕了!
学术成果在学术型研究生复试和保研阶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初试中,除非考试题与你的学术成果撞题,否则科研是没有太大用处的。
这也就是说,对于保研的同学来说,这是一大升学的利器,这意味着你可以借助学术成果,让自己的保研材料更有竞争力。
而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当你顺利通过了初试,如果有学术成果,那是再好不过了,它会成为你的加分项,为你增色不少,甚至有可能让你名次逆转,实现逆风翻盘,命运就此改写。
如果你没有学术成果,那也没有关系,毕竟在现阶段,你也不可能凭空创造一个出来。你能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在复试中表现得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此弥补学术成果缺失带来的竞争力减弱。
再则,一般意义上,有学术成果的同学几乎都保研了,有学术成果但保研未遂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和你考同一目标院校的同学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个时候能够决定胜负的,是你们的综合实力,是你们在复试中表现出的个人综合素质、学术潜力。
但不能否认的是,随着考研人数增多,社会整体的学历价值正在逐渐稀释和贬值。
据报道,不少学校已经在细化研究生招生要求,并且对学生的学术能力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有无学术成果真的会成为决定考生能否过关的重要指标。
但在当下,小可爱们既要努力用各项能力武装自己,又要有未雨绸缪的前瞻意识,并且更新相应的技能,这样才不至于在变化到来之前,成为被浪潮淘去的人。
这期就到这里啦~
希望看文章的每个你
希望12月是你的幸运月
2020和2021是你的幸运年~
爱泥萌~
接下来是一个大大大彩蛋
这件事,哪个考研人能顶得住啊!
十二月是个很有盼头的月份
平安夜,圣诞节,跨年夜
以及来年崭新的愿望
今天,考研呱邀请大家一起来许愿
pick你最喜欢的考研好用物
几天后就能迎来愿望成真的时刻
你投我们就送!
努力只能及格,拼命才会优秀。
图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阿迅学姐
排版:乌鱼
欢迎关注
希望你喜欢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