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每年有超过百万的车辆返深,今年虽然因为疫情,离深车辆有所减少,但是根据交警数据显示,截至 2 月 7 日,春节后每日入深车辆大致相同,目前仍有一百万左右的机动车没有返回。因此这给深圳当前的最外层“防疫圈”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将隐患人员和车辆防堵在深圳之外,关乎到深圳疫情防控的“生死之战”。
为此深圳采取了深圳多部门联动,联合了街道、公安、交警、医疗、消防等多个部门组成了联合防疫“部队”,成为了深圳面对疫情的“尖刀”部队。目前在全市49个入深的交通要道,设立了52个联合交通检疫点,多措并举,在 “不落一车,不漏一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疫情防控而造成的交通影响。
措施一
外地车和经过疫情发生地车辆
返深需提前申报
为了降低准确掌握曾在疫区逗留人员和车辆的信息,方便各检疫点的工作人员快速查验,7日,深圳交警宣布从即日起,
所有的外地车(港澳车辆除外)
粤 B 车在 2020 年 1 月 1 日后曾前往疫情发生地或途经疫情发生地的
车内驾驶员和乘客有非深圳户籍的
中型以上客车的所有非深圳户籍乘员
符合以上四种要求的,可以通过深圳交警公众号、深圳交警星级用户、i 深圳 app以及直接扫二维码进行预约,建议提前一天进行申报。不遵守预约报备管理的,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i深圳入深自主申报流程)
措施二
关口前置,分区检疫
目前深圳52个检疫点都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的措施,应对返深高峰期,因为检疫车辆和人员,造成的交通拥堵。位于龙大高速罗田入口的罗田检疫站,日均检测量达2万车次,检测量占到宝安区的三分之一,目前是深圳最大、广东省第二大的交通检疫站。由于龙大高速连通深圳6个行政区,所以这里是守护深圳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根据龙大高速电子眼的实时监控数据显示:自29号设立联合检查站以来,罗田检疫站日均车流量达到2万车次。截至2月6日8时,检疫站累计检疫车辆12.79万车次,累计检疫31.72万人次,有5例发热市民被送至发热门诊。由于检疫的需要,也给交通造成了拥堵,据罗田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因检疫需要而造成的拥堵,最长达2.5公里。
如何既精准检测,防患于未然,又能给市民出行影响降到最低考验着决策者们的智慧。
经过商讨,罗田联合检疫点采取了对重点企业的车辆,通过“前置关口”等措施,罗田检疫站基本能够做到“零秒”通关。他们主动与企业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沟通,提前录入人员信息后,可以进行提前测温,直接通过检疫。
宝安区罗田指挥部办公室洪军煌:这样减少了企业货车因为检疫而等候造成交通拥堵的情况,此外我们还采取了分区检疫的办法,将大车和小车分为A、B区,这样可以将需要检疫时间长的大车,和检疫时间短的小车分离,既提高检疫效率,又减少给市民出行造成的影响。
措施三
三级测温区
当前正值返深高峰期间,由于长时间在车内而超温导致复检的情况增多,从而影响交通。梅观高速观澜收费站检疫点采取了三级测温区的方式,在最外围检测时,如果体温超过37.3度,将直接进入复检区;如果在复检区再超标,将由医院防疫人员,对相关人员用水银体温计进行检测,如果还是超标,将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观澜收费站检疫点 龙华交警大队福南快速路中队副中队长艾力军表示,从27号设立联合检疫点到现在,根据现场的路况和车流,多部门多次商讨,研究出三级测温区的方法,对于提高检疫效率很有帮助。
措施四
“深眼”系统
目前,深圳在全市52个联合交通检疫点采用了“深眼”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AI)技术系统,通过信息交互能够提前对重点车辆和人员进行预警、研判和跟踪。
根据部分显示,该系统是一种能够搭建出丰富的移动的前端感知体系。
它具有至少三大突出优势:
具有全路网场景的精准感知,可以发挥前端AI结构化的能力。
具有同时结合二次识别能力的优势,可以依托于高清平台丰富的数据、图片,提供精准的实时数据基础。
通过建立业务导向的数据挖掘模型,可以催生丰富的“深圳特色”创新应用。
(“深眼系统”资料图)
与此前的“卡口”不同,深眼系统将面向交通管理全过程,从前端的感知到中心的运算,到各种应用,包括车载云镜、手机APP等,通过与各种新型移动检测设备配套,形成一个整体。深眼系统能够简单方便地识别和排查疫区集中爆发地区车辆和人员,实现精准定位。
防控再升级!深圳全部小区将实行封闭管理 出入一律登记!还有这些措施你得知道!
解局 | 深圳:书记市长这么拼 只因大考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