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领导在《关于2019年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的设想建议》中提出“11条已利用的南粤古驿道线路充实完善是重点”“增加粤西的古驿道线路”“地方自主性为主地拓展全省的古驿道网络”等要求,2019年,省自然资源厅从原来的示范段和重点线路中,选取13条古驿道重点线路和示范段开展“巩固提升”工作与新增了5条古驿道重点线路开展保护修复工作。
其中,清远成为了入选2019年古驿道示范段和重点线路最多的地市,连州秦汉古道、连州丰阳—东陂古道、阳山古道、英德古道等4条古驿道入选。
想感受一下清远“凤城”过年的气氛吗?春节期间,驿道君先让你去看看清远的传统习俗!
连山壮乡“舞火狮”
每年元宵节,连山壮乡都举行民间传统习俗活动“舞火狮”,用独特的方式庆祝元宵节日。舞火狮是一种原始、粗犷罕见的民间传统艺术,它集观赏性、趣味性和愉悦性于一体。
舞狮的村民赤膊上阵,在场周围的民众将“火狮”围成一圈,随意也将点燃炮竹投向火狮。狮人凭借着过硬的本领与团结协作(换人)的精神,任凭四面八方密集的炮竹投掷来,毫无惧色,尽管“狮身”会给炸得破破烂烂,舞狮人汗流浃背却安然无恙,直到在场观众将所有炮竹投掷完为止。
清新新洲抢花炮
锣鼓喧天,鞭炮声此起彼伏,清新区禾云镇新洲北帝庙前人声鼎沸,由各村组织联办的一年一度抢花炮活动在此举行,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据介绍,新洲抢花炮活动一般每年举办一次,皆由民间自行组织举办,此风俗已延续数百年。抢花炮活动在每年举办之前,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理事会通过投标产生五个主事人,由这五个主事人主持活动,一般举办两天,第一天为“烧丁炮”。
传统的“烧丁炮”是添男丁的人家前往烧炮,以示庆贺添丁,如今则是不管生男生女,或家有喜事,均前往烧上一个“烧丁炮”。
第二天则是“抢炮”。炮会上烧的“炮”制作一般为竹笼形状,外层裹以禾草,再粘贴三色纸,绘上“过五关,斩六将”的图案,以寓意抢花炮的争夺激烈。随着炮声一响,人们蜂拥而上,争夺“炮首”。凡抢到“炮首”者,以示吉利,活动理事会予以奖励。待来年,执“炮首”者再将“炮首”还之炮会。如此往复。
英德大湾舞火麒麟闹元宵
每年元宵夜,广东英德市大湾镇热闹非凡,火光四射。由火麒麟、飘色和花灯组成的大湾传统元宵节目,当天就有光着上身的年轻人在火光中舞动着火麒麟,围观村民中传出阵阵欢呼声。接着就沿街巡游、挨家舞拜,吸引了上万民众观赏,大湾镇人头涌动。
巡游队伍中,打头阵的是传统花灯。大湾花灯年年更新,注入时代元素。在女仔舞龙队的带领下,龙王献宝、龙云亨通、金龙贺岁等惟妙惟肖的花灯相继出场,传递着大湾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紧接着,“色仔”、“色女”凌空而立,神奇而飘逸,三元和合、仙鱼得道、净洒人间等民族传说独具风土特色,显出大湾人无比精湛的制作工艺。
烧火麒麟将元宵夜的气氛推向了高潮。“火麒麟”分为头尾两部分,均用竹枝扎好,再用多层素纸粘封严实,有口、耳、眼和角,是独角麒麟,麒麟的眼睛安装上直流电灯,舞动起来炯炯有神、虎虎生威、光芒四射。
“火麒麟”头尾各由一人舞动。勇敢的大湾青年上身赤膊,舞动火麒麟,在鞭炮的火光中跃跃起舞。每到一户,屋主便点燃鞭炮扔向火麒麟,以示驱邪。鞭炮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火光闪闪,热闹的气氛迷茫在整个大湾镇。
舞火麒麟、飘色都是大湾镇元宵节传统风俗,舞火麒麟由南海商人传入,有300年历史。2007年,该项目被列入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阳山双凤舞
凤凰展翅、开口纳福。杜步镇旱坑村村民每年元宵节都会到祠堂前舞起了双凤舞,通过这种上百年历史的舞蹈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双凤舞首先由引凤人手持一木盒,引领双凤上场,凤随着锣鼓节奏起舞,时而引颈长鸣、飞扑跳跃,时而交颈扫羽、妙舞相嬉,形象栩栩如生。在祠堂舞完后,引凤人还会拿着拜匣引领双凤穿山过寨,登门到户作舞,以示驱邪消灾,迎祥纳福。
据了解,阳山双凤舞起源于明万历年间,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传入阳山县杜步旱坑。双凤舞目前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舞步亦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一书中收录,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综合自网络,南粤古驿道网采编整理。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